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人教版6期2-3章节.FIT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652259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4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1人教版6期2-3章节.FIT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1人教版6期2-3章节.FI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1人教版6期2-3章节.FIT(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高海石责编:董昊审读:刘 利美编:郝鹏程录排:郝鹏程 高一 R 第6期 导学地图 高一 R 第6期 测试版块 冷热不均引起大 气 运 动 锁定目标 1. 能够了解大气的能量来源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 热源。 2. 能够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3. 能够掌握风的形成过程, 并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 判断某地风向。 知识存盘 存盘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能量来源: 淤_。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 时, 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 大部分到达地面。 3. 大气保温作用 (1) 地面增温: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2) 大气增温: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 增温

2、。 (3) 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将大部分热量返还地面。 存盘二: 热力环流 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 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 形成: (1) 受热寅气流膨胀上升寅近地面气压低寅高空气 压高。 (2) 冷却寅气流下沉寅近地面气压高寅高空气压低。 (3) 水平运动: 于_ 的地方流向盂_ 的地方。 存盘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地面受热不均, 导致空气上 升和下沉运动,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 产生了榆_ 力,从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 形 成风。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3、)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虞 _ 等压线, 由愚_ 指向低压区。 (2) 地转偏向力: 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偏离, 北半 球向舆_ 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 (3) 摩擦力: 方向与风向余_, 高空可忽略不计。 3. 风向 (1) 近地面: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有摩擦) 和 地转偏向力作用寅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定俞_。 (2) 高空: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不考虑摩擦) 和地转 偏向力作用,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逾_。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材料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 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 的浓度不断提高; 开发利用新能源, 可以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

4、 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下面甲、 乙两图反映 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图甲 我国北方某社区新型 “阳光居室”图乙 英国 “Seagen” 潮汐发电机 思考:(1) 冬季晴天时, 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 件下, 图甲所示 “阳光居室” 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 22 益。 请分析 “阳光居室” 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 开发利用新能源, 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 “温室效应” 的原理, 解释其原因。 【探究二】 热力环流 探究材料某同学做了如下一个实验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 火柴、 铁板。 实验步骤: 1. 在室外安全、 无风的地方, 放置一块铁板, 再在铁 板上放置一小堆纸,

5、 并用火柴点燃。 2. 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 在空中流向四 周, 再从四周下沉, 然后又进入火堆。 思考:(1) 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原理? 用线条和箭 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火焰 碎纸屑 铁板 (2) 分析该运动过程。 (3)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许多现象都证明了此原理, 能说出几个生活实例吗? 【探究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材料一孔明辞别出帐, 与鲁肃上马, 来南屏山相 度地势, 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 方圆二十四丈, 每一 层高三尺, 共是九尺。 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 东方七面青 旗, 按角、 亢、 氏、 房、 心

6、、 尾、 箕, 布苍龙之形; 北方七面皂 旗, 按斗、 牛、 女、 虚、 危、 室、 壁, 作玄武之势; 西方七面白 旗, 按奎、 娄、 胃、 昴、 毕、 觜、 参, 踞白虎之威; 南方七面红 旗, 按井、 鬼、 柳、 星、 张、 翼、 轸, 成朱雀之状。 第二层周围 黄旗六十四面, 按六十四卦, 分八位而立 三国演义 材料二在北半球高空行驶的飞机上, 飞行员自西 向东行驶, 此时飞行员发现自己是顺风行驶, 他根据地 理知识很快就发现了高低压的位置。同时, 在北京近地 面自东向西骑自行车回家的高中生也发现自己是顺风 行驶, 根据刚刚学到的知识, 该高中生很快就发现了高 压所在的位置。 思考三:

7、(1) 材料一中孔明的东风是 “借” 来的, 大家 知道风真正的成因是什么吗? (2) 根据材料二分析, 在高空中影响风向的力有 哪些? (3) 近地面的风在受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之外, 还受什么力影响?该力有何特点? 课堂反馈 绎基础塑造题绎 1. 同一纬度 “高处不胜寒” 的原因是() A. 气压低B. 空气稀薄 C. 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 吸收地面的辐射少 2. 有关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 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B.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 线垂直 C. 近地面的风,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8、摩 擦力的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 D. 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 又改变风速 3. 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 的是() A. 低云笼罩的白天, 太空仍比较明亮 B. 盛夏的白天, 阴天不如晴天酷热 C. 万里无云的白天, 天空一片蔚蓝 D. 霜冻往往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绎绎能力提升题绎绎 4.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大气上界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面地 问题: 据图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发生的过程。 本节反思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选用了三个有着紧 密逻辑联系的内容: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和大气 的水平运动。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以及全球 气候变化打下

9、理论基础。同过本节的学习, 同学们能否 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能否运用原理解释自然 界中的热力环流?能够运用图示解释风形成的原因吗? 大家学会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 风向和风力的具体影响了吗? 同学们是否具备在等压线 图上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能力了吗?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为安赫尔瀑布。 学案导航 (参考答案见本期 4 版) 广东包凯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检测参考答案 1. C2. C (第 1 题, 根据 各圈层位置知淤是大气平流 层, 于是地壳, 盂是软流层, 榆是外核。第 2 题, 淤大气平 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 高;于层陆地地壳较海洋地 壳厚; 盂

10、层为软流层, 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榆层物质状 态为液体。) 3. A4. C (第 3 题, 地震 发生时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 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 横波,先到达东京的地震波 应是纵波,宫城的居民先感 觉地板上下颠,后感觉水平 晃动。第 4 题, P 波和 S 波到 达莫霍面后速度均迅速增 加; S 波到达古登堡面后消 失,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 相同的。) 5. D6. A (第 5 题, 地面 大约 2 900 千米深度为古登 堡界面, 地震波到此界面, 横 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 速度也突然降低(横波只能 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 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 , 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

11、物 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第 6 题,纵波波速要大于横波波 速,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 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 失, 纵波先减小, 后增大。) 7. D8. A ( 图中数据显示: 青藏高原地壳平均厚度大于 52km, 内蒙古高原厚度次之, 东北平原地壳平均厚度低于 40km。图中 “52” 等厚度线大 约为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 级阶梯交界处。 a 外围等值线 为 42, 而其两侧分别为 42 和 44, 根据 “大于大的, 小于小 的”这一判断规则, a 处地壳 厚度应小于 42km;同理 b 处 大于 38km, 故 a寅b 沿线地壳 厚度变化趋势图是 A 图。) 9. B10. D (据图

12、可知 B 圈为广布于陆地、海洋、 大 气、 生物体内的水圈。生物是 组成生物圈的主要部分, 而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生物是其中最活跃的 因素。) 11. C12. B13. C 14. B (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大气 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 布, 应归属于水圈; 生物圈是 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 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 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 它们之 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 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 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 内能、 重力能、 太阳辐射能。) 15. D (生物圈是地球上非 常活跃的圈层,并广泛分布 于其他圈层。) 16.(1)

13、莫 霍 面古 登 堡面 (2) 8.1E (3)地震波传播速度明 显加快。 (4)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解析】 地球内部有两个 明显的界面:一个在地面以 下平均 33 千米处 (指大陆部 分) , 在这个界面下, 纵波和 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 加, 这个界面叫莫霍面; 另一 个在地下 2 900 千米深处, 在 这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 降, 横波则完全消失, 这个界 面叫做古登堡面。我们以莫 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把地 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 地核三个圈层。 17. (1)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 (2) 氮氧联系制约 (3)全球的地壳厚度是 不均匀的, 大陆地壳较厚, 平 均达 33 千米,

14、高原和高山地 区的地壳更厚,可达 60耀70 千米; 大洋地壳较薄, 平均只 有 7 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 度也不相同。 【解析】 第 (1) 、(2) 题, 地 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各圈层的特点 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第 (3) 题, 由于地壳是地球表面 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 坚硬外壳,故在不同地区厚 度不一, 大陆部分较厚, 大洋 部分较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 步 检 测 一、 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 回答 1耀2 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淤晴朗天气, a 少部分被大气反射 于湖泊湿地, b 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盂CO2增多,

15、c 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榆冰雪地面, a寅b 的转化率增加 A. 淤于B. 于盂 C. 盂榆D. 淤榆 2. 甲、 乙、 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 类型, 则() 淤甲包括水能于乙包括沼气 盂乙包括石油榆丙包括风能 A. 淤于B. 于盂 C. 盂榆D. 淤榆 读图, 完成 3耀4 题。 吸收 反射 散射 于 盂榆 淤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 地面 3.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淤B. 于 C. 盂D. 榆 4.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 减弱淤B. 增强于 C. 减弱盂D. 增强榆 读图, 回答 5耀6 题。 淤于盂榆 陆地陆地海洋海洋 5. 上述图中纬度相

16、同的四地, 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淤B. 于 C. 盂D. 榆 6. 导致上题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作用是() 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于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盂大气的保温作用 榆地面的辐射作用 A. 淤于B. 盂榆 C. 淤盂D. 于榆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悬浮体。2011 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 气, 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 50 米左右。 气象台也多 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 7耀8 题。 7. 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 这其中的道理是 () A. 昼夜温差减小, 水汽易凝结, 但风力微弱, 水汽 不易扩散 B. 昼夜温差减小, 水汽不易凝结, 直接悬浮于大 气中 C. 昼夜温差较大, 水汽不易凝结, 直接附着在地 面上 D. 昼夜温差较大, 水汽易凝结, 干燥空气又提供了 足够的扬尘颗粒 8. 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 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 大雾对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