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5296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引读法”【摘要】我认为,阅读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两者要统一起来考虑。 【关键词】阅读;重视数量;重视质量 读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读书?有些人主张阅读要“少而精” 。但精到什么程度,也说得不太清楚。我们认为,阅读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两者要统一起来考虑。 首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掌握读书的整体功能,让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器管处于积极状态,眼、耳、口、脑并用。其次,无论整体或部分的“读”都必须目的明确,常读常新,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引读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反辣和“会读”两个方面,经过

2、长期有序的“阅读法”操作训拣,打破以往将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知识对象的注入式阅读教学,转变成以学生阅读为主,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启发性阅读教学。 1 “引读法”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读的重要性:“各年级都要重视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总得读。 ”朗读是有声的感染,它可以使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语言。阅读教学中,以读为基础,以“引”为暗示、启迪,以情传情,学生才读得快,读得好。这种教法的最2显著的特点是将情感因素作为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兴趣的“引爆点” ,它既依赖于琅琅诵读,也少不了析词解句,推敲标点符号,以读代讲、寓读于讲

3、之中,达到师生思维和情感共鸣。 从阅读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小学生读学过的课文有的读起来较流利,有的读起来却结结巴巴。由此而见,阅读教学中的“读”的功能还没有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读”作为训练语言的基本途径,广大教师还没有真正地引起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指导学生读清楚、读正确,读出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语音的轻重。一句话也就是指导学生表情达意地朗读课文。 从小学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读是理解的一面镜子。学生朗读课文,使作者的语言化为儿童自己的语言;也帮助自己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从儿童阅读心理来分析,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知识感知与情感体验总是融

4、汇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儿童阅读心理出发,以教材为依据,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运用“引读法”做到创设情境培养情,加强朗读感受情,文字训练品味情,以情激情强化情。教师掌握契机,引用文中蕴含的情和自己的情来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披文入情”的效果。2 “引读法“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好一篇课文,往往需要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引读法”是把读的技巧和师生的情感两者结合起来,以读代讲,读中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达到情知和谐统一的诸多教3法中的一种。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呢?1.教师在课前的情感体验。(1)发掘教材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备课时,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去

5、发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作者倾注的思想感情。只有充分发掘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学时,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陶冶才能落到实处。 (2)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为了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情感体验和揣摩,把握教材的情感基凋。写文章是感情动于内而文辞发于外,读文章则是披阅文章辞而后沉浸于文章特有的情感气氛之中。文章的内容不同,基调也不同,或像太阳一样炽热,或像月亮一样恬静 把握好了教材的情感基调,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等才能与课文的基调合拍;以情传情。2教师在教学中以情传情。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教师要用自己的情(师情)来扣击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共鸣。接着通过语言再

6、创情境:3.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举起血淋淋的屠刀大肆追捕革命者和进步人士,作者被迫踏上了远去法国巴黎的邮轮。这情境的创设为情感引读打下了基础,学生便很自然也较投入地进入了角色。诵读吟味,放手让学生明理动情。朗读是把书面的语言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学生吸引到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境中来,使他们体会文章中心所在,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情感引读正是在学生入境生情之时,教师以引带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佳妙之处、感人之处,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阅读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阅读方法,其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就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引读法”的形成本身也要经历从易到难,从简4到繁,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因此, “引读法”的训练要强调系统性,渐进性和计划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