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文学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51823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辽金文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宋辽金文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宋辽金文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宋辽金文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宋辽金文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辽金文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辽金文学试题.(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辽金文学试题(一)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1. 疏影横斜水清浅, 。2.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3.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4. ,亲射虎,看孙郎。5. 拣尽寒枝不肯栖, 。6. 伤情处,高城望断, 。7. 知否?知否? 。8. 目尽青天怀今古, !9. 夜阑卧听风吹雨, 。10. 了却君王天下事, 。二、简释(20分,每小题5分)1. 白体2. 江西诗派3. 南宋四名臣4. 宋话本三、分析(30分,每小题15分)1.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2.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四、论述(40分,每小题20分)1. 谈谈唐宋诗歌有哪些不同。2.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宋辽金文

2、学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2、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4、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5、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6、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7、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8、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张元干贺新郎)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二、简释(20分,每小题5

3、分)1、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诗风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白体诗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2、江西诗派黄庭坚及其诗作在当时具有多方面的典范作用,受到了众多诗人的拥戴追随,于是,一个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11人是江西人。所谓“宗派”,原是禅宗的名词,吕本中借用这个名词来称

4、呼诗派。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3、南宋四名臣指的是李纲、李光、赵鼎、胡铨四人。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直接或间接地投身过抗击金兵的战斗。南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空前激烈的民族斗争,而朝廷内部的主要矛盾则是主战与主和派的政治斗争。他们都是坚定的抗战派。他们面向激烈

5、变化的时代现实,以词作来表现他们的斗争精神,表现民族的苦难生活,抒发对国事的痛愤和英雄失路的苦闷,词风悲壮慷慨,代表了南渡词坛的主流和词史进程的新方向。4、宋话本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说话”就是讲故事,类似现代的说书。在宋代,因城市经济的繁荣,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同称之为“话本”。话本的语言以白话为主,融合部分文言,间亦穿插一些古典诗词。语言生动、泼辣,富于表演力,作品的主角多为手工业者、妇女、市井商

6、人等,为新兴的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对后代的通俗文学和戏剧、曲艺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分析(30分,每小题15分)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本篇约作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间的某个秋季,当时作者正率军驻守在今陕西、甘肃间,防御和抗击西夏党项族政权的军事入侵。“塞下”指塞外,具体指陕西延安。“风景异”的“异”字很关键。上片写景之异,下片言情之异。上片主要写景,景中含情;下片主要抒情,同时写景以点染,烘托将士之情。“衡阳”句:衡阳境内南岳衡山有回雁峰,相传

7、大雁南飞至此而止。大雁离开边塞,毫不留恋地向南方飞去。而人却不能南归,有人不如雁的意思。“四面”句:有化用李陵答苏武书中意境的痕迹。“千嶂”二句:王之涣“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词句或融合唐诗意境。“浊酒”句:“一”和“万”,表现出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燕然”句:东汉窦宪率军大破北匈奴后,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勒:刻),此言“未勒”,是说抗击西夏的战争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归无计:一说是没法回家乡,也有学者认为,“计”是打算的意思,是指不应有回乡的打算。“羌管”句,由写景点染出将士的情感,羌管透露着思乡念亲的意味。“将军”句,有人以为由此透露出作者对战争的不满。但从作者

8、“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态度来看,对于防御性战争,不会不满。但或许对于不关心士卒的统治者似乎还是有所不满的。这首词,第一次把边塞生活引入词中。2、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

9、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

10、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异地的亲人。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

11、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

12、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四、论述(40分,每小题20分)1、谈谈唐宋诗歌有哪些不同。唐诗与宋诗,本是一脉相承的。宋代诗人正是充分吸取了唐诗的营养,才创造出一代诗风。但由于宋人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所以唐宋诗歌也是多有不同的。宋诗在题材方面,更为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唐诗中也有不少生活内容的表达,但宋诗的选材角度更趋向世俗化。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如

13、唐诗中的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但缺乏唐诗那种源于浪漫精神的奇情壮采。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生新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宋诗追求的是“平淡”,即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而唐诗的美学风范,却是以风华情韵为特征的。唐宋诗美学风格的差异,其实揭示了唐宋诗内在本质的差异。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宋诗的长处,不在于情韵而在于思理。它

14、是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2、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显著的标志是“以诗为词”,而“以诗为词”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凡能入诗的内容,均可入词。首先,苏轼以词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众所周知,终赵宋王朝三百年历史,边患不断,爱国精神也就始终贯串两宋文学。然则,北宋诗坛虽不乏关心国事之作,而于词坛却绝少反响。为此,苏轼这类爱国词章在开拓宋词园地上有重要意义。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这类词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对周瑜形象的刻划,英气勃勃,光采照人,为中国词史上的空前之笔,是苏轼对北宋词坛杰出的贡献。显然,这里寄托着作者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其次,以

15、农村田园入词。从诗经开始,我国诗坛就不乏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但囿于诗词分流的偏见,中唐以来的词坛绝少农村词。偶有渔父、浣女、莲娃等形象出现,那也是美化了的,缺少泥土缺息。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其中所谓的“渔父”,不过是号称“烟波钓徒”的作者隐士的自我化身罢了。 他的一组农村词浣溪沙五首,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把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新制布裘乐府诗中关怀人民生活疾苦的优良传统,带进向以轻柔婉约见称的令词“小技”中,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和创举。 再次,对传统题材的开拓与创新。诗言志,词言情。言情,是词的传统题材。苏词中写男女之情的作品不少。其间自有他继承花间遗风的一面,甚至偶涉狎,但确有某些“自是一家”有别于传统的情词,如其蝶恋花。 苏轼的言情词不仅别具风味,自有特色,而且“以诗为词”,扩大了言情词的范围,把传统的男女之情扩大到手足之情、师友之情。 独出新意境和新风格,也是苏轼对宋词开拓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宋初词坛以晏欧为代表,由于偏重模拟五代,往往少真情实感,个性不分明,因而也就缺乏独特的艺术风格。苏轼与之不同,一方面,他强调“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一方面,他的词中分明活跃着一个富有个性的“我”。可以说,独到的文艺观和强烈的个性化,正是苏轼开拓宋词新境界,开创宋词新风格的重要内在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