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v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8857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v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v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v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v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v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v》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工程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v(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 北 工 程 大 学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 目: 关于农村“红白事”消费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孟晓扬 学 号: 100322220 年级专业: 10级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 朱菲菲 2012 年 2月 10 日关于农村“红白事”消费的调查报告一、 活动内容调 查 人:孟晓扬调查时间:2012年2月10日调查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杨桥镇马头乡大霍庄村调查对象: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杨桥镇马头乡大霍庄村村民调查目的:我国是礼仪之邦,对红白喜事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红白事”对于农村人民来说更是重要。但是随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农村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农民身上也出现盲目

2、攀比、铺张浪费等一些唯面子至上的消费现象。本调查通过深入走访大霍庄村的村民进行问卷,详细了解现在农村“红白事”的消费情况,并旨在通过调查引导农民养成文明的消费观,风俗观。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红白事”消费现状和村民的看法,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在大名县大霍庄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走访,掌握了村民的真实想法。二、调查现象喜事越办越阔,丧事越办越大,操办项目越来越多。三 、调查资料农村“红白事”消费基本情况通过村支书的引导,我调查走访了大霍庄村80%村民的家庭,记录了每家办“红白事”的消费和对于此事的看法。其中抽取部分家庭红事消费情况做成报告表1和部分家庭白事消费情况做成报告表2。表1 大霍庄村部分家庭红事

3、消费情况报告表 单位元户彩礼婚纱照家具家电喜宴烟酒糖茶盖房加装修总计刘志斌2000088001380013000400087000146600李银海220001110012000120005000220000282100李会民2800090009000100004000110000170000孟庆喜2000088001000010000350095000147300罗永科280006000750080003000130000182500刘双庆20000100001500098003500250000308300表2 大霍庄村部分家庭白事消费情况报告表 单位元户火化加骨灰盒烟酒礼炮请人表演总计王

4、爷爷60005000200001200043000李奶奶480035004000500017300赵爷爷500040005000600020000田奶奶5800420035005500190002000年2010年1万10万表3 大霍庄村2000年与2010年彩礼封顶对照表表3向我们标示出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女方索要彩礼的最高金额就从1万元猛增到了10万元,而且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但是这个水平却是超过了当地居民的财富增长水平的。于是,有很多要娶亲的男方父母便不得不拿出自己一辈子的积蓄,甚至还要向亲戚朋友借钱才能娶得起儿媳妇,给当地农民的经济造成了非常沉重的负担。四、调查结果从以

5、上三个表格可以看出,单从数据上来分析,数字都不算高,但是考虑到该村的人均收入以及家庭年收入情况来看,所占的比例就比较高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该村的“红白事”消费方式是不健康的,人们在“红白事”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应有的水平。五、理性思考1.农村“红白事”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霍庄村村民每户用于红事和白事的消费大概是年平均收入的三四倍,有的家庭更是把自己积攒多年的钱财用于孩子的婚礼,或者是老人的丧葬,虽然有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承受能力,但是迫于陈旧的习俗在人们心中的根深蒂固,谁都不想因为这个而得罪村里的人,而且婚丧对于平常人来说是很少遇到的,所以就造成了农

6、村“红白事”消费的不理性。其中主要及深层次的原因据我分析有以下几点:(一) 当地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已经成为恶性循环风俗一:大操大办当地长期以来都有“红白事”大操大办之风,这种风气是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因此很难改变。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这种风气便更难杜绝,而当地人也没有要改正的意向。风俗二:往礼习俗,礼尚往来每当家里办“红白事”的时候都会仔细记下来参加的亲朋好友的名单以及每个人出钱出力的数目,等到下一次对方家里办事时作为往礼的参考标准。而这之间相隔的年数越多,自己要增加的数目也就越多。如果,亲戚朋友比较多的话,光是往礼的费用便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二)“人活脸,树活皮”, 爱面子、

7、搞排场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很多中国人都特别看重面子问题。很多村民大操大办“红白事”是被逼无奈之举,在村里,这就是人际往来最重要的场合。一直以来,农村地区都将婚丧葬娶视为是人生的大事,总是大操大办的,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对“红白事”消费的认识。因为从来都是这样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所以村民们即使心里不愿意,但也拗不过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在喜事上,一部分人认为现在收入高了,喜事办的越大,自己脸上越有光,孩子也高兴,女方也满意。在丧事上,农民也这样认为,家家如此,如果不这样,怕别人笑话,丧事办的很大也表现出了自己很孝顺。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问题,多数人选择了在“红白事”上狠砸血汗钱,拼命让自

8、己在人前有面子,给足人家面子,给足自己面子。(三) 攀比心理作祟(1)、住房比“层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住房大体经历了“土草房砖瓦房楼房”三个阶段。现在,农村盖房一盖就是楼房,而且是一家比一家排场,从最初普通砖瓦楼房向两层半起脊房以及更高标准转化。大部分人认为:钱挣得再多谁能知道,房子盖好了谁都能看得见。由于农民收入有限,很多家庭面临着很大的盖房压力,省吃俭用攒钱、拼命挣钱、四处借钱盖房的家庭大有人在。(2)、摆设讲阔气目前在农村,电风扇、洗衣机、彩电等普通家用电器已基本普及,摩托车、冰箱、电脑、小汽车等高档设施也陆续迈入农门。其中,个别家庭是因条件具备、业务需要而置备,但有些家庭却并非如

9、此。本村的郅某是位40多岁的农民,儿子初中毕业后,媒人为其介绍了几个对象都没能成。一气之下,郅某把家里的18寸电视换成了25寸大彩电,又给儿子买来大洋125型摩托,室内进行了一番粉刷装修。人是衣服马是鞍,儿子当年底就订了婚,邻居都夸老郅看啥事就是准,只有老郅心里清楚:这账是要慢慢地还了。(3)、彩礼比着多自古以来,彩礼就作为订婚的约定形式被延续下来。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订婚大体经历了从买衣服到买首饰到送礼金三个阶段,实用色彩逐渐突出。上世纪80年代,农村订婚,买几身衣服托媒人送去就算体面。进入上世纪90年代,金银首饰成为宠物,从穿金带银(金戒指、银耳环)到“四金一冒烟”(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10、、金手镯、摩托车),越来越高档。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礼金逐渐替代金银饰物,“三仙女”、“四季发”、“六六顺”、“八八发”、“万里挑一”等礼金名目在农村兴起,彩礼成为名副其实的“财”礼。(4)喜事太铺张相互攀比,大搞排场,造成农村不良消费、不文明生活方式的风气越来越浓烈。你办10桌酒宴,我就办20桌酒宴;另外还有,宴席上的浪费更是不容忽视,为了面子,每桌必须几个菜,有什么什么菜,几乎都有严格的风俗,你没有,别人就会看不起你,虽然他也吃不完,这无形中的浪费就越来越多;再说宴席上的烟酒更是攀比严重,价钱低了,朋友亲戚怎么看你,价钱高了,自己又承受不了,这都导致了无形的攀比,无形的浪费。(四)80

11、、90后农村年轻人好逸恶劳的享乐心理现在的80后(主要指85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和90后农村青年一般都放弃学业,过早出外打工,在尝试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之后,便更加想要放弃学业,受到的教育不足,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一家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孩子,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家长溺爱的蜜谭里,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毛病。再加上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对自己的未来也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让自己的余生甘愿奉献于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事业中去。因此在娶妻或出嫁的时候就尽量多要些彩礼,以保证自己至少若干年内可以依靠这些钱吃穿不愁,享受几年。(五)女方给男方施加的压力在婚事的规模和形式上,一般是由女方明确要求的。女

12、方不仅规定婚礼要办多少宴席,而且,还指定用什么牌的香烟、用什么牌的酒,用多少辆轿车。迫于女方的要求,男方只好照办。有的女方再领结婚证之后以不结婚相威胁,不这么办,这婚就不结了。各种七姑八婆,各种问题,就带来了各种的不良消费,整得你还没话说,反正是给你儿子花的。(六)维护人际关系的心理在农村人情费现在一年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费,要面子的农民经常会比着送,你给我 30元,我就给你 50元、80元或者 100元。周而复始,礼金越来越重,富裕的家庭无所谓,一般农户确实承受不了。调查中有的农民反映,即使你确实困难,如果比别人出的礼金少了,也常常不被理解,甚至产生分歧等等。因此,多数人随礼都只好随大流,别人出

13、多少,自己出多少。这自己给别人掏了人情费,等自己这边出事的时候,你婚丧事办不隆重,自己送的礼也收不回,这谁也不愿意。(七)“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流于形式在乡村干部强有力支持下,“红白理事会”依据当地实际制定出了各种章程并严格执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一些农民认为,现在经济富裕了,也有条件了,就是多花些钱,也没什么。这种观念的存在,在农村导致缺乏对农民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有效管理,让原有的“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流于形式成了摆设。(八)传统陋习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一是鞭炮开销过大,铺张浪费严重;二是火化后仍然购买棺椁;三是纸扎香火、孝衣孝布开

14、销过大;四是用人太多,吃喝开销大。(九)国家对农村长期的政策空白导致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方面均比较落后新时代光靠农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够的,小农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在这种经济形式下的小农思想也仍然在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一代代不断继承先代“红白事”大操大办的传统。2.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危害认真分析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助长了奢糜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由于婚丧嫁娶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在农村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风气,致使有些人认为现实社会就是这样的,即使在思想上认为不正确的东西,在行动上也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慢慢变得麻木不仁,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奢糜之风。(二)容易导致腐败,给政府廉政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利于对党政干部廉政行为的监督,会给少数不良分子借机敛财、以权谋私提供了土壤。(三)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由于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危害。结婚攀比,债台高筑。丧事挥霍,浪费惊人。一位姓张的农民在接受调查时沉痛地说:丧期三天,旧俗全搬,乐队伴唱,红黄两掺,多时积蓄,三天花完。社会负担难以承受。(四)影响了家庭关系和社会的生产与稳定。据调查,每户人家,红白喜事年支出约占年收入的近70%,倘若去掉家庭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