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中一类垂直问题的探究_孙登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651238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曲线中一类垂直问题的探究_孙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圆锥曲线中一类垂直问题的探究_孙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圆锥曲线中一类垂直问题的探究_孙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锥曲线中一类垂直问题的探究_孙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曲线中一类垂直问题的探究_孙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3年第5期 数值. 即要证 ak+1= 1 ak + a1 ,势必要证 ak 1 1-a 对一 切 nN*都成立, 这样, 问题转化成只需用数学归 纳法证明: 1 an 1 1-a 对一切 nN*都成立. 证明:当 n = 1 时, a1= 1 + a1 ,而 1 - a21 , 1 a 1 1-a , 即 1 a1 1 1-a 成立. 设 n = k(k1 )时不等式成立,即 1 ak 1 1-a , 那么, 当 n = k+ 1 时, ak+1= 1 ak + a1 - a+ a = 1 , 而 ak1 , 1 ak 1 , ak+1= 1 ak + a1 a

2、, 因为 1 - a21 , 1 + a 1 1-a ,所以 ak+11 + a 1 1-a . 由、 知 1 an 1 1-a , 故不等式 an1 对一 切 nN*都成立. 评析: 有些要证的数列不等式难于处置或没有 思路时, 可考虑是否将命题变换一下, 换一些与之 相关的命题, 也就是寻找过渡命题, 从而获得解决 问题的办法. 圆锥曲线的定义、 方程和性质, 无不体现着代 数形式与几何性质的和谐统一, 其中存在的诸多定 值问题也绝非偶然, 而是由圆锥曲线的定义及特性 所决定的. 近年高考经常考到圆锥曲线中的一些垂 直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中一类垂直问题的性质, 既 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又能

3、把握高考动态, 进而回归 课本, 达到复习提高的效果. 先看椭圆中一类垂直问题的探究. 当然,此处 的垂直是指椭圆上两点与椭圆中心之间的连线互 相垂直. 问题 (改编人 教版选修 4 - 4第 1 5页习题与2 0 0 9 年山东理科高考 题 ) 已知椭圆方程 为x 2 8+ y2 4= 1 , 如图 1 所示, A, B 分别 为椭圆上的两点, 且 OAOB (O 为坐标原点 ) , 判断 1 OA 2+ 1 OB 2是否为定值, 若是, 求出该定值; 若不是, 请说明理由.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直接法、 代数法、 方程法 或极坐标法等方法求得 1 OA 2+ 1 OB 2的值为定 值 3 8

4、 . 一、 引导探究, 拓展思维 探究 1 上述结论在一般的标准方程中成立 吗? 此结论对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成立吗? 结论:已知椭圆方程为x 2 a2+ y2 b2= 1 , A, B 分别为 椭圆上的两点, 若 OAOB, 则 1 OA 2+ 1 OB 2= 1 a2+ 1 b2. 探究 2 此问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 ) 当 OA 或 OB 所在的直线的斜率有一个为 0 时, 不妨设 OA 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为 0 , 则 OA= a, 孙登毛光寿 (永嘉中学, 浙江永嘉325100 ) 图 1 y x2 2 姨 2 A OB 备课参考 61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3年第5期

5、于是得 OB= b, 从而有 OAOB; (2 ) 设 OA所在的直线斜率为 k10 , OB所在的 直线斜率为 k20 , 由 y= k1x, x2 a2+ y2 b2= 1 ,得 x2= a2b2 a2k1 2 + b2 , y2=a 2 b2k1 2 a2k1 2 + b2 . 所以 OA 2 =a 2 b2(k1 2 + 1 ) a2k1 2 + b2 ;同理可得 OB 2 = a2b2(k2 2 + 1 ) a2k2 2 + b2 ,所以 1 OA 2+ 1 OB 2= a2k1 2 + b2 a2b2(k1 2 + 1 )+ a2k2 2 + b2 a2b2(k2 2 + 1 )=

6、 a2+b2 a2b2 , 化简得 k1k2= 1 . 所以逆命题不成立的 (其实, 反例可以直接在 上题特殊数据中举出 ) . 探究 3 已知双曲线中心为 O, 实轴、 虚轴的长 分别为 2 a, 2 b (ba0 ) , A, B 分别为双曲线上的两 点, OAOB, 请探究 1 OA 2+ 1 OB 2是否为定值? 探究 4 已知双曲线中心为 O, 实轴、 虚轴的长 分别为 2 a, 2 b (ba0 ) , A, B 分别为双曲线上的两 点, 1 OA 2+ 1 OB 2= b2-a2 a2b2 , 试研究: OAOB 是 否成立? 探究 5 已知抛物线 y2= 2 px(p0 ) ,

7、 A, B 分别 为抛物线上的两点, OAOB, 探究直线AB有何性质? 二、 链接高考, 把握动态 通过学生编题和探究,密切联系有关的高考 题, 让学生比较所编题目与高考题有何异同、 能否 转化.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创造性成果与高考 题是如此接近. 既让学生感受到漫步在高考题中其 乐无穷, 又能准确把握高考动态. 高考题 1 (2 0 0 7 年天津理 2 2 ) 设椭圆x 2 a2+ y2 b2= 1 (ab0 ) 的左、 右焦点分别 为 F1, F2, A 是椭圆上的一点, AF2F1F2,原点 O 到 直线 AF1的距离为 1 3 OF1. ()证明 a= 2姨b; () 设 Q1

8、, Q2为椭圆上的两个动点, OQ1OQ2, 过 原点 O 作直线 Q1Q2的垂线 OD, 垂足为 D, 求点 D 的轨迹方程. 高考题 2(2 0 0 9 年山东理科 2 2 节选 ) ( ) 的结论得到椭圆方程 C 为x 2 8+ y2 4= 1 ; () 是否存在 圆心在原点的圆, 使 得该圆的任意一条 切线与椭圆 C 恒有 两个交点 A 和 B, 且 O 姨姨 A O 姨姨 B ? 若存在, 写出该圆的方程; 若 不存在, 说明理由. 高考题 3(2 0 1 0 年陕西文 2 0 ) ( )的结论得到椭圆 C 的方程为x 2 4+ y2 3= 1 ; () 设 n 为过原点的直线, l

9、 是与 n 垂直相交 于 P 点与椭圆相交于 A 和 B 两点的直线, O 姨姨 P = 1 ,是否存在上 述直线 l 使O 姨姨 A O 姨姨 B = 0 成立? 若存在, 求出直 线 l 的方程;若不存 在, 请说明理由. 高考题 4(2 0 1 2 年上海理 2 2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双曲线 C1 2 x2- y2= 1 . (1 ) (略 ) ;(2 ) 设斜率为 1 的直线 l 交 C1于 P, Q 两点, 若 l 与圆 x2+ y2= 1 相切, 求证: OPOQ;(3 ) 设 椭圆 C24 x2- y2= 1 ,若 M, N 分别是 C1, C2上的动点, 且

10、 OMON, 求证: O 到直线 MN 的距离是定值. 三、 归纳提升, 回归课本 椭圆上两点与椭圆中心之间的连线互相垂直 问题, 得到的结论是否已经有更精确的提法? 我们把它们归纳为椭圆、 双曲线的 9 0 中心角 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在中心, 斜边的端点 在椭圆 (双曲线) 上, 则中心在斜边上的射影轨迹 是圆. 如果直角顶点在圆锥曲线上, 会有何性质呢? 探 究得到,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的直周角性质: 以直角 为定点的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 内接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必过定点, 且定点在斜边的中点轨迹上, 且当直 角顶点在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 上运动时, 其对应的

11、 定点在一新的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 上运动. 由直周角联想到圆里的直径所对圆周角, 圆上 A1 A2 F2 B1 F1 B2 F A B l O x n 图 3 图 2 y x A H O B 备课参考 62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3年第5期 动点对直径端点的斜率积为定值 - 1 ,那么椭圆上 动点对直径端点的斜率积是否为定值呢?可得到 圆、 椭圆、 双曲线直径性质动点对直径端点的斜率 积为定值, 椭圆上动点对直径端点的斜率积为定值 KAP KBP= - b2 a2, 双曲线则有结论 K AP KBP= b2 a2. 链接高考 (2 0 1 2 年天津卷理 1 9 ) 设椭圆x

12、 2 a2+ y2 b2 = 1(ab0 ) 的左、 右顶点分别为 A, B, 点 P 在椭圆 上且异于 A, B 两点, O 为坐标原点.( ) 若直线 AP 与 BP 的斜率之积为 - 1 2, 求椭圆的离心率. 可直接利用结论 - b2 a2= - 1 2指导解题,进而得 到答案. 问题探究已知圆的方程为 x2+ y2= 1 , P(1 2, 3姨 2 ) 为圆上一定点, A, B 为圆上两个动点, 直线 PA, PB 的倾斜角互补, 则直线的斜率为 () . 3姨 3 . 1 2 . 3姨. 2 变式探究已知椭圆方程为 x2 4+ 3y2 3 = 1 , P (1 , 1 ) 为椭圆上

13、一定点, A, B 为椭圆上两个动点, 直线PA, PB的倾斜角互补, 直线AB的斜率是定值吗? 推广探究 1 过圆锥曲线上一定点作两条倾 斜角互补的弦, 则两弦的另一端点连线斜率是否为 定值? 推广探究 2 直线 l 是过圆锥曲线 C 顶点 A 且垂直于 A 所在对称轴的直线, M 是 l 上异于 A 的 任意一点, 过 M 引直线交曲线 C 于 P, Q 两点, 则斜 率 AP, AQ 之和是否为定值? 圆锥曲线中的探究性学习, 教材中有无可供探 究的直接线索呢? 贯穿起来看, 课本已经提供了很 好的素材. 已知点 A, B 的坐标分别是(- 1 , 0 ) 、(1 , 0 ) , 直 线

14、 AM, BM 相交于点 M,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点 M 的 轨迹; 直线 AM 的斜率与直线 BM 的斜率的商是 2 .(选修 2 - 1 , 2 . 2 . 1 练习 4 ) ; 直线 AM 的斜率与直线 BM 的斜率的差是 2 .(选修 2 - 1 , 习题 2 . 4 , B组 T 3 ) 直线 AM 的斜率与直线 BM 的斜率的和是 2 .(选修 2 - 1 , 第 2 章复习参考题, B组 T 5 ) 已知ABC 的两个顶点 A, B 的坐标分别是 ( - 5 ,0 ) ,( 5 ,0 ) , 且AC, BC所在直线斜率之积等于m ( m 0 ) , 试求顶点 C 的轨迹方程.(选修

15、 2 - 1 , 第 2 章复 习参考题, A组 T 1 0 ) 链接高考如平面内与两定点连线的斜率之积 等于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 加上此两点所成的曲线 可以是圆、 椭圆或双曲线.( ) 求曲线的方程, 并讨 论曲线的形状与值的关系. 因此, 从一道椭圆的高考题出发, 围绕圆锥曲 线中一类垂直的问题,展开多种角度的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积极编题、 链接高考, 然后注意提升、 回归 课本, 能使学生认识到以本为本、 理解数学本质、 探 索数学规律的重要性.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是高中 物理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重难点. 主要原因在于本 节的公式繁多, 并且学生刚刚进入高中, 对高中物 理学习的深广度还未能充分适应. 认真探讨本节教 学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分化点的出现. 一、 传统教材中的科学性错误 对位移公式 s= v0t+ 1 2at 2 , 曾有一种传统的推导 胡扬洋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北京100048 ) 备课参考 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