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655403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标编制要求及编制大纲编制要求文档格式要求:文档页面设置以此文档为准,严禁更改或自己另设格式。文字样式以此文档为准,编号采用自动编号(最多允许自动编号到5级,其他依次用 、 表示)。注意: 本文档自动编号已设定完毕,使用者从第四页“六、施工组织设计”开始,按任务划分进行编制。不明之处询问各总体。段落行间距全篇采用单倍行距,复制其它文档时要注意统一格式,经常检查排版。(选中以下三行文字,点击格式刷,刷编制好的文本内容,保持格式统一。)DK46+200DK177+080为鄂尔多斯台地剥蚀丘陵区,沟谷纵横。DK46+200DK177+080为鄂尔多斯台地剥蚀丘陵区,沟谷纵横。DK46+200DK1

2、77+080为鄂尔多斯台地剥蚀丘陵区,沟谷纵横。图表格式要求:表格:下表为表格标准格式,表格编号“表2-3.2-5”数字依次表示为第二章3.2节下第5个表格,(注:节数超过2级目录,例如3.2.2节下有表格,也归纳在3.2节内统一编号)表2-3.2-5 主要技术标准序号项目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2正线数目3限制坡度4最小曲线半径框图:下图为框图标准格式,框图编号方式与表相同(注:图、表编号不混合,例如:图2-3.2-1、表2-3.2-1编号一样,但分别代表第二章3.2节下第一个图及第一个表)。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3.2-1。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填方基底处理填方路基填筑过渡段填筑路堑开挖

3、路堑、低路堤基底处理基底换填施工图2-3.2-1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注意所有图均采用“浮于文字上方”形式嵌入文字)注意事项:表格、框图中文字均为5号仿宋_GB2312;表格外边框为1.5磅线宽,内边框为0.5磅线宽;框图线宽与箭头粗细与上图一致。表格、框图尽可能不做成横版形式。其他软件制作的图表字号、格式尽量与本文统一。正文文字采用四号(标题加粗)、框图内文字采用五号、页码采用小四。EXCEL文档字体字号对应如下:四号14 小四12 五号10.5 。框图、表格编号按框图、表格所在章节二级目录编排,编排方法详见前述“图表格式要求:”。编标软件要求:WORD文档编制用OFFICE20

4、03版、制图专业用AUTOCAD2006版或存档文件不高于2006版,使用其它软件时与总体商议。有关字眼的要求:混凝土除了在表格内由于受到排版限制可使用“砼”外,其余情况均不准使用 “砼”代替。各种场(厂)站统一叫法:混凝土搅拌站、填料集中拌和站、箱梁预制场、钢结构加工厂;若涉及其它,请与总体商议后。 有关单位符号的要求:标书中涉及到的单位均要以国际标准符号形式表示。常用单位符号表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毫米mm厘米cm 米m公里km面积米2m2公里2km2体积米3m3质量克g千克(公斤)kg吨t密度千克/米3kg/m3时间秒s分min小时h天(日)d平面角角秒()角分()度()压强帕斯卡

5、Pa千帕斯卡kPa兆帕斯卡MPa频率赫兹Hz重力牛顿N编制大纲各专业人员在“编标计划表”中找到自己编制内容部分,在本文档中进行编制(编制要求如前所述,否则影响合稿后果自负)。六、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2. 编制原则1.3. 编制范围2. 工程概述2.1. 主要技术标准2.2. 工程概况2.3. 自然地理特征2.3.1. 地理位置2.3.2. 地形地貌2.3.3. 地质条件本段地层上部为全新统(Q4al+pl)地层,为黄河泛滥的冲积边缘地带,岩性以灰黄色的的粉土、粉质黏土为主,在垂向上以粉土、粉质黏土、黏土互层为主,厚度为44.054.0m

6、,呈软塑可塑的粉质黏土为主,仅局部夹少量份土层及砂性土层。其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pl)地层,局部下伏为基岩。本段全新统(Q4al+pl)地层以软塑可塑的粉质黏土、粘土为主,分布厚度大,地层软弱、力学性质较差、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砂性土分布少,排水条件差,施工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土体固结沉降完成过程长,工后沉降控制困难。2.3.4. 水文地质2.3.5. 气象条件2.3.6. 地震参数2.4. 主要工程数量3. 工程建设条件3.1. 交通运输条件3.2. 建筑材料分布情况3.3. 水、电、燃料等可用资源情况4.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4.1. 主要工程特点4.2. 主要工程重

7、难点分析及其对策措施5.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5.1. 施工管理目标规划5.1.1. 质量目标5.1.2. 安全目标5.1.3. 工期目标5.1.4. 环保、水保目标5.1.5.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5.1.6. 文明施工目标5.1.7. 文物保护目标5.2.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5.2.1. 施工组织机构5.2.2. 管理职责5.3. 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部署5.4. 临时工程设置5.4.1. 施工场地布置原则5.4.2.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5.4.3. 施工驻地5.4.4. 施工便道、便桥5.4.5. 制存梁场5.4.6. 铺轨基地5.4.7. 混凝土搅拌站5.4.8. 填料集中拌和站5.4.

8、9. 火工品仓库5.4.10. 施工排水及排污5.4.11. 临时材料场5.4.12. 工地卫生保健5.4.13. 消防设施5.4.14. 施工用水5.4.15. 施工用电5.4.16. 通讯联络5.4.17. 主要临时工程数量6. 施工组织措施6.1. 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6.2. 施工过程阶段组织措施6.3. 施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第二章 总体施工方案,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1. 总体施工方案1.1. 总体原则按照“整体设计、系统建设、优质高效、一次建成”的建设原则,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安全生产为生命,以工程

9、质量为根本,以控制工程为重点,以科学先进为保障,以经济合理为基准。全线以征地拆迁,路、桥、隧主体工程,轨道工程,“四电”工程,联合调试为建设的关键线路,以复杂隧道、桥梁施工作为重点,充分考虑路基、桥涵、隧道等结构的沉降变形稳定时间,综合考虑站前、站后工程间及各专业间的关联,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紧密衔接,体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均衡生产的要求。施工关键线路为:征地拆迁等施工准备路基、桥梁下部、隧道工程梁场建设与制梁铺轨、架梁与桥面系房建工程四电工程施工联调联试。1.2. 总体施工顺序征地拆迁等施工准备路基土石方、桥梁下部、隧道工程(无砟道床)梁部工程(预制梁制作、现浇梁等)铺架工程房建

10、工程四电工程施工整道、无缝线路锁定及精调联调联试与运行试验初验及安全评估。1.3. 施工顺序兼顾的因素小桥涵先行完成为路基连续填筑提供条件。有堆载预压的路基应优先安排施工,在运梁车通过前完成路基预压,且预测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桥梁施工优先考虑桥台及主跨的施工,水中墩不宜安排在雨季施工。隧道主体工程完成后,变形观测期满,经评估变形和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始无碴道床施工。隧道工程的洞口段应在雨季到来前及时完成。综合接地预埋件和路基上接触网立柱基础、电缆槽、声屏障基础、预埋管线等工程结合线下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施工中优先安排控制性房屋处的路基施工,尽早为控制性房屋工程施工创造条件;有设备安装的房屋

11、尽快完成主体及初装修施工,及时为设备安装提供作业面。征地拆迁工作根据难易程度并结合施工组织计划及时推进。2. 各专业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2.1. 路基工程2.1.1. 工程概况2.1.2. 施工安排原则2.1.3. 施工组织顺序2.1.4. 土石方调配2.1.5. 施工队伍及进度安排2.1.6.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2.1.7.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2.1.8. 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及工艺2.1.9. 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及工艺2.1.10. 路堑开挖施工方法及工艺2.1.11. 基床填筑施工方法及工艺2.1.12. 过渡段施工方法及工艺2.1.13. 特殊地段路基施工方法2.1.14. 支挡

12、及防护施工方法及工艺2.1.15. 排水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1.16. 相关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1.17. 路基沉降观测2.1.18. 确保路基填料标准、压实标准、工后沉降标准措施2.1.19. 确保接触网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综合接地线、连通管道等设施修建以及运架梁过程不损坏路基稳固与安全的工程措施2.2. 桥涵工程2.2.1. 工程概况2.2.2. 施工队伍安排2.2.3. 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2.2.4.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2.2.5.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2.2.6. 基础施工方法及工艺2.2.7. 墩台施工方法及工艺2.2.8. 连续梁施工方法及工艺2.2.9. 简支箱梁支架现浇施工方法

13、及工艺2.2.10. 制架梁施工方法及工艺2.2.11. 桥面系施工方法及工艺2.2.12. 框架桥施工方法及工艺2.2.13. 涵洞施工方法及工艺2.2.14.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2.2.15. 墩台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措施2.2.16.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措施2.2.17. 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刚度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2.2.18. 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定的结构几何尺寸、变形、变位等要求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2.2.19. 跨既有线施工防护措施2.2.20. 其它措施(根据各标具体情况增加)2.3. 无砟道床工程2.4. 轨道工程2.4.1. 工程概况2.4.2. 施工组织安排2.4.3. 施工组织顺序2.4.4. 施工进度计划2.4.5.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2.4.6. 铺轨基地建设方案2.4.7. 工程列车运输组织方案2.4.8. 铺架施工通讯设置方案2.4.9.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