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9194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最简单的文字工具记录需求需求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我们知道,一个信息进行一次传递,需要具备以下5个条件:1、信息本身2、信息发出者3、信息承载介质4、信息接收者5、信息所处的环境这5个条件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这个信息最终的质量。具体到需求这种和产品经理每日息息相关的信息上,我们都必须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来保证我们获得的信息的衰减性是最小,并且我们又如何能把这种信息尽量少衰减的传递给下一个接收者。既然本章的标题是“用最简单的文字工具记录需求”,并且在本系列的第三章中,我提供了一个自己整理的需求反馈文档模板,属于记录市场需求的第一个工具,因此,在本章里,就以这个模板工具为例,详细来说明一下

2、如何把需求记录好。   第一部分:这个部分比较简单,主要是说明原始需求提出者的信息,具体包括三项:1、需求来源:我这里是以我所在公司的情况写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定,其实这部分就是说明需求的市场细分,这个需求是个人终端客户提出的,还是企业级客户提出的。2、来源方名称:说明需求提出者的名称,如果是个人,就是姓名,如果是企业,就是企业名称。3、来源时间:说明需求提出者的反馈时间。这项比较关键,因为咱们通常会发现,客户向公司的是市场人员反馈了一个 需求后,市场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反馈给我们,要么是想起来的时候才说,要么就是等着开会的时候才说,要么就是右耳朵进,左耳朵出,

3、根本没放在心上。因此,我在公司里一直强调有需求一定要及时通过这个文档反馈给产品部,当然,要让相关部门的每个人都真正重视起来,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规范。 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就是针对内部第三方的了,主要是说明需求获取方的信息,在前面的文章说过了,许多行业的产品经理很少有直接面对客户的机会,因此,我们往往还是通过第三方来得到市场需求,具体包括5项:1、需求提交人:这里用需求提交人,而不是需求来源,就是为了区别客户和第三方。2、提交时间:说明这个需求是第三方什么时候加入到需求池中的。3、所在部门:说明第三方所在的部门。4、工作职位:说明第三方在该部门内的工作岗位。5、PST位置:PST是什

4、么呢?就是产品战略表(Product Strategy Table),关于PST的解释这里不多说,对于第三方来说,只要说明这个需求是针对那个产品线或者产品的即可。 第三部分:这个部分就是针对需求本身的了,大家可以看出来,一共就三部分,非常简单,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家要知道,对于客户来说,他们在提出需求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按照我们期望的那样分门别类的告诉你。有一次,我们的一个产品经理和一个客户进行需求沟通,他首先问客户“你对我们产品的功能有什么想法呢?”对于客户来说,产品功能还是比较熟悉的,也多少说了一些,但是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他又问客户“你对产品的UI有什么想法呢?”。客户一下子就糊

5、涂了,想了半天,问他“UI是什么?”,他可能也意识到这个词太专业了,于是又给客户解释说“UI就是界面,也就是产品的外观”,客户这次似乎是多少明白了一些,但是明显感觉在说的时候有些不够放开了,为什么呢?大家可以分析一下,你把UI就解释为界面或者产品外观,实际上在限制客户的思维,客户在每说一个需求的时候,就会想“我说的这个是和界面或者外观有关系的吗?”。这或许还好一些,UI还比较容易解释,如果是UE呢,谁敢说能让客户很清楚的知道UE是什么意思呢?用户体验?估计用户会更没体验了,呵呵!其实就是这样,对于客户来说,越是专业的词汇,越是把需求分的很细,在省了我们事的时候,反而会让客户很费事,我们要知道,

6、获取需求的时候,一定是要让客户在思维上不受限制,让客户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可以了。在第三部分,也就是需求说明中,只有三个部分,即使是这三个部分,也不是由客户直接填写的,而是由公司第三方在获得了客户需求后,稍微进行整理后填写的,相对于第三方来说,他们要比客户更了解一些产品方面的知识,即使是这样,对于第三方而言,我们也不能太专业了。1、产品需求:针对产品介质本身的需求内容,通常包括功能、性能、UI和UE上的,不要细分,用户怎么说的,就怎么写。2、业务需求:针对产品营销层面上的需求内容,通常包括用户对产品的渠道、价格、销售、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撰写要求同上。3、个性需求:有时候客户会提出一些我们看起来异想

7、天开或者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需求,千万记住了,对于这些需求,不要一笑而过,一定要让第三方记录下来,有时候这些需求往往能够让我们的产品另辟蹊径,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第四部分:这部分就比较简单了,就是要让第三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因为如果我们对某个需求有不解或者想进一步沟通的时候,可以通过第三方找到提出这个需求的客户,便于我们进行直接沟通。从这个模板中可以看出,文章开头说到的信息传递的5个要素中,这个模板包括了4个,分别是:1、信息本身:模板中的第三部分。2、信息发出者:客户是需求的反馈者,第三方是需求的提交者。3、信息承载介质:需求反馈文档。4、信息接收者:第三方是客户需求的接收者,我

8、们是第三方需求提交的接收者。只有一个元素没有涉及到,就是信息所处的环境,这个环境虽然决定不了信息的传递过程,但是会非常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也就是会影响到信息的衰减程度。这个环境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我也没有很好的整理过,就不往下结论了,但是有一点是我体会非常深的,就是信息传递的环境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传递的环节”。我们都知道一个传话的游戏,一个本来很有效的信息,经过的传话环节越多,那么到最后,可能已经和原始的信息大相径庭了,如果每个环节之间还是相互封闭的,问题会更多。这就是需求分析原则五中强调的第四点:保持沟通的通畅,是了解需求的保障。这个通常首先是每个环节之间一定要开放,二是每个环

9、节的传递介质一定是统一的,三是要传递的信息一定是标准的。许多企业花大力气建设CIS(企业信息系统),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部门间的信息流转能够畅通和高效,最终让企业的运转成本降低下来。在做一些企业级产品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不断地和客户进行需求的交流和确认,如果采用快速原型法的开发模式,那么,我们还会在原型开发完成后,和用户进行需求的最终确认,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这个原型一定是要让客户无需太多思考就可以理解的”。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原型又不是成型的产品,差不多就行了,其实不然,对于客户来说,他们看到原型的时候就会认为最终的产品也是如此,因此,在原型上,不但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要更加重视

10、才可以。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一个客户做了一个产品原型,因为是原型,开发部门也没怎么当回事,许多细节地方都带着开发部门的专业印记。例如,这个产品中其中有一项很简单的功能,就是在选项里可以设置是否“自动读取放入光驱中的光盘”。但是在原型中,开发没当回事或者认为写中文太费事,于是直接就写上了“AUTO READ CDROM”,开发当然明白这是啥意思了,可是给客户看的时候,客户就是搞不清楚这CDROM是什么,解释了半天后,客户还是很认真地问“这个CDROM就是VCD吧,那CD能不能放呢?”。后来我和开发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开发还满不在乎的说“不就是一个原型吗,没必要那么费事吧!”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开

11、发和产品经理说“产品原型差不多就行了吧,简单表示一下就可以了吧”,那个产品经理认真地说“嗯,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花太多精力”。还是前面提到的那句话:我们省事就意味着客户要费事。因此,需求分析原则五中第三点强调的就是:不要希望客户能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需求转换后的模型。       要做到这点,就只能在我们获得用户需求的那一刻起,就要想着“我费些事,客户就可以省点事”。  总结一下需求分析第五个原则的中心思想:       1、需求分析第五个原则:用最简单

12、的文字工具记录需求。客户并不麻烦,需求也不复杂,麻烦的是我们把一切做的太复杂了。       2、原则第一点:所有人都能懂的东西,最不容易出错。没有人喜欢复杂的东西,需求也不例外。       3、原则第二点:不需要再学习的东西,最不容易出错。产品是需求的表现,没有人喜欢复杂的产品,要做到这一点,就从需求开始吧。       4、原则第三点:不要希望客户能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需求转换后的原型。我费些事,客户就可以省些事,客户省事了,我们最终也就省事了。       5、原则第四点:保持沟通的通畅,是了解需求的保障要实现需求的清清楚楚,就要做到沟通的反反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