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的关键是建设信息化企业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11651087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的关键是建设信息化企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两化融合的关键是建设信息化企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两化融合的关键是建设信息化企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两化融合的关键是建设信息化企业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两化融合的关键是建设信息化企业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的关键是建设信息化企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的关键是建设信息化企业(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友:两化融合是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http:/ 2012年07月18日17:50 来源:环球网 【文章摘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尝试参与全球性竞争,企业信息化水平所处的阶段,逐渐成为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先机的关键力量无论企业处于哪一个细分行业。另一个关键要素在于,中国公司如何实现以下的目标:既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迅速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又能够在此过程中不落于“痛苦实现”,以更为契合自身需求的的方式,让信息化手段配合自身流程的转变,而不是反之。全球再发展角逐信息化毫无疑问,简单的装备现代化,以及生产与经营的管理优化,是企业在“下一个

2、十年”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但这显然还不足够。最直接的体现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强调美国将重整制造业,鼓励企业家将制造业工作岗位重新带回美国,并承诺将为此调整税收政策。美国政府更为明确的信息是,美国将大举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业,以避免工业产业“空心化”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通过更高层次的信息化手段,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是美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体思路。同样,这一思路在欧洲也被激活,继上个世纪70 年代提出“再工业化”概念之后,这一可循环发展的思路再度被重视。2010 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联合国数据,以产值计算),虽然此前这已是国际共识,但中国前进的速度仍然要高于绝

3、大多数机构的预期。然而,这并非终点:中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美国的现实,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将更容易触摸到“天花板”。一旦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下滑,中国将在全球化角逐中失利。继续保持优势的途径是唯一的,那就是加快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将竞争力优势,从“生产与经营的管理优化”向“全面、深度、集成的信息化应用”迁移。简言之,则是全方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绿色运营能力。同样,这两方面能力,也是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休戚相关。即便在中国,通过信息化手段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企业竞争水平的案例,也不胜枚举。中粮集团便是其中一个典型,这家拥有4 家香港上市公司、3 家国内上市公司的超大型国企通过细致而快速的信息化手段更新,

4、真正实现了集团9 大业务板块(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的整合,在“第一产业(农业)”的基础之上,真正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即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包括种植、收储物流、贸易、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制造与营销等),以全产业链系统管理、关键环节控制、各产业链之间协同的综合性核心竞争力。这也成为中粮集团能够突破国资委关于“大型国有企业常规主业一般为三项”框架的重要原因。作为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用友在这一过程中,和中粮集团携手并进。我们为能够帮助中粮,打造出央企产业运作“垂直一体化”的典范,深感荣幸。本土厂商具备两化融合支撑实力美

5、国著名作家史蒂夫. 洛尔曾在纽约时报撰文称,“尽管具有突破意义的产品例如iPad 和其他系列高科技产品出自中国人之首,但并没有多少创新来自于他们。”包括用友公司在内,中国企业的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创新”得以确立,才能获得不可复制的优势。我们认为,对于我们的大部分客户工业化企业而言,实施信息化更长远的目标,并非信息化本身。当然,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自身效率或者降低成本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之一,但这仍然不是核心优势。用友希望帮助更多客户实现的目标是,“构建全产业链的业务管理信息平台”,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客户企业,无论身处产业链的哪个环节,都将争取获得对整个产业链的主导能力,以及由这一主导能力

6、产生的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能力,进而使客户企业自身,以及其合作伙伴,都因此更多获益。单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使整个产业链获益、甚至重构,并非艰难,即便并非最发达的地域市场,仍然有企业通过更高层次的信息化部署和应用,达成了这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并没有为此付出巨额的代价。除了上述的中粮集团,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企业,例如华泰集团(全球最大的新闻用纸生产和提供基地)、瓮福集团(全国五大磷肥基地之一)、大连机床(全球机床行业第一方阵)等。这其中,大连机床集团作为一家典型的产品经营性厂商,通过转型升级,成功做到围绕客户经营,比如在奇瑞汽车生产基地周边建设自己的生产厂,机床产品按照奇瑞需求进行研

7、发制造,甚至组装也在奇瑞汽车的车间完成。而瓮福集团已经发展到通过面向技术和服务的输出,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比如为矿业企业进行硫酸处理等化工业务解决方案。毫无疑问,这些企业的工业化升级过程中,信息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使得这些企业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当然,我们也看到,仍然有少数企业家,仍然在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突破自身所处的产业链环节而焦虑,甚至更少数的企业家在寻求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第一考虑的不是需求的实现,而是强调使用国际大公司的产品和方案。我需要强调的是,用友公司正在成为一家全球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的产品和方案不仅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在技术上也具备后发优势。事实上,在信息化领域

8、,并不存在“外国的月亮会更圆”的假象,上述实例已经表明:本土厂商已经具备支撑中国两化深度融合的实力。用友助推“两化深度融合”近几年来,用友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作为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最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用友公司一直在努力推动中国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从“两化融合”向“两化深度融合”迁移。所谓“深度”,便是企业通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具备更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能力,甚至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无疑是所有有志于参与全球范围竞争的企业,必须具备的“基因”条件。用友公司自身也正在这条路上前行,或许这也是我们也是对客户企业最终诉求,理解得更为深刻的原因之一。中国仍然有接近90% 的大中型企业,

9、没有到达“创新”阶段,更多的企业则是处于信息化的起步建设和单项覆盖阶段。这也是促使用友不遗余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另一个原因。2011 年,我们全程参与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9 个省(市)举办的“2011 年工信部全国两化融合深度行”,我们开始尝试向中国的行业和企业阐释部署真正的“企业云”解决方案,以及由此带来的飞跃性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并且不用额外增加企业的部署成本。在一些关键技术的部署上,例如“云计算和云应用”,用友作为一家本土企业,能够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予以中国企业更多的帮助和服务。对于用友而言,是否成为用户的最终选择固然重要,但用友公司更希望能够在中国的工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贡献更多的

10、力量,也由此成为更多企业可信赖的朋友,而不只是单纯的商业合作伙伴。 罗百辉解析模具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关键路径 发布时间:2012-7-24 8:37:50 来源:互联网文字【大 中 小】 “我国模具产业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我们较早地带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来完成工业化时期的任务,已不能沿袭早期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路,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那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百辉认为,模具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

11、重要的角色,模具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途径大致可以归纳为六条路径,选择正确的途径,则成为模具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关键。途径一:发展智能化生产工具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扩展性极强,如今的产品和装备中已融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其他各种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层出不穷,模具制造业的产品和装备越来越多地吸纳这些技术,产品层级不断提升。装备的智能化,逐渐使其成为各产业部门的智能化生产工具。随着智能化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制造业两化融合将加快进入智能时代的步伐。途径二:精益制造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正在模具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生产、到管理,从营销到服务,往深度和广度普遍推进。就广度而言,两化融合正在从技术到管理、

12、从设计到研制、从生产到营销、从主机到配套、从检测到维修、从培训到服务、从企业到企业间等各个方面推进。就深度而言,模具设计和制造从二维向全三维过渡,试验和验证从实物样品发展到虚拟仿真,技术和应用从单元到系统集成,流程和体系从串行、区域协同到并行、全面协同。我百辉认为,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推进,模具制造业将实现精益制造、智能制造,制造企业将成为精益企业和数字化企业。途径三: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我国制造业的单位能耗一直居高不下,需通过两化融合,使制造业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信息化,有利于实现产品轻量化设计和合理化设计,由此减少材料的消耗,进而减少制造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产

13、品质量,减少废品,这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化在加强能效管理,减少交易中的浪费,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监管整个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建立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系统,更是离不开信息化。绿色制造则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易维修、可拆卸、可再生、低排放、低耗能;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应使用无污染的原料,应用干式切削、可控气氛热处理、真空热处理、近净成形等少无污染工艺和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工艺。包装材料的选用,则应考虑可回收、可降解,少废弃。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产品的回收再用和再制造,也需不断推广。这一切,都是模具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的用武之地。途径四:远程监控安全生产制造业的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14、,始终是制造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尤其对危险作业的生产过程实行全过程监控,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对大型关键设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实时和远程监控,可预警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因大型关键设备的故障而导致系统和工厂的停运,及由此带来的重大损失。在很多作业场所,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进行生产作业的人和设备进行全过程监测、监控,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发现作业过程中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一旦出现事故,也便于施救。途径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罗百辉认为,传统模具制造业的提升,有赖信息化,战略性新兴

15、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和融入。构建现代模具产业体系的要点是,改造提升模具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还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模具,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其本身就是两化融合的主要内容。”罗百辉认为,模具制造业的两化融合,还将催生一批新型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制造业的生产变成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而服务的增值,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制造与

16、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也包括围绕产品生产的各类服务。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这是模具制造业的重要一跃。途径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两化融合,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产品,需要通信及网络,需要工业软件。如果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能满足两化融合的需要,必将延缓我国两化融合的进程,并为国外的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提供了可观的市场机遇。模具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内容非常丰富,意义十分重大。制造业真正实现两化融合之时,即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之日。选择正确的途径,则成为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关键。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和关键点研究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