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655485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解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解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解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解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解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朱建廉 南京市 金陵中学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目标指向 高考 在特定的时间内、特定的环境中、解答特定的习题 复习教学习题教学解题训练 通过解题训练 讲清道理 讲透知识 讲活方法 讲顺过程 讲明图景 讲出思想 讲尽变化 讲清道理 物理“物”之“理 ” 学习物理了解“物”之“ 理” 物理解题解出“物”之“ 理” 习题1:如图所示,均匀的球静止于墙角, 若竖直的墙面是光滑的,而水平的地面是 粗糙的,试分析均匀

2、球的受力情况。 撤墙假设 1、“条件判据”G、N; G N T 2、假设撤墙球仍静止; 3、由此判断无T。 “撤墙假设”不明智 1、物块A、B叠放于水平面; 2、撤去A,B仍静止; 3、由此判断A对B无压力。 A B 讲题讲道理 G N T f 1、假设有T向右加速; 2、为使平衡应有f; 3、如有f球将转动; 4、无f无T。 道理受力与否的三个判据 条件判据: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判断受力与否 效果判据: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受力与否 特征判据:根据力的基本特征判断受力与否 习题2:如图所示,升降机中有一个盛水的桶 ,桶中水面上漂浮着体积为V0的木块。当升 降机处于静止状态时,木块有一半浸入水中;

3、当升降机以加速度为a=g/2(其中g为重力加速 度)加速上升时,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大 ? 错解:根据牛顿定律与阿基米德定律求解 静止时有 加速上升时又有 困难: 1、学生很难发现当升降机加速 上升时,浮力的表达式是错误的; 2、即使指出这一错误,学生也 很难有所体会; 3、很难让学生自觉接受下列更 正 4、很难让学生形成“在超重系 统中浮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 视重”的正确认识。 转换:把“木块”转换为“水块” 习题2的变换:如图所示,升降机中有一个盛 水的桶,取桶中水面处体积为V0的“水块”(图中 虚线所示)为研究对象:当升降机处于静止状态时 ,“水块” 恰好漂浮于水面;当升降机以加速

4、度 为a=g/2(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加速上升时,“水 块”在水中的相对位置在何处? 分析:把木块与“水块”做类比分析 静止状态加速上升 木块 水块 道理: 阿基米德定律:在超、失重系统中,浮力大 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视重。 解释: 浮力的本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底面 所受液体的压力之差。 正解:根据牛顿定律与阿基米德定律求解 静止时有 加速上升时又有 讲透知识 物理解题物理知识的运用 物理解题训练把物理知识讲透彻 习题: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恰好平 衡,使分子间距离从r1逐渐变为r2(r0f3 D、无法确定 F1 F2F3 解:灵活运用“隔离法”与“整体法” 隔离小

5、物体,有 视小物体与斜面体为整体,又有 由此解得 摩擦力f与拉力F、加速度a均无关,所以应选A。 习题3: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大物体放在光滑水 平面上,长度为L=0.9m,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放在其右 端,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取g=10m/s2,若给 小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且知小物体与大物体的 左壁间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则:为使小物体不至从大物 体上掉下,小物体的初速度应满足何种条件? V0 m M 解: 由此即可解得 习题4:如图所示,当人拉着绳匀 速运动时,小船将作 ( ) A、加速运动 B、匀速运动 C、减速运动 D、无法确定 分析: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

6、 已知A的运动求解B的运动 了解A、B运动间的关系 A、B的运动间的关系必将 反映在A、B间的事物上 抓住A、B间绳的变化了解绳两端的A、B运动关系 解答: 绳的变化 变“短” 变“斜” “抽”短 “转”斜 “抽”岸上人的运动 “抽” “转” 水中船的运动 由运动速度矢量图 v u v转 可见 u = v/cos得 船靠岸变大u变大选A 习题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 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各 放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时,各 物均静止,今在两物体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1、F2,当 物块和木块分离时,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物 体和

7、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 ) A、若F1F2,M1M2,则v1v2 B、若F1F2,M1M2,则v1v2 C、若F1F2,M1M2,则v1v2 D、若F1F2,M1M2,则v1v2 F1 F2 M1 M2 定量分析:由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于是,木板的速度可表为 对于选项A、B,M相同,v表为F的单调减函数, F越大,v越小,由此判断:选项A错误而选项B正确; 对于选项C、D, F相同,v表为 M的非单调函数, 但为保证能够把小物块拉下,应有 这样就使上述函数落在单调减区间,由此判断:选 项C错误而选项D正确。 上述分析表明:应选B、D。 定性分析: (A、B) F大 M同 a1大

8、t短 v小选Ba2同 (C、D) F同 M大 a1同 t短 v小选Da2小 选BD 讲顺过程 物理习题以物理过程为背景 物理解题训练把物理过程理顺 习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100kg的平板车放在光滑 水平面上,车高为h=1.25m,一个质量为m=50kg的可视为 质点的物体放在车上,距左端b=1m,物体与平板车上表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取g=10m/s2。今对平板车施加 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车运动的位移为s=2m时,物体恰从 车的左端滑离平板车,求物体着地时距平板车左端多远? F h b 思维顺序 解: 习题:人类为了探测距地球约30万公里的月球,发射了一 种类似于四轮小车的月球登

9、陆探测器,它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 的控制下行走,且每隔10s向地球反射一次信号。探测器上还 装有两个相同的减速器(其中一个备用),这种减速器能使探 测器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某次探测器的自动导航系统出 现故障,从而使探测器只能匀速前进而不再能自动避开障碍物 ,此时地球上的科学家必须对探测器进行人工遥控操作。下表 为控制中心的显示屏上的数据 收到反射信号时间 收到反射信号时间 发射指令信号时间 9时10分20秒 9时10分30秒 9时10分33秒 9时10分40秒 探测器与前方障碍物件距离(单位:m) 探测器与前方障碍物件距离(单位:m) 给减速器设定的加速度大小(单位:m/s2) 52

10、32 12 2 已知控制中心的信号发射与接收设备工作速 度极快,科学家每一次分析数据并输入命令 需3秒钟。问: (1)经过数据分析,你认为减速器是 否执行了减速命令? (2)假如你是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 你觉得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请通过计算说 明。 时间顺序 收到反射信号时间 收到反射信号时间 发射指令信号时间 9时10分20秒 9时10分30秒 9时10分33秒 9时10分40秒 探测器与前方障碍物件距离(单位:m) 探测器与前方障碍物件距离(单位:m) 给减速器设定的加速度大小(单位:m/s2) 52 32 12 2 解:(1)电磁波信号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为 因此,9时10分33秒发射

11、的减速指令信号应该在9时 10分34秒传到月球上的探测器处而令其执行。而 可见,减速器并未执行减速指令。 收到反射信号时间 收到反射信号时间 发射指令信号时间 9时10分20秒 9时10分30秒 9时10分33秒 9时10分40秒 探测器与前方障碍物件距离(单位:m) 探测器与前方障碍物件距离(单位:m) 给减速器设定的加速度大小(单位:m/s2) 52 32 12 2 解:(2)控制中心9时10分40秒收到的信号是探测器在 9时10分39秒反射的;分析数据并输入命令需 3秒;传到探测器处需1秒。在这5秒内探测器 又前进10米,距障碍物为x4=2m,因此有 所以应该采取发送加速度大于1ms-2

12、的减速指令。 习题:如图所示为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测速仪测车速的示 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 到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速度,图中P1、P2是测速仪 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被汽车反射回来的信 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 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 的距离是 m,汽车的速度是 m/s。 P1P2 n1n2 空间顺序 解:依次作如下分析 (1) P1n1P2n2汽车向着测速仪运动 (2)时空转换 运动方向 P1P2 n1n2

13、 0 0.41.01.3 t/s 匀速扫描线性转换 P1P230格t = 1s P1n112格t1 = 0.4s P2n29格t2 = 0.3s (3)运动草图 P1P2 n1n2 00.41.0 1.3 t/s t = 0 t = 0.2s t = 0.4s t = 1.0s t = 1.15s t = 1.3s s = (1.15 - 0.2)v 340&amp;amp;amp;#215;0.2=68 340&amp;amp;amp;#215;0.15=51 0.2v (4)具体计算 340&amp;amp;amp;#215;0.2 340&amp;amp;

14、amp;#215;0.15 = s = (1.15 0.2)v s = 17m v = 17.9m/s 变化顺序 习题:如图所示,质量M=1kg、长L=0.51m的木板A放在光 滑水平面上,质量m=3kg的小物体B放在木板的右上端,今使A 、B以共同的速度v0=2m/s匀速向左运动,左侧有一个与木板A等 高的固定挡板C,若A与C间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A与B间的动 摩擦因数=0.5,则 (1)A、C第一次碰撞后最远距离是多少? (2)A、C第一次碰撞后A与B的共同速度是多大? (3)A、C第一次碰撞后B相对于A的位移是多大? (4)A、C能够相碰几次? (5)为保证B不会离开A,A的长度至少为多

15、长? A B C v0 解:按照A、B速度变化的顺序画出“v-t”图像并依次求解 v0 -v0 v t 0 (1) (2) (3) (4) (5) ()碰3次 123456137 89 101211 甲 乙 习题: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 线上,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s,如图甲所示。振动从 质点1开始向右传播,质点1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竖直 向上。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乙所示 的波形。关于这列波周期和波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周期T2t/3 B、这列波的周期Tt/2 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2s/t 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6s/t 解: 1 2 3 4 5

1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T/2 T 3T/2 2T 正确选项:BD 讲尽变化 解题训练解题能力 解题能力应付变化 解题训练讲尽变化 注意变化 源题 变例1 变例2 变例3 变例4 变化 一类平衡问题及其变例 源题:如图1所示,用等长的轻绳悬挂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今在两小球上分别施 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恒力,则平衡 后应该如图2中的 ( ) 图1 F F 图2 ABCD 日本东京大学79年入学试题 变例1:变“施一般力”为“施电场力 ” 习题1:如图1所示,用等长的轻绳悬挂两 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今使两小球分别带有等量 异种电荷,而使整个装置处在水

17、平方向的匀强 电场中,则平衡后应该如图2中的 ( ) 图2 ABCD 图1 E 习题2:如图1所示,用等长的轻绳悬挂两 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今在两小球上分别施加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与水平线夹角相同的恒 力,则平衡后应该如图2中的 ( ) 图2 ABCD 变例2:变“水平施力”为“倾斜施力 ” 图1 F F 习题3:如图1所示,用等长的轻绳悬挂两 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今在两小球上分别施加大 小分别为3F和F、方向相反的水平恒力,则平 衡后应该如&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