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清-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与对策-20100108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52326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华清-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与对策-20100108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徐华清-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与对策-20100108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徐华清-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与对策-20100108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徐华清-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与对策-20100108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徐华清-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与对策-20100108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华清-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与对策-20100108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华清-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与对策-20100108讲解(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关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低碳经 济的形势与对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 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徐华清,2010年1月9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介绍提纲 l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l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 l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 l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机遇 l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工作 l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初步认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2、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l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 既可能来自内部进程或 外部强迫的自然波动(太 阳辐射变化、火山爆发 等) ,也可能是由于人 类活动对大气组成和土 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 变所造成的(温室气体和 硫化物气溶胶的排放、 土地利用的变化等)。 l气候是指长时期内(月到数百 年)天气的平均或统计状况,通 常由某一时段的平均值以及距平 均值的离差表征,主要反映一个 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 征。而天气是指短时间发生的气 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 寒潮等。 l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

3、的 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的气候变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太阳 (短波) 辐射 陆地 (长波) 辐射 冰川和积雪 吸收 反射 发射 云 风 火山喷发:气体 和火山颗粒 气冰 相互作用 海 冰 海气 相互作用径流 人类活动 陆面过程 湖泊与河流 洋 流 冰海洋 相互作用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种 类类排放源排放贡贡献 (%) 全球变缓变缓 潜

4、势势 二氧化碳(CO2)燃料燃烧烧、工业业生产过产过 程 、森林砍伐等 76.71 甲烷烷(CH4) 农业农业 和畜牧业业、化石燃料开 采、废废弃物处处理等 14.325(21) 氧化亚亚氮(N2O)工业业生产过产过 程、农农田土壤 等 7.9 298(310) 氢氢氟碳化物(HFCS)ODS替代品生产产和使用等 1.1124-14800 全氟化碳(PFCS)半导导体制造业业等 7390-12200 六氟化硫(SF6)铝镁铝镁 生产产、电电力设备设备 使用 等 22800 l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放射长波或红外辐射的自然和 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 碳、甲烷、氧

5、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l 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像温室的玻璃一样, 对来自太阳的可见光辐射几 乎透明,但却吸收地表和大 气放射的热辐射,并将部分 辐射再发射回大气层和地表 ,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这个现象就是温室效应。 l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导致温 室效应增强。全球大气二氧 化碳浓度由工业革命前1750 年的280ppm上升到2005年的 379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 来的自然变化范围。甲烷和 氧化亚氮浓度也超过了

6、近65 万年以来的最大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l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是指由 于人为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引起的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 化。近百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最近50年的升温速 率几乎是过去100年的两倍,最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l 全球气候仍将持续变暖。预计到20

7、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相 对于20世纪后20年大约升高0.4,到本世纪末可能升高1.1 至6.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l 我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我国近百年平均气温升高了 1.1,最近50年北方地区增温最为明显,最高已达4。预测结 果显示,到205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比20世纪后20年升高1.2至 2.0,到本世纪末可能升高2.2至4.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8、一、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l 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少、农作物产量 下降、自然生态退化、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增加等。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将 直接影响我国许多地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影响我国的生态安全、 粮食安全、经济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温 度 降 水 海平面升高 健康影响农业影响森林影响水资源影响海岸带影响物种和自然 带 与天气有关的 死亡率感染性 疾病;空气质量 呼吸性疾病 农业区 灌溉需求 森林组成;森林地 理范围;森林健康 与生产力 水供应;水 质量;水竞 争 海岸带侵蚀;沿 岸洪水;保护海 岸群落的额外 费用 物种和栖息地 的减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

9、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二、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 l 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原则。 l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 ,确定了发达国家在第一承诺 期(2008-2012)至少比1990年减 排5的量化指标。 l 2007年12月达成的巴厘路线图 ,确定就加强公约和议 定书的实施分头展开谈判, 并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 行的缔约方会议上取得成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

10、hina 二、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 l 对造成气候变缓历史责 任的确认是正确认识气 候变化问题的基础: l 气候公约明确指出 :注意到历史上和目前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 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 l IPCC第四次报告:观测 到的20世纪中叶以来大 部分的全球平均温度的 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观 测到人为温室气体浓度 增加所导致的。 l 17512005年,全球化 石燃料和水泥排放约 11770亿吨二氧化碳, 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 80; l 1990年附件一国家(主 要为发达国家)占全球 温室气体排放的65, 即使到2004年,其所占 比重仍占到4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

11、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二、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 l气候公约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 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 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社会和发展需要。 l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附件一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 为16.1吨二氧化碳当量,是非附件一国家人均排放水平的 近4倍。 l IEA:非附件一缔约方2005年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比1990 年增加85.6%。在参考情景下,2030年全球化石燃料二氧 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上升57%,中国所占份额将由2005 年的19上升到27左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

12、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二、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 l 稳定温室气体浓度目标涉及到气候公约对气 候变化危险水平的界定,关系到人类社会如何处 理好减缓、适应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确 定全球排放空间的核心,较低的排放域值势必将 大大压缩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 欧盟主张全球平均温度与工业化前相比上升幅度不超 过2,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稳定浓度低于450ppm二氧 化碳当量。 2008年八国集团首脑峰会达成了“与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其他缔约方一起,实现至2050年全球温室气 体排放量减半”的长期目标共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13、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二、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 l 公平准则是一个包含伦理学内涵的复杂概念,涉及到 发展中国家近阶段是否承担减、限排义务问题。从 公约原则确认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负主要责任 ,到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进一步规定具体量化 减排指标,都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 l IPCC第四次报告:2004年附件一国家占全世界人口的20%, 却占全球GHG排放的46%,而非附件一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0% ,仅占全球GHG排放的54%。 l 美国布什政府在2001年3月解释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立 场时,认为该议定书对美国不公,因为议定书

14、并没有要求中 国和印度这类发展中大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二、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 l 减排成本关系到发达国家是采取国内实质性减排行动还是借助 国际排放市场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进展缓慢 ,从1990年到2006年,虽然所有附件一缔约方温室气体排放量 总体下降了4.7%,但这主要是由于其中的经济转型国家因经济下 滑、排放量大幅下降37所致,非经济转型国家的排放量则增 加了9.9%,其中澳大利亚增加28.8%,加拿大、美国和日本也 分别增加21.7%、14.4%和5.

15、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l 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 题。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发达国 家转变现有发展模式和消费模 式,也要求发展中国家寻求新 的发展道路,涉及全球经济社 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各国的发 展空间和经济竞争力。 l 气候外交的核心是确定减排义 务的分担机制,其实质是争夺 能源及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国家 间竞争的相对优势地位。气候 变化对发展道路和生活模式影 响之广泛和深远,是其他全球 性问题难以比拟的。 二、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16、 Institute, NDRC,P. R. China 三、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 2006年英国斯特恩报告发表: l 按目前排放趋势,全球气温将上升 2-5,海平面上升将使近2亿人离 开家园,成为“气候难民”,约有 15-40物种面临灭绝等; l 建议的温室气体稳定目标为450- 550ppm二氧化碳当量,提出要达到 450ppm以下全球排放必须在10年内 停止增长,到2050年全球排放量要 比目前降低70%; l 提出稳定浓度不仅可行,而且与可 持续发展一致,需要深度国际合作, 尤其是建立碳价格信号和市场机制 ,并呼吁采取国际集体行动。 2008年5月,斯特恩发表 新报告,提出了苛刻 的温室气体稳定浓度 目标: l 要求稳定浓度目标为 450-500ppm; l 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 排放需降低到1990年 水平的一半(电力生 产零排放),人均排放 限额为2吨CO2e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