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52101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管理故事教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管理故事猴王与孙子从前,有个在树荫下卖草帽的人,叫卖得十分疲惫,靠着树干打起盹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一堆帽子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而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戴着一顶草帽。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他就试着举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着他举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手,于是他赶紧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纷纷将帽子丢到了地上。卖帽子的高高兴兴地捡起帽子。回家以后,他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他的孙子在卖草帽的途中,也和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地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曾经告诉他的方法。于是他脱下帽子,丢在地上过去成功的经验极可能

2、成为今天失败的原因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直瞪着他看个不停。不久,猴王出现了,把孙子丢在地上的帽子捡了起来,还用力地对着孙子的后脑勺打了一巴掌,说:“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呀!”历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长城都江堰万里长城的修建v严谨的工程计划v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v有效的分工制都江堰水利工程v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外江仍寻原流。v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修建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弯道,江水形成环流。第一节管理理论的萌芽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顺道重人人和求实对策法

3、治故事会分小组,思考讨论,有什么古代管理方面的故事,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1、顺“道”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其自身运动规律,社会活动都有轨可循。例举故事?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拔苗助长2、重人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古代故事?“三顾茅庐”“皇太极召范文程议事”曹操的故事曹操在创业之初能用度外之人,即对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记前嫌,即使是仇敌也不念旧恶,不加报复,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恢弘大度。例如官渡之战后,发现许多“许下及军中人”与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人提出要查清之后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皆焚之”。又如陈琳,原是袁绍的部下,曾为其起草讨曹檄文,直骂到曹操祖宗三代。但归附曹操

4、之后,仍然受到重用,并未遭受报复。再如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但张绣归降后,曹操不计前嫌,仍拜他为扬武将军,并结为儿女亲家。官渡之战中,张绣力战有功,后又击破袁谭,曹操论功行赏,增邑二千户,其他“诸将未有满千户者”然而,曹操对于人才的恩惠、友谊和礼遇、宽大等都直接服务于其政治目的,他的目的很明确,笼络人心、以让人才为其所用;一旦达不到这一目的,或者过去倚仗的人才对其产生了异心,那么就毫不留情地加以剪除。神偷退兵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

5、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3、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和能兴邦和能生财将相和三个和尚三个和尚的故事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今这三

6、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

7、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于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给我们新的启发!4、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

8、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bos),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

9、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烽火戏诸侯”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

10、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韩信守信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

11、,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5、对策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别看我的马没有你的好,但我照样赢你!嘿嘿!!田忌赛马、赤壁之战、空城计等以弱胜强的典范。【小案例】宋代一场大火烧毁了皇

12、宫。皇帝命大臣丁谓负责皇宫修复工程。该工程量相当大,用料多,且运输距离遥远,正常工期将长达25年。而丁谓经过巧妙运筹,制定一个综合方案:将宫前的几条主要街道挖成渠道,从中取土就地烧制建筑用砖瓦;同时引卞水入渠,由水路使用竹排木筏将远道而来的建筑材料直接运到施工现场;待皇宫竣工后,再将工程废料填入水渠中,修复道路。这样一举三得,不但节省了巨额资金,而且大大缩短了工期,大获成功。晏婴巧劝齐景公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

13、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启示: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公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对外

14、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私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巧妙地让别人从尴尬中走出来,是高超的学问,是一种机变的本领。相传古时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也许是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唉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顿时惊恐万分,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如果是你如何应对?理发师是个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赞之下无怒气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

15、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呢理发师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气量最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视频:水浒中的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