文档详情

偃师顾县至黄蟒崖段公路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xiao****19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2MB
约60页
文档ID:116556582
偃师顾县至黄蟒崖段公路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1/60

偃师顾县至黄蟒崖段公路施工图设计摘 要偃师顾县至黄蟒崖段公路路线起点连接G310、省道S320顾龙线,是洛阳至偃师的主要交通要道它的建成对全国公路网络结构的完善,对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拟建的偃师顾县至黄蟒崖段公路,经过区域地貌为伊南洪积冲积坡地、伊洛河冲积平原、洛河川区、洛阳中部黄土丘陵区,整个地形起伏不大,全长3.949km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沥青路面,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本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首先,根据交通量确定车道数,并在地形图上选线、定线,然后进行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桥涵设置等此外还对该路段的路基、路面等进行了设计关键词:一级公路,选线,路基,沥青路面,涵洞The design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from Yanshi Guxian to HuangmangyaABSTRACT The highway route from Yanshi Guxian to Huangmangya which starting poi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G310 highway and provincial highway S320 Gulong line, is the main traffic routes from Luoyang to Yanshi. Its built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national highway and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cities. The proposed highway of Yanshi Guxian to Huangmangya through the regional landscape which conclude Einon flood alluvial slope, Yiluo River alluvial plain, plain area, Luohe central Loess Hilly Area of Luoyang. The landform is little ups and downs and its full-length is 3.949km.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all use the two-way and four lane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The design speed is 80km/hand the roadbed width is 24.5m.The design of the study contents include: firstly, considering traffic volume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the toll lanes, and select lines and decide on the topographic map and then road design, design and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cross section, bridge and culvert settings. In addition, the roadbed and pavement of this section are also designed.KEY WORDS:the arterial road,line selection,the roadbed, asphalt pavement, culvert目 录前 言 1第1章 绪论 21.1 沿线地理条件 21.2 沿线气象资料 21.3 设计任务 21.4 设计成果 21.5 本项目建设的意义 3第2章 总体设计 42.1 设计资料及设计依据 42.1.1 设计资料 42.1.2 设计依据 52.2 设计任务及主要内容 52.2.1 设计任务 52.2.2 主要内容 62.3 基本技术指标 62.4 车道数的确定 6第3章 路线设计 83.1 公路方案的比选 83.1.1 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因素 83.1.2 方案比选 83.2 道路平面设计 103.2.1 平面设计的要求 103.2.2 平面曲线要素计算 103.3 道路纵断面设计 173.3.1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173.3.2 纵坡设计 173.3.3 竖曲线设计及要素计算 18第4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结构设计 214.1道路横断面设计 214.1.1 道路横断面组成 214.1.2 路基宽度的确定 214.1.3 超高设计与计算 214.1.4 路基横断面设计 234.1.5 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244.2路基结构设计 254.2.1路基设计的主要内容 254.2.2 路基坡度确定 254.3 道路排水设计 26第五章 路面结构设计 285.1. 路面结构类型选定 285.2 路面组合及构造设计 285.2.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任务及基本原则 285.2.2 轴载换算及累计当量轴次 285.2.3初拟路面结构 315.2.4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315.2.5路面厚度设计 325.2.6 设计方案选择 41结 论 43谢 辞 44参考文献 45外文资料翻译 47前 言就目前而言,我国道路设计理论主要是规范法。

以各类现行规范为主,结合各地区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综合考虑进行开放式设计,是我国道路设计工作者普遍采用的方法我国公路设计提出并贯彻实施“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新理念,路线的综合设计结合地形,顺势而为,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基本原则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对各个教学阶段的继续、深化、拓宽和升华也是对我们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检测的重要环节说明书共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是对沿线气象、地质等的综合概述;第二部分是总路线设计,目的是根据所给资料,确定本次设计的任务以及主要内容,并根据年平均日交通量,确定公路等级和车道数量;第三部分是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设计和横断设计;第四部分是路基路面设计;第五部分是结论、谢词、参考文献以及外文翻译 第1章 绪论1.1 沿线地理条件路线位于平原微丘区,整体起伏不大;沿线浅层地质为粉质土,土基回弹模量值为40MPa;砂石料、石灰、粉煤灰等筑路材料分布广,储量丰富1.2 沿线气象资料项目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山地季风气候区,总体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

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份受气候影响,路面施工应避开冬季 1.3 设计任务根据设计任务书上给定的交通量等资料,确定公路等级以及行车速度对路线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以及桥涵在限定的时间内单独完成设计并按时提交设计成果,包括路线平面设计图、路线纵断面设计图、路线横断面设计图、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计、弯道超高方式图、直曲转表、逐桩坐标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4 设计成果 该路段为偃师顾县至黄蟒崖段公路,路线起点为K0+000,路线终点为K3+949.276,全长3.949Km路线按照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进行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路面采用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基宽度为24.5m双向四车道,行车道宽2×7.5m,内侧路缘带宽2×0.5m,中央分隔带宽2.0 m,硬路肩宽2×2.5m,土路肩宽2×0.75m全长共设置了两个平曲线,半径分别是1000m和2000m;四个竖曲线,半径分别为19000m、10000m、22000m和15000m在缓和曲线上均设置超高,超高设计值为3%为解决路线与交叉道路和排水问题,本路段共设计了10处涵洞1.5 本项目建设的意义偃师顾县至黄蟒崖段公路路线起点连接G310、省道S320顾龙线,是洛阳至偃师的主要交通要道。

该项目的建设对加强发展洛阳市经济及河南省经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家公路路网结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项目的建成后必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城镇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公路的建设,在给人们旅游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更带动了沿线优势产业发展,对当地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2章 总体设计2.1 设计资料及设计依据2.1.1 设计资料(1)地形图所在地区: 河南省洛阳,比例尺: 1:10002)气象、水文资料项目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山地季风气候区,总体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份受气候影响,路面施工应避开冬季,路基地基处理和桥涵下部施工应避开雨季沿线河流均属季节性河流,洪水季节水势湍急河床内桩基施工应尽量避开雨水季节,尽量少占压河道,同时做好雨季的防汛工作3)地质资料与筑路材料本项目经过区域地貌为平原微丘区,整个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对工程施工和材料运输影响不大沿线浅层地质主要为粉质土路基填料主要来源于取土场取土和伊洛河天然砂砾砂石料、石灰、粉煤灰等地材均来源于当地,料源分布广,储量丰富钢筋、水泥、沥青等材料主要为市场采购4) 地震依区域地质构造、历史发震情况及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相应于最大地震基本烈度Ⅶ度,认为区域稳定性属次不稳定域。

依《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1.7条,可不考虑上述断裂对本工程场地的影响5)交通资料 1)自然区划:Ⅲ4 2)设计使用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5年 3)标准轴载:BZZ-100 4)设计交通量:折合小客车年平均日交通量,交通量年增长率6 %北京BJ130 1470东风EQ140 2517三湘CK6640 3037黄海DD680 510解放SP9200 5102.1.2 设计依据《路基路面工程》邓学军.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公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公路工程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公路小桥涵手册》(JTG D5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2 设计任务及主要内容2.2.1 设计任务(1) 路线选线和路线方案的比选,确定总体路线较优方案。

2) 道路平面设计(3) 道路纵断面设计(4) 道路横断面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