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鞠心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51147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鞠心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鞠心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鞠心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鞠心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鞠心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鞠心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鞠心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罗汉小学 鞠心翠一、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2、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3、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以及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三、重难点解决办法基于这样的目标设定,我认为本课的教法和学法应体现在以读为本: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在读中理解词意,感受词境。四、课前准备:1、准备西江月的图片、诗词

2、及古乐。2、和学生一起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和他的词以及有关“词”的介绍。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知诗人。 上课前,我想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出示课件2。播放视频唱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恬静、优美的歌曲就是由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谱曲而成的。词人辛弃疾生活在南宋,他极力主张抗金,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今天,就让我们一块穿越历史时空,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同行吧! (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板书: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这是一首词,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课件3。词牌名和词题中间有个点儿,读时要有停顿。(齐读课题)出示课件4从课题

3、中,你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吗? ( “夜”是时间,“黄沙道”是地点) 谁能说说你对“黄沙道”的了解? 这是个什么样的黄沙道?让我们相伴辛弃疾,与他一同走进那个夏夜中的黄沙道。 (三)初读,感受诗情。 1先听老师把这首词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注意读音和节奏。出示课件5(配乐)。老师读的怎么样?谁听出这个“见”字老师是怎么读的?出示课件6(见读xian。这个字在古代有“显现”的意思。)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节奏。2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老师要提醒大家, 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这首词前四句为上阕,后四句为下阕。上下阕之间就像我

4、们平时学的课文的段与段之间一样,读时要注意停顿。)3、再请一位同学读。(很有节奏) 4、大家想不想也这样读一读?(四)读中入境 1、你们的读让我仿佛欣赏了一段节奏欢快的乐曲,可是同学们,古人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这样才有美的韵味,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这首词美的韵味。放配乐范读课文。出示课件7 2、这样的朗读,真是让我们心旷神怡啊! 3、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展示你的韵味朗读。 A生读,(真不错!你太有才了!你的朗读,让我仿佛走进了黄沙道那美丽的画面。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B二读课文,(从大家的表情上老师发现,大家已经陶醉在黄沙道那美丽的景

5、色中。) 三读: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韵味。齐读课文。出示课件8你们真是天才的小朗诵家,给了老师愉悦的精神享受。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4、通过朗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谁愿意把你脑海的画面展现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五)抓重点词句,境中悟情。 1、在上阕中,你喜欢哪些美景?(学生任意说自己喜欢的画面,并感情朗读。) 明月别枝惊鹊,”出示课件9。导:你就是辛弃疾。 炎热的夏夜,漫步在绿树环绕的山路上,遥望渐渐升高的明月,你会发现“明月 ”(引读:“别枝惊鹊”)“别枝惊鹊”是说喜鹊怎么样?(明月升起来,月光惊动了喜

6、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扇动翅膀离开树枝惊叫)“明月 ”(引读:“别枝惊鹊”)不写“啼”而啼自现,这真是“此句无声胜有声啊! 正是睡意浓浓时,却被惊醒而不得已离开树枝,这里的“别”是好一个依依不舍的“别”啊!让我们带着文字背后的情再读这句“明月 ”(齐读)与此同时,和喜鹊惊叫声相附和,来了一曲二重唱的又是谁?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10。蝉噪声。这真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啊!深更半夜,徐徐凉风伴着蝉声更显出夜的什么?好一个恬静的山野夏夜啊!看到这明月渐升、喜鹊翻飞,听到蝉唱声声,生活在战争中的词人心中一定是喜不胜喜。让我们读出词人行在美景中的喜悦之情吧!(齐读一、二句。) 除了这

7、幅美景,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听,这响亮的蛙声多美妙啊!出示蛙声课件11。谁能读出静夜里蛙声一片的美妙。) 假如你此时此刻就是田间的一只青蛙,微风拂过,请你尽情深呼吸吧,闻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出青蛙的想法。你愿意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浓浓的稻花香随风飘扬,还有谁闻着稻花的香味会说起丰年? (辛弃疾:好一个心系百姓的辛弃疾,闻到了稻花香便会想到贫苦的百姓会因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词人此刻的心情一定是?请你读出词人的这份喜悦之情。)辛弃疾漫步黄沙道上,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体会到了丰收在望。他按捺不住内心

8、的喜悦和激动,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读词是怎么手舞足蹈的吗?其实很简单,一学就会。老师给你们来个现场展示,好不好?(示范两种不同的节奏朗读)学生分组练习,指名学生表演。 2、再读读下阕,你喜欢哪种景象?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它能加速稻子的成熟,简直是再好不过了。时刻关心着百姓的疾苦的辛弃疾看到这场及时雨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呀。你能表现出这份高兴之情吗?(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只是高兴吗?(着急)对呀!他得赶紧找地方避雨,要不然就淋湿了。乌云越来越密,大雨就要来临,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吗?(出示课件1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什么是旧时茅店?咦!奇怪

9、了,既是熟悉的茅店,怎么还忽见呢?(学生:可能太着急了,忘记这里有个小茅店。学生:可能还沉浸在及时雨的喜悦中。学生:也可能陶醉在美丽的夜色中。)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这份惊喜使辛弃疾惊喜得快跳起来了,谁来用朗读传送出着份惊喜?再细细地品一品这两句,你还能从哪些字中体会这份惊喜呢?(转指名读)(忽指名读) 一个转一个忽,让我们感受只有路上遇过急雨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份惊喜。(生有情感地读这两句话。) 一场及时雨,一个茅店带给词人满心的喜悦,他再次舞起来。指名学生手舞足蹈。六、熟读成诵。 1、(配乐)欣赏着黄沙道的美景,偶遇一场及

10、时雨,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予言表。此时,你就是辛弃疾,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生诵读.出示课件13 2、夜已经很深了,辛弃疾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可心中满是欣喜,不由得轻声吟诵:(播放配乐朗诵课件14)五、拓展,丰富辛弃疾人物形象 1、出示课件15。总结:是啊!情到深处自然浓,从这深情的朗诵中,从这动人的词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词人对淳朴安乐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对恬静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他憧憬的,心里所思的不仅仅只是眼前的黄沙道,而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都能“安居乐业”,企盼的是“国泰民安”。更进一步地体现出他对恬静美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板书:看: 明月、惊鹊、 稻花、 茅店、溪桥爱! 听:蝉鸣、蛙声 闻:稻花香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