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49550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图8 A春秋 B孟子 C荀子D离骚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

2、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17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墙上画作的风格人物的发型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A B

3、CD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邦联政治

4、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BCD21图10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22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废除哈里发制度 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工业实行教育改革A B C D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

5、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6、。(1)依据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材料二(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40(24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不断变化。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

7、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 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1)结合材料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8分)41(18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

8、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8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DBACBBCADCCB37(36分)(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

9、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2)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

10、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河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

11、的联系方式。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3)参考答案要点: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

12、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40(24分)(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41(18分)(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13、。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2014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12读图8,根据所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图8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古代中国的文成就(离骚)【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地图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地图中的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国,该地区产生了屈原的作品离骚,故本题选择D。图中是燕国,是齐国,是秦国。 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 C

14、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古代中国的技术(数);罗马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罗马帝国发展了罗马法,故B项正确;A中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C中日心说是波兰家;D中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均不符合题意。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宋的中央集权措施(枢密院)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调动的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扭转这一局面”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宋初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C和D均是中央措施。15在历史的研究性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