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范本)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652840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范本)(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201X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具体实际,中共贵州省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如下: 十三五 时期是贵州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总书记对贵州省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具体实际,中共贵州省委就制定 十三五 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 十二五 时期贵

2、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 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充满挑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高举 发展、团结、奋斗 旗帜,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抢抓国发2号文件出台、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构筑 精神高地 ,奋力冲出 经济洼地 ,顺利完成了 十二五 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了在西部地区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为 十三五 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 时期是贵州省经济加速发展、综

3、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通过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全力吸引外部资源获得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增比进位、项目观摩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通过打造 5个100工程 等发展台集聚了发展要素,推动传统产业调整升级,促进科技资源聚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风生水起,文化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城乡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 5%以上、突破1万亿元,人均水接5000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 十二五 时期是贵州省突破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的五年。交通建设突飞猛进,铁路营运里

4、程突破3000公里,贵阳至广州、贵阳至长沙高铁开通,进入 高铁时代 。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100公里,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通航机场实现9个市十三五 时期是全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决胜阶段。和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

5、动力转换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综合分析,国内外大环境对贵州省发展总体有利,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重视贵州,给予重大支持,为贵州省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家实施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为贵州省扩大国际国内开放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大数据和网络强国等战略,为贵州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创造了宝贵契机;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贵州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了政策支撑;国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为贵州省缩小与全国差距带来了重要机遇;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贵州省完善现代基础设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社会事业等提供了良好条件。 从贵州省来

6、看,经过 十二五 时期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资源红利、生态红利、劳动力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正在叠加释放,全省上下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激情空前高涨,这些积极因素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水不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依然突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安全生产压力大,城乡区域发展不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法治建设有待加强,一些领域存在不少矛盾和风险,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党员干部

7、能力和素质不高,不同程度存在着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为政不廉等问题,提升能力、转变作风、惩治和预防腐败任务依然繁重。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综合判断, 十三五 时期,贵州省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既要 赶 又要 转 的双重任务没有变,快于全国快于西部的发展态势没有变,我们可以大有作为,也必须奋发有为。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倍加珍惜加快发展的好势头,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好局面,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好状态,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凝心聚力肩负起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历史使命。 十三五 时期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体要求和

8、发展理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9、,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贯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中央确定的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六条重要原则,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起来,贯彻落实到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创新体系、创新台、创新能力建设,充分用好 5个100工程 等重要台和工作抓手,积极搭建各类创新载体和研发基地,广泛吸引国内外创新型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到贵州省落户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

10、面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牢固树立和落实协调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突出比较优势与补齐发展短板、重点突破与分类指导等重大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全省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发展的整体性。 牢固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绿色贵州建设,巩固生态环境优势,构筑长江、

11、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 牢固树立和落实开放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活发展,充分发挥贵州省海边江和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拓展和提升 1+7 重点开放台,高标准高质量举办好各类国际性国家级活动,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牢固树立和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深入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础设施

12、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好农村留守人员的突出困难,织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全面进步,维护社会公正义,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找准贵州定位,发挥贵州优势,彰显贵州特色,创造贵州奇迹。 十三五 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要围绕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守住增长速度、人民收入、贫困人口脱贫、社会安全四

13、条发展底线和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努力建设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协调进步、民族文化繁荣、生态优势突出、民主法治健全、人民幸福安康的多彩贵州。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实现新跨越。在提高发展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农业现代化水显著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加快提高,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适

14、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体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跨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上升。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空气质量指数稳定上升,重点流域水质优良率继续提高,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实现新跨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脱贫,贫困县、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城乡就业更加充分。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增强。文化、社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