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52281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的誓言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地的誓言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地的誓言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地的誓言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地的誓言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的誓言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的誓言教育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7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土地的誓言姓名:陈洪亮工作单位:固始县外国语中学学科年级:七年级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所作的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眷恋乡土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关东原野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关东原野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1.初一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生字生词。具备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在阅读中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形成观点的能力。2.由于年龄所限,学生不可能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的经历和体验。

3、在缺少背景的情况下,他们很难体味作者内心的愤怒、悲痛、忧伤和思念。但是学生有着丰富敏感的内心,只要努力唤起他们的内心情感,在激情澎湃的语言的卷袭下,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战火中的故乡情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再通过情境课文记忆中的母亲、故乡母亲等视频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便于学生感知、理解文章内容。2质疑探究法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设置一些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 有感

4、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背景介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民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 ) 嗥鸣( ) 斑斓( ) 谰语( )怪诞( ) 亘古( ) 默契(

5、) 田垄( ) 镐头( ) 污秽( ) 泛滥( ) 阻抑( )三,文学常识填空土地的誓言选自 ,作者 ,原名 ,作家 培养自学能力二、 有情朗读,整体感知(一),有情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 a,注意把握教师的语气语调重音 b,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 c,感受文中的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 a,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b,读后能谈出自己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3,本文是作者怀着真挚热烈的情感一气呵成的文章,迅速浏览全文,看看文 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6、课文一、二两段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合作探究,品读赏析(一)合作探究1,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2,第一段中,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3,第一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其用意是什么?4,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 景物?培养合作意识三、品读赏析1,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会有人称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

7、的 往事的时候,我想起我看见我想起我想起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大量运用排比,有什么表达效果?你能仿写一句吗?)3,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改为“澎湃”或者“涌动”可好?)4,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谈谈你的看法。)5,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

8、样写有什么好处?6,齐读结尾一句,思考它的含义是什么? 回味赛读,互动释疑1,回味赛读:回味文章情感、语言特色等,进行朗读比赛。再度感受课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组内交流解决。 让学生感受“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

9、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充满着丰富而深沉的爱国热情的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良的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空泛,他反“九一八事变”后许多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听到心脏的跃动,感受到热血的沸腾,当时,关东原野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他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他是祖国完整版图沦丧的土地,因此,全篇强烈的爱国色彩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基础,如果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进而理解文本丰富的恋乡情感,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在

10、教学设计时,以对家乡的眷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 的生活体验,然后再走进文本,去感觉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回忆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优美的景色倾诉: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誓言:回到母亲(故乡)的身边,为她而战斗而牺牲九、实践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中教学或学习亮点;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

11、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5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6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我教了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群的顶梁柱端木蕻良写的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溢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教学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语文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的学习,没有历史、音乐、地理学科的辅助学生很难接受,单纯在语文学科范围内学特别枯燥无味。通过教师设计课前巩固翻阅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头脑中有印象及沦陷的历史经过,课中很好的体会被沦陷人民的心情

12、和感受;引课时让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了解我们通辽市历史上归吉林省管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看到学生不愿读书、写作业,却有兴趣唱歌、抄歌词,故从网上下载九。一八、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歌篇给学生,投其所好,课上让其唱、读,给其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顺理成章的引导他们去写作,使其有内容可写,有格式可依。音乐的旋律使学生精神愉快,不知不觉中促使他们愿学、乐学、爱学、学好。二、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教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固然很重要,但是实施是关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本课教师设计的环节,都将学生自然推倒演员的位置上,教师的不适时机的引导,教师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导入遥远的战

13、争年代,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有引导学生入境,将课文的内容清楚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发挥创新写作,教师时刻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尽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尤为重要本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如按旧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学生无味的听讲,这节课只能讲结构层次,语言特点,学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整篇课文仅用二十五分钟左右时间,这样,留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活思维,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今后熟练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