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诗歌-朦胧诗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50978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诗歌-朦胧诗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新时期诗歌-朦胧诗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新时期诗歌-朦胧诗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新时期诗歌-朦胧诗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新时期诗歌-朦胧诗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诗歌-朦胧诗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诗歌-朦胧诗讲解(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史 LOGO 第十四章 新时期诗歌 本 章 要 点 新时期诗歌概说1 朦胧诗2 新生代诗歌3 4 5 第二节节 朦胧诗胧诗 v 教学目的:了解朦胧诗胧诗 的兴兴起和流变变,认识认识 朦胧诗胧诗 的特点和贡贡献,掌握舒 婷、北岛岛、顾顾城诗诗歌的主要特点。 v 教学难点:后期朦胧诗胧诗 、北岛岛、顾顾城诗诗歌。 教学时数:4学时时。 v 主要内容: v 一、顾城的诗 v 二、朦胧诗 及其分期 v 三、朦胧诗风 波 v 四、北岛 v 五、舒婷 v 六、后期朦胧诗 第二节节 朦胧诗胧诗 v你 v一会看云 v一会看我 v我觉得 v你看我时很远 v看云时很近 一、顾

2、顾城的诗诗 v(一)“童话诗人” v顾城(1956一1993),祖籍上海,生长于北京、 山东等地。 v1987年出国,旅居新西兰等地,1993年9月在 新西兰希基岛上的寓所杀死了妻子谢烨,同时自 缢身亡。 一、顾顾城的诗诗 v与顾城是朦胧诗人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的诗较 少关注社会历史、而更多地关注于内心。由于其 作品充满大量自然意象和其特有的纯稚风格、梦 幻情绪,曾被称为“童话诗人”。(舒婷语) 一、顾顾城的诗诗 v 童话诗人给gc v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v 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 花 v 你的眼睛省略过 v 病树、颓墙 v 锈崩的铁栅 v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v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

3、蝈的队伍 v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v 出发 v 心也许很小很小 v 世界却很大很大 一、顾顾城的诗诗 v 于是, 人们相信了你 v 相信了雨后的塔松 v 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 v 桑椹、钓鱼 竿弯弯绷住河面 v 云儿缠住风筝的尾巴 v 无数被摇撼的记忆 v 抖落岁月的尘沙 v 以纯银 一样的声音 v 和你的梦对话 v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v 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一、顾顾城的诗诗 v顾城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浪漫诗人,其最根本的标 志是对“自然”的情感,在自然状态中构建一个理 想的彼岸世界,并以此对抗社会、城市。 v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 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 门

4、”。 v浪漫主义一般是比较注重彼岸的理想世界的追求 ,而且常常以自然作为理想世界的象征。 一、顾顾城的诗诗 v(二)诗歌类型 v1、对少年时代生活的追怀和生命的咏唱 v生命幻想曲,活画出一个孩童对生命奇异的 理想和向往; v游戏,写了一个孩童时代的“错误” v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非常著名的作品 。 一、顾顾城的诗诗 v 我希望 v 每一个时刻 v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v 我希望 v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v 画出笨拙的自由 v 画下一个永远不会 v 流泪的眼睛 v 一片天空 v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v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v 我想画下早晨 v 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v 画下所有

5、最年轻的 v 没有痛苦的爱情 v 画下想象中 v 我的爱人 v 她没有见过 阴云 v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v 她永远看着我 v 永远,看着 v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 去 一、顾顾城的诗诗 v但是,最后“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 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 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 今天消失”。 v一方面要坚守的儿童的真淳,另一方面也意识到 ,儿童的真淳,对这个世界也是无力的。 v诗的题注这样写道:“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 一、顾顾城的诗诗 v2、以他自己特有的委婉方式反思时代 v一代人虽只有两句,但却集中地表现了

6、年轻 一代的生命历程与心灵觉醒:“黑夜给了我黑色 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体现了诗人对 于漫长的历史“黑夜”的反思,并在反思之中寻找 生命的真谛。 一、顾顾城的诗诗 v一代人虽然仅仅二句,但是影响却非常大, 是朦胧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是对自我的反思, 也是对同代人的反思。那时的年轻学生几乎谁都 喜欢这首诗。 一、顾顾城的诗诗 v“黑夜”是文革的历史,是阴郁、丑恶的年代的象 征。这预示着他们这一代人,是在这样的环境 中生长的。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是承受了历史所 赋予的不幸、苦难,也包括历史的丑恶对他们本 身的玷污。但是,他却用这样的黑色眼睛去寻找 光明。这又有觉醒。 v昨天,象黑色的蛇是对文

7、化大革命的否定和 反思。 一、顾顾城的诗诗 v 昨天 v 象黑色的蛇 v 盘在角落 v 它活着 v 是那样冷 v 它曾经在 v 许多人的心上 v 缓缓 爬过 v 留下了青苔 v 涂去了血色 v 现在 v 它死了 v 压在一座 v 报纸 的山下 v 难以捉摸 v 无数铅字 v 象蚂蚁 般聚会 v 讨论 着 v 怎样预 防她复活 一、顾顾城的诗诗 v昨天,就是文革的黑暗历史。顾城很忧虑,历史 会不不会重演。 v3、顾城作品中最具探索倾向、也最受指责和最 多争议的作品 v如感觉、弧线等。这些作品强调直觉感 受、瞬间印象,用一些并无确定意义的意象来表 达这种感受,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与歧义 可能。

8、 一、顾顾城的诗诗 v如弧线:“鸟儿在风中疾速转向/少年去 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各个意象和段落 之间互不关联,造成感觉的陡转跳跃,给人以 较强烈的瞬间印象。 一、顾顾城的诗诗 v(二)艺术个性 v1、意象营造 v他采用的意象常常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那些意象 ,而是与他的生命感受相呼应的新奇意象,能够 表达新鲜的感受和体验。 一、顾顾城的诗诗 v 生命幻想曲 v 把我的幻影和梦, v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v 柳枝编成的船 v 还悬绕 着夏蝉的长鸣 v 拉紧桅绳 v 风,吹起晨雾的帆 v 我开航了 v 小巷 v 小巷 v 又弯又长 v 没有门 v 没有窗

9、 v 我拿把旧钥匙 v 敲着厚厚的墙 一、顾顾城的诗诗 v2、梦幻般的童话色彩 v远和近这是顾城比较著名的短诗。这首诗 曾被指斥为过于晦涩和“朦胧”,但它的表现力却 是相当新颖深刻的 v“你”和“我”之间是很远的,意味着人与人是隔膜 的,难以有真正的沟通;而“云”却是自然,人可 以融入自然,和自然亲近。人与自然事物的关系 更近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不能不说是对 留下的人性坍塌的一个准确概括。 二、朦胧诗胧诗 及其分期 v(一)朦胧诗概念 v朦胧诗是指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诗坛出现 的一股具有明显“现代主义”色彩的新诗潮,其代 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等 ,被当时评论 家称为

10、“朦胧、晦涩、怪癖”,故名 朦胧诗。它的出现是对了六、七代主流诗歌 的反叛,是对三、四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 承接,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当代诗歌新的美学 原则和审美观念的确立。 二、朦胧诗胧诗 及其分期 v(二)主要特征 v反思的主题:他们的诗作大都以回首留 下的心灵伤痕,反思极左路线统治下社会和个人 的历史悲剧为主题; v现代主义的手法:在艺术视 角上,它们大都采取 心灵独自和倾诉的视角,采用较为曲折的象征、 暗示和隐喻的表现方法,注重形象、意象的刻画 与表现,形式和语言大都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效 果。 二、朦胧诗胧诗 及其分期 v(三)分期 v1、“前朦胧诗” v自70年代中期,这类诗 作就

11、开始较多地出现了 ,但它们基本上只流传于民间。以食指、芒克为 最先,北岛、江河、舒婷、顾城等继之。他们最 初的作品都是以手抄形式流传的。 二、朦胧诗胧诗 及其分期 v1978年,北岛、芒克在北京出版地下诗刊今 天,主要即刊载上述诗人的作品,具有较大影 响。 v 除食指、芒克之外,江河、北岛、舒婷和顾城等 也都在70年代中期写下了他们的第一批诗作,如 北岛的回答(1976)、顾城的生命幻想曲 (1971)、舒婷的船(1975)等。 二、朦胧诗胧诗 及其分期 v2、朦胧诗 v从1980年始到1983年,“朦胧诗”发展进入了公 开诗坛,开始了它的影响与论争时期。1980年5 月,福建文学率先公开发表

12、青年女诗人舒婷 的诗作,并倡议展开讨论;之后,诗刊又组 织了第一届“青春诗会”,同时发表了舒婷、江河 、顾城等人的诗。这标志着朦胧诗已开始为公 开的诗坛所接纳。 二、朦胧诗胧诗 及其分期 v 3、后朦胧诗 v朦胧诗在1980一1981年前后经历了它的高潮时 期,到1983年以后,由于来自它内部和外部两方 面的原因,逐步走向了沉落 三、朦胧诗风胧诗风 波 v80年代初期到中期最主要的文学现象之一。 v 序曲 v公刘和顾工围绕着顾工的一篇谈论其儿子顾城 的诗的文章进行过个人间的论争。 v顾工发表了一篇题为两代人的文章,谈他对 顾城作品的感受,谈及了“两代人”之间不同审美 观念的差异,表示了对顾城诗

13、歌所表现的新型审 美特征的推崇。 三、朦胧诗风胧诗风 波 v公刘表示了异议,1979年星星诗刊复刊号 发表了公刘的文章新的课题 从顾城同志 的几首诗谈起 v认为首先不能怀疑和否定传统;其次顾工父子之 间的差异并无全面的代表性,不应将此扩大为“ 两代人”之间的差异。提出了诗歌面临艺术变 革 的严肃课题 ,也揭开了这场理论论争的序幕。 三、朦胧诗风胧诗风 波 v(一)第一次交锋 v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又发表了谢冕的文 章在新的崛起面前 v8月的诗刊便刊出了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 的“朦胧”,作出了否定的姿态,他把那些“叫人 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 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能

14、一解”的诗称为 “朦胧体”,“朦胧诗”由此而得名。 三、朦胧诗风胧诗风 波 v(二)第二次交锋 v1981年第3期诗刊又发表了孙绍振题为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v将对新时期以来出现的新的诗歌现象的阐释评 论提到了美学高度。 v当然,碍于当下文艺观念的局限,它又将问题说 得比较含糊笼统,没有言明 三、朦胧诗风胧诗风 波 v“三个不屑”: v“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也不屑于表现自我感 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他们甚至于回避去写那 些我们习惯 了的人物和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 劳动的场景。” 三、朦胧诗风胧诗风 波 v这篇文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遭到了几乎是异口 同声的坚决反对。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种: v

15、(1)丁力、章明、黄药眠、臧克家、方冰等人 认为“朦胧是诗的癌症”,“遇到造成的 难堪的事实”,“看不见前途究竟应该怎样,于是 便朦胧起来,写出来的诗歌便是朦胧诗”。“朦胧 诗并不只是语言形式上的朦胧,首先是思想认识 上的朦胧” 三、朦胧诗风胧诗风 波 v另一种意见以艾青、李元洛等人为代表,认为“ 朦胧是诗的一种”,不足为怪,可以存在,但不 宜吹得过高,“说成是诗的发展方向”。艾青说, “叫人看不懂的诗,起码不是好诗。” v(三)第三次交锋 v1983年第3期当代文艺思潮,发表了徐敬亚 的长篇论文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 倾向 v徐文明确提出了“现代主义”的口号,用此理论全 面涵盖论述了朦胧

16、诗的美学特征 三、朦胧诗风胧诗风 波 v反对者称此为向社会主义的文艺“扔出了决斗的 白手套”。加之在1983年末,这种争论超出了学 术争鸣的范围,被纳入到“反”的政治斗 争之中,争鸣发展为全面的批判。 v1984 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徐敬亚 的检讨文章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成 为这次争论的一个政治结语,有关朦胧诗与现 代主义话题 的讨论宣告结束。 四、北岛岛 v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岛和舒婷的名字,可 以说是一代青年人心中的偶像 。 v(一)主要内容 v1、一个清醒的、孤独的觉醒者的自我描绘与内 心表达 第二节节 朦胧诗胧诗 四、北岛岛 v在混乱的、迷惘的年代里,可谓“世人皆醉我独醒 ”。岛是诗人的一帧自画像:“你在雾海中航 行没有帆你在月夜下停泊没有锚/路从这 里消失夜从这里消失” v 四、北岛岛 v这是禁地 v 这是自由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