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任务书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650567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任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任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任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任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任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任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团队任务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团 队 名 称:临床医学导论课教学团队 带 头 人:_孙宝志_ _ _ _ 承 担 学 校:_中国医科大学 _ 填 报 日 期:_2009-10-15_ _ _ 教育部 财政部二九年制填 报 说 明一、 本任务书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高函200918号)编制。二、本任务书在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中提出的“今后建设计划”的基础上,由各有关高等学校组织专家论证后填写。任务书着重填写作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今后三年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

2、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对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进行探索等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不包括立项前团队自行建设的已有成果。三、本任务书一式两份,其中一份留学校教务处备案,另一份于2009年10月30日前寄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同时向教学条件处提交任务书的电子版(邮箱:gaojs_)。一、 团队未来三年建设目标(请列出分年度建设计划,能量化的请量化)(一)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梯队建设、运行机制等)1. 总体建设目标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导论课教学团队是在国内医学教育著名专家,原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孙宝志教授带领下,由中国医

3、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教授,以及校内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护理学、循证医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团队根据医学学科发展规律及医学人才知识结构的特点,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结构,形成了结构更合理、学术氛围更浓、协作精神更佳、创新精神更强的教学团队。团队不断探索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真正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医生专业精神,强化医学道德理念,提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认真探索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运作机制,带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取得了大量的标志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团队积极利用中国北方医学教

4、育发展中心平台在全国医学教育领域推广最新的医学教育改革成果,整合国内著名医学院校的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理念,在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产生广范而深远的的影响。2. 专业结构优化本教学团队现由20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教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11人(在职硕士生2人)。另有教务处、各附属医院教务科老师和学生辅导员老师负责组织管理学生在医院进行见习和假期实践调查工作。在未来三年内,进一步优化现有团队专业知识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比例:(1)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每年引进1-2名交叉学科的学术骨干,提升团队整体水平。(2)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出国访问或攻读学位;(

5、3)每年邀请1-3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团队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4)不断优化团队的专业结构、建设思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教学团队建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以及创新研讨会等,并着重调研国内外著名的医学院校。3. 学历层次优化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途径,结合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团队教师的学历层次,在未来三年内,使团队老中青合理搭配、学历层次高,并且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60%,博士学位人数达到50%以上。4. 梯队建设计划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条件。团队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抓好

6、学科带头人选拔,形成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育创新团队,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培训交流:几年来,团队一直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后续梯队的培养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推出了一系列培养中青年教师的计划与措施:1.派出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习。2.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的各种教学研究学术会议,开阔视野、增长见识。3.尽可能地为中青年教师申报教学科研项目创造条件。4.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加强中青年教师与同仁的学术交流。5.鼓励年轻教师在职学习,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同时每年接受5-10名教师来团队进修。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使团

7、队成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内容深度等方面获得较大提高。积极举办全国高校教师培训班,推广早期接触临床的经验和临床医学导论课教学经验。5. 运行机制结合院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本团队各岗位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完成的阶段性任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其相关的保证措施。适时制定人才引进与培养、特色专业建设、学术梯队建设、精品课优质课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的制度和计划。实行动态管理方式,每年按各建设规划的目标,定期开展评估和检查及年度考核,确保团队建设工作健康发展。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在经费投入、教师进修、人才引进等方面,有重点地倾斜。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对为团队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对损害拖延团队建设工作的个人和集体给予惩罚。(二)团队水平的提高(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科研能力及科研转化教学等)1.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中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模式、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研究项目,申请立项,累计共申报成功近百项教学课题。其中获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8项:利用中国北方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平台推广医学教育改革经验与教师培训(CMB08-935)、中国住院医师培训改革 (CMB 06-844)、医学教育硕士培训(CMB06-839)、中国北方医学教育

9、发展中心(CMB03-793)、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实验性研究、新课程(CMB98-687)、毕业综合考试(CMB96-647)、认知能力评价(CMB 91-547)等,经费近300万美元,多年来,我中心利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26所医学协作院校,共同实施多项重大医学教学改革研究,其中部分项目成果已在全国医学院中得以实行和推广。2005年,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举办全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推广早期接触临床的经验和临床医学导论课教学经验,共有来自全国26所医学院校的70余位教师参加,引起强烈反响。1999年,孙宝志教授任主编的教育部重点

10、规划教材临床医学导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已进行了两次修订,同时该教材也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供全国30余所医学院使用。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成果的研究与推广:1探索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心认真借鉴国内、外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通过拓宽医学专业口径,重新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改革和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及方法,构建新的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达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拓宽基础

11、,突破三段,整合课程,三个优化,搞活教法,全面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本项教学改革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心应用该培养模式,重新修定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培养方式,加强创新精神培养,充实新科技、新进展内容,增加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使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结合GMER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GMER)是2002年4月由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

12、正式发表在 Medical Teacher 杂志上,是全世界医师通行的核心能力。IIME将其归纳为七个领域,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GMER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书面考试中的多项选择题(MCQ);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观察者(教员、同行、护士和病人)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他们的表现和病志书写进行打分。我中心从2003年开始,结合GMER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其中针对笔试中的多项选择题(MCQ),我们编写了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和网络版临床医学专业实践综合考试国家试题库,

13、为全国多数医学院校所采用,得到了卫生部和兄弟院校的认可。同时,积极研究和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我们对临床医学生进行10年的评价实践,并进行了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研究。3实施PBL教学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2006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以“大学创新与服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C莱文提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和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14、PBL),正是莱文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从2004年开始,我中心在全校范围内推广PBL教学改革,促进了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相信通过这种教学改革在临床科室的有效实施,会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创新人才,以至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出有益的探索。2008年,第七届亚太地区PBL研讨会在我校召开,5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在国内外医学教育界产生巨大的影响。4模拟技术大量应用于实践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患者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新的医师法也对实习医生的临床活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对目前医学生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应对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生实习机会

15、明显减少的现状,中心适时地提出了大力发展模拟技术、大量使用标准化病人的教学理念,先后进行了标准化病人(SP)、计算机模拟病例(CCS)、模拟器械训练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多项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满足了学生临床实践的需要。其中,2007至2008年,我中心开发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已在全国10个省市的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进行试点。5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中心针对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不断编写和完善相关电子课件、多媒体设备、CAI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师生互动性。其中11部多媒体实验课件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体现了我中心实验课教学的实力和水平。6. 2008年,中心利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新项目,以及中国北方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的平台向国内20余所协作院校推广医学教育改革经验。帮助西部八所医学院校的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传播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等。对协作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培养他们医学教育方面的革新能力,并且及时评价培训的效果。2.教材建设在教材建设方面,孙宝志教授任主编的教育部重点规划教材临床医学导论于199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