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三部分诗词及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1652837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37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诗词及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诗词及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诗词及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诗词及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诗词及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诗词及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第三部分诗词及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下课件新人教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2016,黔南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输(节选)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 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 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 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 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

2、,宋无长木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B 3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

3、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人的情况是同一类(性 质)的。 (2)(2016,黔南州)然胡不已乎? 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3)(2016,黔南州)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攻城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绰绰有余。 4(2016,黔南州)文段画线句中,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 是什么?体现了墨家的什么思想主张? 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输盘“义” 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前后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家“非攻”“兼爱 ”(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主张。 5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_”“_”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_”一句可 以看出公输盘已

4、经技穷;“_”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 打宋国。 九设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 吾请无攻宋矣 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 记述墨子的事。 B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 九设九距”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个“诎 ”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 有威胁的意味。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 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D 7文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

5、?请用简洁的语言 写出。 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想 找茬杀掉墨子。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 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6、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 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2)(2016,哈尔滨)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3)(2016,哈尔滨)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4)(2016,贵阳)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3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 恤百姓,凝聚人心”) 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 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7、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 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1998年我国 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 典”。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 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这三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 么不能颠倒? 排比。作用:从反面推论,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依靠 人和,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从“域 民”到“固国”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

8、将前一个阶段的事 情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 6(2016,德州)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 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 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2

9、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 (3)(2015,安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4)(2016,绥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3(2016,绥化)下面的一句话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不能删除;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 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

10、,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 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该句是反面论 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4(2014,天津)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 苦难的磨炼。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 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 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B 5文章开头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在内容 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共同点:这些人虽然出身

11、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被统 治者委以重任,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或事实 论证、摆事实)。作用: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 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 ,论证更充分。 6(2015,安徽)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7(2015,安徽)本文的中心论点: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2016,绥化)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 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 才能避免“

12、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 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 活中不断地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 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 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 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13、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 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 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D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第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

14、体指_ _(用原文的话回答);第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 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_”比“_”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 “_”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 已乎”的告诫。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义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 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2015,营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追求的东

15、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 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4)(2015,营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 丧失罢了。 4(2015,营口)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确立论点:舍生取 义,为义而不避死。 5这篇文章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 观点: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如将“生”比作“鱼”, 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

16、应“舍生取义”;又如作 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 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6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 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 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倡导正确的生死观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言之有理即 可。示例:(1)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 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 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2)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 惑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 鲁迅先生,用100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