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9221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大概按照这样的格式写一下,红色的是我写的其他的有时间请补充案例名称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科目高等数学教学对象大一提供者陈杨林课时1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对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对一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 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的学习可以为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提供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运用积分与一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通过假设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解,代入到原方程当中,推导出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解。二、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坐标法在处理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平时学习活动的观察、了解,我知道在学习椭圆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圆的定义和圆的表示方法。简单曲线表示实际问

3、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等,对曲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会到了曲线的真正含义。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教育手段,采用指导探究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中,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好笔,书本,草稿纸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创设问题情境活动1: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板上的F1和F2两点,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在板上慢慢地移动,可以画出一条

4、怎样的曲线?若绳长等于F1和F2的距离,按照同样的方法会作出怎样的曲线呢?若绳长小于F1和F2的距离呢?(提前一天布置学生自己在家完成)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椭圆的定义:活动2:思考 1. 在纸板上作图说明了什么?2. 在绳长 (设为 2 a )不变的条件下,(1)当两个图钉重合在一点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2)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图形是什么?(3)当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4)当两图钉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 学生自己解决上述问题,然后观察所画的图形,进而初步理解,给出椭圆的定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情况作出的图形是

5、一条封闭的曲线;第二种情况作出的图形是一条线段;第三种情况不能作出任何曲线。从第一种情况画图过程可以看出,曲线上任意一点与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即绳子的长),也可以说,这条曲线是与点F1、F2的距离的和为定长的点的轨迹(或点的集合),我们把这样的曲线叫椭圆。问题引申活动3:学生自己概括椭圆定义. 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 、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 |F1 F2 |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在归纳定义时,再次强调定义要满足三个条件:平面内(这是大前提);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常数大于 |F1 F2 |.学生

6、自己解决上述问题,然后写出其定义。引导学生在观察图形后自己概括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应用提高拓展创新设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并设椭圆的焦距为2c(c0),则F1(c,0),F2(c,0),又设M与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2a。(提问:为 要令|F1F2|2c,2a?)由椭圆的定义,椭圆就是点的集合:,移项,得两边平方整理,得两边再次平方,得整理,得 (*)(问:a与c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由椭圆的定义可知:,即,令,其中(为什

7、么令?答:使方程变得简单整齐,同时这一代换还有明确的几何意义。)代入(*)式,得两边同时除以,得,这个方程叫做椭圆的标准方程,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引导学生作以上分析,写出图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椭圆的方程。通过几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确实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联系,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全课总结本课我们学习了椭圆的定义、焦点、焦距的概念,求出了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1)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标准方程为,焦点坐标是(c,0),(c,0)。(2)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标准方程为,焦

8、点坐标是(0,c),(0,c)。(3)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是,即椭圆的标准方程中,哪个项的分母大,焦点就在相应的那个轴上;反之,焦点在哪个轴上,相应的那个项的分母就大。(4)始终满足(不要与勾股定理混淆)发言:课堂收获、回答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整式教学流程图开始利用所学知识,推倒椭圆方程 问题引申、探索椭圆的有关概念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内容电脑通过活动1归纳出椭圆定义,焦点 焦距电脑通过活动2加深对椭圆的理解活动3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归纳特点,初步理解椭圆的概念学生在观察我基础上归纳

9、椭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应用提高、拓展创新教师活动设计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结束七、教学评价设计目标完成:是否掌握椭圆的定义;是否明白标准方程的推导学习过程:能否积极参与经历推导椭圆的定义的探索过程,能否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应用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巩固新知。情感升华:学生是否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概括题的习惯。八、帮助和总结本节课采用指导探究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教育手段,在师生互动中,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合作互助,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教育。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