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50566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89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代码: 10289 分类号: S884 密 级: 公开 学 号: 102300009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 致病力的初步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 张张姣姣 导 师 姓 名 沈中元沈中元 申请学位类别 理学硕士理学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江江 苏苏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学 科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32013 年年 6 6 月月 4 4 日日 研 究 方 向 家家蚕蚕分子分子病理病理学学 论文答辩日期 20132013 年年 6 6 月月 9 9 日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桂仲争

2、桂仲争 评 阅 人 2013 年 6 月 9 日 家 蚕 多 株 病 原 菌 的 分 类 鉴 定 及 其 致 病 力 的 初 步 研 究 江 苏 科 技 大 学 分类号: S884 密 级: 公开 学 号: 102300009 理学 硕士学位论文 六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致 病力的初步研究 学生姓名 张姣张姣 指导教师 沈中元沈中元 研究员研究员 江苏科技大学 二 O 一三年六月 A Thesis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griculture Identificati

3、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ix Pathogens of Silkworm,Bombyx mori Submitted by Zhang Jiao Supervised by Shen Zhongyua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2013 江苏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江苏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4、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江苏科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江苏科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江苏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5、日 年 月 日 摘 要 -I- 摘 要 蚕病为害是养蚕生产上主要的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养蚕的收成、蚕茧的产量及 茧丝的品质。蚕病种类较多,通常按致病的原因可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传染 性蚕病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家蚕细菌病是常见的蚕病,一般春蚕少,夏秋蚕高温多湿季节发生较多。其种类 较多,大多由于寄生细菌的迅速繁殖,蚕尸随之软化腐烂,故通称为软化病。根据其 病原及病症,可分为卒倒病、败血病、细菌性肠道病等。 家蚕真菌病是由病原菌经皮侵入蚕体而引起的,除曲霉病外,家蚕发病毙死后, 尸体有硬化现象,因此真菌病习惯上叫硬化病或僵病,在多湿地区和多湿季节发病较 多。家蚕真菌病

6、种类很多,其中以白僵病、黄僵病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黄僵菌和球 孢白僵菌在形态上的差异极小,多数学者认为黄僵菌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同属同种,只是血清型不同,但并不明确 1。 本研究从自然发生的病蚕中分离获得 4 株病原细菌(分别暂命名为 SY-1、ZJ-1、 ZJ-2 和 DT-1),对各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指标进行鉴定,确定其具体的 属和种。 细菌学实验结果表明:4 株病原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呈短杆状,直形, 两端钝圆,周身鞭毛,能运动。但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等差异显著。16S rRNA 基 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SY-1 为一株雷

7、氏普罗威登斯菌,这是首次发现 该菌能引起家蚕患败血病的案例;ZJ-1 和 ZJ-2 与黏质沙雷氏菌相似性均达 99%以上, 通过 48h 相同条件下常规培养,随着培养温度(25、30、37)的升高,ZJ-2 菌株 菌落的颜色始终较 ZJ-1 菌株菌落红色深,ZJ-2 菌株在 37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红色, 而ZJ-1菌株在37时几乎看不到红色, 说明温度对这2株菌株灵红素的产生都有影响, 但不同菌株之间受影响的程度不同。 除此之外, 二者典型生理生化现象也有诸多不同, 如 ZJ-2 能够利用丙二酸盐, 柠檬酸盐利用现象为产酸、 V-P 反应阴性等。 最终确定 ZJ-1 为一株黏质沙雷氏菌的分离株

8、, ZJ-2 为一株新的黏质沙雷氏菌亚种; DT-1 经鉴定也为 一株沙雷氏菌属的分离菌株,但不产生红色素,排除是黏质沙雷氏菌的可能性。以上 三株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不同,具体表现为 ZJ-2 DT-1ZJ-1。这三株细菌的鉴定证明 了黏质沙雷氏菌不是沙雷氏菌属唯一的昆虫致病菌,证明不同的黏质沙雷氏菌菌株产 生色素的能力有差异,为高色素产量菌株的选育及对该色素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同时 也表明感染家蚕患败血病的沙雷氏菌具有多样性。 本研究从自然发生的患黄僵病病蚕中分离获得 2 株黄僵病病原菌(分别暂命名为 江苏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STH2、STH3),通过形态、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

9、个方面与球孢白僵菌株 SHB 进行 比对,以确定它们是否为同属同种病原真菌。 STH2 和 STH3 与 SHB 比对结果表明:孢子颜色不同,产孢量差异极显著。但孢 子大小基本一致,菌丝生长速率基本相同,18S、28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 ITS 序列 相似性近乎 100%,因此,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可认定二者为同属同种。 本文从形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角度全面分析鉴定了 4 株家蚕病原细菌和 2 株黄僵病病原菌。首次发现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可感染家蚕引起败血病;发现了黏质沙 雷氏菌不是沙雷氏菌属的唯一病原菌,表明了感染家蚕患败血病的沙雷氏菌具有多样 性;证明了家蚕黄僵病病原菌属于球孢白僵菌属。本

10、研究结果为家蚕病理学及微生物 生态学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对家蚕细菌病、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家蚕;败血病;僵病;分子鉴定 Abstract -III- Abstract Harm of silkworm diseases are major instability factor of sericulture produc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harvest of sericulture, the production of cocoon and quality of silk.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silkwor

11、m diseas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infectious disease and non-infectious two broad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cause of the treatment.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caused b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such as bacteria, fungi, virus and parasite. Silkworm bacterial disease is a common silkworm disease.I

12、ts commonly occurred less in spring, but more in summer and fall for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Silkworm bacterial disease is diversity, but all bcause of the rapid parasitic bacteria breeding result in death and the dead body can quickly soften and decay, so its usually known as flache

13、rie, Silkworm bacterial disease can be divided into sotto disease, sepsis and bacterial intestinal disease according to its cause and condition. Silkworm fungal diseases are caused by pathogenic bacteria percutaneous into silkworm body. Except yeast disease, the dead body have hardening phenomenon a

14、fter the death, thus fungus disease is customarily called sclerosis or muscardine. Its occurred more in wet seasons and wet area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ulberry silkworm fungal disease, among them, white muscardine and yellow muscardine is most serious. Due to the Paecilomyces farinosus and Beauv

15、eria bassiana have little differences on morphology, most scholars believed that Paecilomyces farinosus and Beauveria bassiana belong to the same genera and species, just have different serotype. However,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s not clear. 4 new pathogenic bacteria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disease of silkworm (temporarily named SY-1, ZJ-1, ZJ-2 and DT-1). The author have studied the strains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indicator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specific gener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