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系统使用说明2013092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51849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硝系统使用说明2013092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脱硝系统使用说明2013092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脱硝系统使用说明2013092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脱硝系统使用说明20130922.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脱硝系统使用说明20130922.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硝系统使用说明201309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硝系统使用说明20130922.(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2320MW循环流化床机组脱硝改造工程 使用说明书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2320MW循环流化床机组脱硝改造工程使 用 说 明 书蓝天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概 况1第二章 工程范围及物耗条件14第三章 生产工艺原理16第四章 分系统的使用方法20第五章 系统停运31第六章 控制指标一览33第七章 异常情况及处理38第一章 概 况本工程为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2320MWCFB机组1号、2号锅炉脱硝改造工程,采用EPC模式。本工程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工艺,还原剂为尿素。在使用脱硝设计的常用煤种或相近煤种、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工况(BMCR)

2、、处理100%烟气量、锅炉原始设计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350mg/m3 (6O2,干烟气)条件下,脱硝效率52,即满足NOx排放浓度低于175mg/m3(6O2,干烟气)的要求,同时在锅炉正常运行工况下也要满足脱硝效率大于52%的要求。1.1 设计参数1.1.1 气象资料本区处于淮北平原腹地,位于南北冷暖气流交汇较频繁的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时数多、无霜期长。春季温暖、气候回升快,天气多变;夏季炎热,蒸发量大,降雨集中;秋季凉爽,降温快,温差大;冬季天气严寒、雨量少。淮北地区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1,实测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不超过20cm,可以不

3、考虑地基土的冻结温度。其基本气象条件如下:(1)气压(hPa)多年平均气压1013.0多年最高气压1044.7(1963年1月7日)多年最低气压988.2(1972年6月11日)(2)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5多年最高气温41.1(1972年6月11日)多年最低气温21.3(1969年2月5日)(3)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0多年最小相对湿度3(1977年)(4)水汽压(hPa)多年平均水汽压13.8多年最大水气压 42.3(1958年)多年最小水气压 0.2(1987年)(5)降水量(mm)多年年平均降水量847.2多年年最大降水量1440.1(1963年)多年年最小降水量501.

4、5(1966年)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49.7(1957年7月14日)多年一小时最大降水量87.1(2000年7月23日)多年十分钟最大降水量30.3(1958年7月24日)多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3 d(1965.7.67.18)多年最长连续降水日相应降水量441.9(6)蒸发量(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48.7多年年最大蒸发量2300.3(1968年)多年年最小蒸发量1336.1(1986年)(7)风速(m/s) 多年平均风速2.8多年极大风速31.4(2001年7月25日)(8)其它多年最大积雪深度(cm)20(1969年2月3日)多年最大冻土厚度(cm) 26(1967年1月18日)1.1

5、.2 锅炉概述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2320MW机组1号、2号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引进ALSTOM公司的技术设计和制造,型号为HG-1025/17.4-L.MN36的亚临界中间再热,单锅筒自然循环、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采用集中下降管、平衡通风、绝热式旋风气固分离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滚筒式冷渣器,燃用矸石、煤泥和中煤的混合燃料。后烟道内布置对流受热面,过热器采用3级喷水调节蒸汽温度,再热器采用外置床调节蒸汽温度为主、事故喷水装置调温为辅。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机组电负荷为320MW(即额定工况)时,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为945t/h。锅炉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锅炉主要性能指标序号负 荷

6、项 目单 位BMCRBECR高加全切1蒸汽及水流量过热器出口t/h1025977.17977.17再热器出口t/h843.93807.084807.084省煤器进口t/h930902.57902.57过热器一级喷水t/h27.37.217.8过热器二级喷水t/h25.923.818.4过热器三级喷水t/h41.843.650.2再热器事故喷水t/h51.2551.2551.252蒸汽及水压力过热器出口压力MPa17.417.417.4过热器总压降MPa1.21.091.09再热器进口压力MPa3.8823.7163.716再热器出口压力MPa3.7063.5363.536汽包压力MPa18.6

7、18.518.5省煤器压降(不含位差)MPa0.20.180.12省煤器重位压降MPa0.160.160.16省煤器进口压力MPa18.9618.8418.383蒸汽和水温度过热器出口540540540再热器进口330.4325.6330.1再热器出口540540540省煤器进口/出口281/353.1277.9/350.9174.9/318.4减温水174.9174.9174.9汽包360.0359.7357.94空气流量空气预热器进口一次风m3/h430077429065408735kg/s131.79131.48125.25空气预热器进口二次风m3/h556510516969496298

8、kg/s176.07163.56157.02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m3/h659729652519533445kg/s117.1117.1110.6空气预热器出口二次风m3/h942552863711713832kg/s167.3155148高压流化风m3/h134278134278134278kg/s37.637.637.65空气预热器中的漏风(一台炉)一次风漏到烟气m3/h000kg/s000一次风漏到二次风m3/h652756390061055kg/s14.6914.3814.65二次风漏到烟气m3/h10424410193898646kg/s23.3422.8422.2总的空气侧漏到烟气

9、侧m3/h10424410193898646kg/s23.3422.8422.26烟气流量炉膛出口m3/h442051542572304059632kg/s373.6359.8343.1空气预热器进口m3/h221140820998161691455kg/s373.6359.8343.1空气预热器出口m3/h167931116007731395364kg/s396.9382.6365.37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含尘量g/Nm361.561.561.58空气温度空气预热器进口一次风454545空气预热器进口二次风353535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276270197空气预热器出口二次风276270197

10、9烟气温度(按结构细化填写)床温900900900炉膛出口900900900分离器出口910910910高温过热器入口877.9877.8877.4高温过热器出口699.1694.5684.8低再出口575.6569.9561.7高温省煤器出口487.9481.1459.6低温省煤器出口303.8295.7207.4空气预热器出口(未修正)144.9140.2103.4空气预热器出口(修正)139.3134.697.810烟、风压力空预器进口一次风压力kPa20.420.3620.2空预器进口二次风压力kPa9.99.99.9锅炉接口处高压风压力kPa52.552.552.5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

11、压力kPa-4.6-4.1-3.711烟、风气阻力空气预热器一次风压降kPa0.660.610.50空预器出口至炉膛的一次风压降kPa19.7419.7519.7空气预热器二次风压降kPa0.660.610.48空预器出口至炉膛的二次风压降kPa9.249.299.42空预器烟侧阻力kPa10.940.75炉膛到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气压降kPa3.63.162.95风室风帽阻力kPa4.54.54.412燃料消耗量设计煤种耗量t/h239.7230.3216.2校核1煤种耗量t/h258.6247.7238.3校核2煤种耗量t/h250.0240.7230.4石灰石耗量(设计煤种)t/h4.764.574.2913底灰排量设计煤种t/h64.061.457.7校核1煤种t/h68.365.462.9校核2煤种t/h65.262.760.114锅炉热损失干烟气热损失%4.974.793.34燃料中水份及含氢热损失%0.470.620.47空气中水份热损失%0.160.170.16未完全燃烧热损失%3.022003.02表面辐射及对流散热热损失%0.220.220.22其他损失%1.092.10.79灰渣物理热损失%2.1制造厂裕度%0.1总热损失%9.93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