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51116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动轴承减摩设计--杨晓蔚综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滚动轴承的减摩设计 杨 晓 蔚 手机:13703492489 邮箱:yangxwzys 洛 阳 轴 承 研 究 所 有 限 公 司 1 前 言 o问题的提出 高速轴承、汽车轴承以及电机等其他低摩擦力矩轴承应用越来越 突出; 通常做法: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轴承精度、加大轴承游隙; 很少进行减摩设计,没有理念、没有概念。 o轴承设计理念与技术整整落后了1代,水平差了1.5代 。(类比设计1.0,优化设计2.0,减摩设计3.0) o摩擦学是一门科学和技术,必须从摩擦的科学原理、 机理出发,充分掌握和运用减摩技术进行轴承设计。 2 o轴承减摩设计路径 减小本身摩擦 采用适当润滑 前 言 减小轴承本身摩

2、擦是核心,必须了解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3 1.摩擦原理与机理 摩擦的定义 两个物体表面在外力作用下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 ,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切向运动阻力。 4 1.摩擦原理与机理 摩擦分类 (1)按摩擦副运动状态可分为 静摩擦:两物体表面产生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尚未产生相对运动 时的摩擦。 动摩擦:两相对运动表面之间的摩擦。 (2)按相对运动的位移特征可分为 滑动摩擦:两接触物体接触点具有不同速度和(或)方向时的摩擦。 滚动摩擦:两接触物体接触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时的摩擦。 自旋摩擦:两接触物体环绕其接触点处的公法线相对旋转时的摩擦。 5 1.摩擦原理与机理 摩擦分类 (3)

3、按表面润滑状态可分为 干摩擦:两表面之间即无润滑剂又无湿气的摩擦。 边界摩擦:边界膜隔开相对运动表面时的摩擦。 流体摩擦:以流体层隔开相对运动表面时的摩擦,即由流体的粘性 阻力或流变阻力引起的摩擦。 混合摩擦:半干摩擦和半流体摩擦的统称。 6 1.摩擦原理与机理 o滚动轴承是由滑动轴承演变而来的 滑动摩擦复习 机械互锁(啮合)理论 分子吸引(引力)理论 机械分子理论 粘着理论 (犁沟效应) 7 通过实验研究指出: 一切物体刚要开始运动时,便产生摩擦阻力; 光滑表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约为其重量的1/4; 摩擦力与法向力成正比。 达 芬奇1509年第一个系统地研究了滑动摩擦学 1.摩擦原理与机理 8

4、(1)摩擦力方向与接触表面相对运动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与法向载 荷成正比,即 F= f W 。 (2)摩擦系数与表面名义接触面积无关。 (3)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 (4)摩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材料性质,与滑动速度和载荷大小无关 。 古典摩擦学定律 (阿蒙顿-库仑定律,1785年): 上述经典摩擦定律并非基本的物理定律,只是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尽管已 有很多实验结果显示其并不完全正确。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现或总结出更好的摩擦定 律,因此在工程实际问题中依然被近似地应用。 1.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9 古典摩擦定律长期作为工程应用的指导法则使用。但根据近代的研究,发现多数内 容不完全正确,必须进

5、行修正: (1)摩擦力与名义接触面积无关,与真实接触面积有关。当两者接近时,即法向压力 很高时,摩擦力与法向压力成非线性关系,摩擦力增加很快。 (2)有一定屈服极限的材料(如金属),其摩擦力才与名义接触面积无关,粘弹性材 料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 (3)粘弹性材料的静摩擦系数不大于动摩擦系数。 (4)精确测量表明,摩擦力与滑动速度有关。一般,速度对金属的摩擦力的影响不像 对粘弹性显著的弹性体的摩擦力那样明显。一般认为,f=F/Wk, k=2/31。 修正摩擦定律 1.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10 1.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o塑性公式 式中 塑性指数(无量纲); E 综合弹性模量(Ncm2); H 材料

6、布氏硬度(Ncm2); Rs 微凸体高度均方根值(m); R 微凸体曲率半径(m)。 由公式可看出,增大材料的硬度和微凸由公式可看出,增大材料的硬度和微凸 体的峰顶曲率半径,减小微凸体高度都可体的峰顶曲率半径,减小微凸体高度都可 以使塑性指数减小。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抛以使塑性指数减小。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抛 光、研磨、磨合或其他特殊加工方法来降光、研磨、磨合或其他特殊加工方法来降 低表面粗糙度,增大微凸体曲率半径,都低表面粗糙度,增大微凸体曲率半径,都 可降低塑性指数,使摩擦表面呈弹性接触可降低塑性指数,使摩擦表面呈弹性接触 状态,以达到减少摩擦磨损的目的。状态,以达到减少摩擦磨损的目的。 11 1

7、.摩擦学原理与机理 o修正粘着理论 具有软材料表面膜的摩擦副滑动时,粘着结点的剪切发生在膜内,其剪切 强度较低。又由于表面膜很薄,实际接触面积由硬基体材料的抗压屈服极限 来决定,实际接触面积又不大,所以薄而软的表面膜可以降低摩擦系数。 在工程应用中,在钢制零件上涂镀软金属等,就是应用这一机理。在钢制零件上涂镀软金属等,就是应用这一机理。 12 两接触物体接触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时的摩擦。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定义 一个物体(滚动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上滚 动时遇到的阻力。 点接触或线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处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纯滚动 )时的阻力。 在力矩作用下沿接

8、触表面滚动时摩擦。 13 2.滚动摩擦机理 各种滚动运动都可以视为以下三种基本滚动形式的组合: (1)自由滚动 无切向摩擦力和不发生切向滑动的滚动称为自由滚动或纯滚动,这是最 简单的滚动形式。 (2)具有牵引力的滚动 在接触区内同时受到法向载荷和切向牵引力的作用,例如摩擦轮、铁路 车辆的牵引车轮等。 (3)伴随滑动的滚动 当两个滚动体的几何形状造成接触面上的切向速度不相等时,滚动中必 将伴随滑动,例如深沟球球轴承中球与沟道之间的滚动。 o滚动运动形式 14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与滑动摩擦有显著不同。 除非接触面存在很大的滑动,滚动摩擦通常不存在犁沟效应,粘 着结点的剪切

9、阻力也不是滚动摩擦的主要原因。 硬质材料滚动时的阻力很小,滚动摩擦系数比滑动摩擦系数低2 个数量级以上。 15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可概括为以下4种: (1)微观滑移 (2)弹性滞后 (3)塑性变形 (4)粘附效应 o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是由上述多种机理组合叠加的复杂过程。 接触应力不大时主要以弹性滞后为主,应力较大时主要以塑性变形为主。 16 (1)微观滑移 当两个弹性模量不同的物体接触而发生滚动时,由于接触表面产生不相等 的切向位移,会有微观滑移出现。用以传递机械能的滚动接触表面有切向牵引 力作用,也将产生较大的微观滑移。由于几何形状使得接触面上两表面各点的 切向速度不同时,将

10、导致更大的微观滑移。 微观滑移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占滚动摩擦的较大部分,其机理与滑动摩擦相 同。 微观滑移是滚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 17 (2)塑性变形 在滚动过程中,当表面接触应力达到一定值时,首先在距表面一定深度处 产生塑性变形,随着载荷增加塑性变形区域扩大。塑性变形消耗的能量表现为 滚动摩擦阻力,可以根据弹塑性力学计算。 如:球体沿平面自由滚动时,由于球体运动前方的材料塑性变形所产生的 滚动摩擦阻力F可表达为 式中,W为法向载荷;R为球体半径。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 18 (3)弹性滞后 滚动过程中产生弹性变形需要一定能量,而弹性变形能的主要部分

11、在接触 消除后得到回复,其中小部分消耗于材料的弹性滞后现象。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 低速滚动时的弹性滞后损失小 高速滚动时的弹性滞后相对较大 19 (4)粘附效应 滚动表面相互紧压形成的粘着结点在滚动中将沿垂直接触面的方向分离 。因为结点分离是受拉力作用,没有结点面积扩大现象,所以粘着力很小。通 常由粘着效应引起的阻力只占滚动摩擦阻力的很小部分。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机理 20 (1)滚动摩擦系数 当滚动体沿平面滚动时,由于接触区的变形使得以接触点O为中心的接 触压力分布不对称,因而支承面的反力产生偏移。此反力对于接触点的力矩称 为滚动摩擦力矩。 滚动摩擦系数定义为滚动摩擦力矩

12、与法向载荷之比,即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系数 滚动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不同,它是有量纲 的量,常用单位为mm。 21 (2)滚动阻力系数 滚动体滚过角度为,滚过的距离为R,而驱动力作功为FR。 滚动阻力系数定义为滚动驱动力在单位距离所作的功与法向载荷之比, 即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系数 滚动阻力系数也称为无量纲滚动摩擦系数。 22 滚动阻力系数是库仑于1785年用实验方法得出滚动摩擦定律: Dupuit于1837年提出了修正公式,通常称为Dupuit定律: 2.滚动摩擦机理 滚动摩擦定律 上述滚动摩擦定律未涉及到摩擦机理,系实验所得,因而可近似地应用于工程计算。 (D为滚动体直径

13、) 23 滚动轴承的“减摩”特性是相对于滑动轴承而言。 滚动轴承的摩擦因子一般为0.010.001,滑动轴承为0.10.01 。滚动轴承的摩擦因子比滑动轴承低12个数量级。 3.滚动轴承的摩擦特性 o滚动轴承本身就属于“减摩”轴承 24 3.滚动轴承的摩擦特性 不同类型轴承的摩擦系数比较 轴轴承类类型 摩擦系数 SKFNSKNTNKOYO 深沟球轴轴承0.00150.00130.0010 0.00150.0010 0.0015 调调心球轴轴承0.00100.00100.0008 0.00120.0008 0.0012 角接触球轴轴承0.00200.00160.0012 0.00180.0012

14、 0.0025 圆圆柱滚滚子轴轴承0.00110.00100.0010 0.00150.0008 0.0012 滚针轴滚针轴 承0.00250.00250.0020 0.00300.0020 0.0030 调调心滚滚子轴轴承0.00180.00280.0020 0.00250.0020 0.0025 圆锥滚圆锥滚 子轴轴承0.00180.00220.0017 0.00250.0017 0.0025 推力球轴轴承0.00130.00110.0010 0.00150.0010 0.0015 推力调调心滚滚子轴轴承0.00180.00280.0020 0.00300.0020 0.0025 25 3

15、.滚动轴承的摩擦特性 o不同类型轴承的极限转速比较 26 轴承的摩擦按其产生机理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 (1)纯滚动 摩擦; (2)滚动接触表面上的差动、自旋等滑动摩擦; (3)滑动接触部位的滑动摩擦(包括滚动体与保持架兜孔之间的滑动; 保持架与套圈引导面之间的滑动;滚子端面与套圈挡边之间的滑动 ; 密封轴承中密封件与套圈之间的滑动等等); (4)润滑剂的黏性阻滞摩擦。 3.滚动轴承的摩擦特性 滚动轴承摩擦类型 27 3.滚动轴承的摩擦特性 o滚动轴承的摩擦力矩计算 P 轴承当量载荷,N; d 轴承内径,mm。 ML与载荷有关的轴承摩擦力距,又称为载荷项摩擦力距,Nmm; MV与载荷无关的轴承

16、摩擦力距,又称为速度项摩擦力距,Nmm。 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计算 球轴承,MD差动;MP自旋 具有工程思想。同时 包含了各种影响因素 。 28 3.滚动轴承的摩擦特性 以深沟球轴承的差动滑动摩擦力矩MD的经验计算公式为例: 式中,Dpw 轴承节圆直径,mm; Dw 球直径,mm; m 球与内圈沟道接触形成的滑动摩擦力矩,Nmm; m球与外圈沟道接触形成的滑动摩擦力矩,Nmm。 可以得知,通过减小轴承节圆直径和增大球直径均可以减小轴承摩擦力矩。 其他类型轴承也同此理。 o球轴承的差动滑动 29 4.轴承减摩设计案例 德国FAG的电机用新一代C系列深沟球轴承 30 4.轴承减摩设计案例 NSK的家电用GR系列深沟球轴承 用于家用空调、吸尘器和 电扇 摩擦力矩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