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47991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十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十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十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十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开采学 Coal Mining Science 下篇: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下篇: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 (系统系统) ) Coal Mining Science 2*2 本篇目录 u 第九章 采区准备方式和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含课本7.2、8.5 ) u 第十章 采区巷道布置分析及采区参数选择 (课本11.1) u 第十二章 盘区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 u 第十三章 带区准备方式和倾斜长壁采煤方法(含课本7.3、8.5 ) u 第十四章 急倾斜煤层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课本14、15) u 第十五章 放顶煤采煤方法(课本8.4,扩充) u 第十六章 柱式采煤方法(课本7.4,扩充) u 第十七章 采煤

2、方法的选择(补充) Coal Mining Science 3 第十章 采区巷道布置分析及采区参数选择 引言 u 采区巷道有哪些? u 巷道布置?巷道布置的参数有哪些? 概念:巷道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如距离、倾角、方位角 、层位等)和时间上的先后布置顺序 。 参数:数目,距离,倾角,形式。 u 准备巷道布置? 上下山、采(盘)区石门,区段集中平巷,采区车场。 u 回采巷道布置? u 描述采区特征的参数有哪些? Coal Mining Science 4 第十章 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第二节 区段平巷布置及回采工作面布置 第二节 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及层间联系方式 第四节

3、采区车场和硐室 第五节 采区参数 Coal Mining Science 5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一、概述 二、上山数目 三、上山位置 四、上山布置类型 五、上山运输 Coal Mining Science 6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u 一、概述 采区上山概念 采区范围内联系矿井开拓巷道和回采巷道的主要倾斜巷 道,为采区运煤、通风、辅助运输、行人、排水等提供 通道。 分类 p 运输上山;轨道上山;专用通风上山;其它专用上山 。 p 岩石上山;煤层上山;穿层上山。 p 中央上山;边界上山。 p 单层上山;联合上山(也称为集中上山)。 Coal Mining Science 7 u 二、采区上山

4、数目 1、 采区上山至少两条 p 运输上山运煤,回风; p 轨道上山辅运、进风。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8 u 二、采区上山数目 2、增加上山数目的条件 p 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一 条专用回风巷;高瓦斯矿井、突出危险矿井、易自燃 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一条专用回风巷。 p 生产能力大、瓦斯涌出量大采区(下山采区)。 p 常出现上、下区段同采的采区。 p “运上”、“轨上”均布置于底板岩层中,需探明煤层 情况,提前掘进煤层内的采区上山。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9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u 三

5、、上山位置 (一)上山的层位和倾角 p 岩层,煤层,穿层 (二)走向上的位置 p 边界上山,中央上山 (三)上山间的相对位置 p 水平间距,高差 Coal Mining Science 10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一)上山层位 单一布置 p 岩层中?煤层中? 煤层群联合布置 p 煤组上部、中部或下 部? p 岩层中?煤层中? Coal Mining Science 11 1 煤层上山 1)煤层上山特点 p 掘进速度快,费用低; p 联络巷道工程量少,生产系统简单; p 超前探煤。 p 受采动影响较大,需留煤柱保护; p 上山围岩是煤和软岩,维护条件较差; p 上山与平巷的层面交叉,多开绕道工

6、程。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一)上山层位 Coal Mining Science 12 上山2顶底板移近速度曲线图 13271326 Coal Mining Science 13 2)改善煤层上山维护状况的技术措施 p 避免两侧采面同时接近上山; p 煤柱越宽,采动影响越小。一般薄及中厚煤层上 山一侧留2030 m煤柱,厚煤层留3040 m煤柱 ; p 采用可缩性金属支架或锚网支护。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一)上山层位 Coal Mining Science 14 3) 煤层层上山适用条件 p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采区,服务年限短; p 开采两个分层的单一厚煤层采区,煤及围岩稳定 ; p 煤层

7、群联合布置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薄 及中厚煤层。 p 服务时间短的专用通风或运煤上山。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一)上山层位 Coal Mining Science 15 2 岩石上山 1)岩石上山布置 p 岩性要求:布置于煤层底板稳定的岩层中,避免构造 破坏。 p 层间距要求(h):距煤层1020 m。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一)上山层位 Coal Mining Science 16 2) 岩石上山特点 p 巷道维护费用低; p 不受煤层倾角影响,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 p 能合理处理上山与平巷的相交工程,绕道工程量 小; p 煤损少;煤柱尺寸小;跨上山开采。 p 生产系统可靠,通风条

8、件好,易封闭采空区,对 防治自然发火有利; p 巷道掘进困难,岩石工程量大,联络巷工程量大 。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17 3)岩石上山适用条件 p 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压水。 p 单一厚煤层(3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 置; p 采区服务年限3a以上。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18 3、上山倾角及穿层上山 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 当煤层倾角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 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 p 当 1520时,“运上”调为15,胶带机; 2030 时,“运上”调为30,煤自溜。 第一节 采

9、区上山布置 (一)上山层位 Coal Mining Science 19 (一)上山层位 联合布置采区,一般将上(下)山布置于底板岩层或下 部稳定的煤层中。 主要原因: p 能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 p 提高采出率,煤损少; p 采区生产系统可靠,易维护。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20 (一)上山层位 p 特殊条件下,将上山置于煤层群的中部或上部。 p 可能原因: F 下部煤层底板接近富含水层,或底板岩石松软,且很 厚,不易维护。 F 单独设置的为分组煤层服务的专用上山。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21 (二)上山沿采区

10、走向的位置 一组上山: p 边界上山:上山布置在采区走向的边界。“单翼采区” p 中央上山:上山布置在采区中部。“双翼采区” 多组上山: p 除在中部设置一组上山外,在采区边界再设置12条边界上山。 p 用途: (1)区段采用Z型或Y型通风方式时,采区边界需设一条回风上山; (2)当工作面采用往复式开采时,一般要求采区一翼掘两条上山; (3)当采用跨上山开采时,通常需要在采区一翼形成生产系统。“跨 采采区”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22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双翼采区单翼采区跨多上山采区 (二)上山沿采区走向的位置 Coal Mining Science

11、23 (三)上山间的相对位置 1、 上山间的水平距离 两岩上山: 2025m 三岩上山: 1015m 双煤上山: 2025m p 过大:联巷长度变大,工程量大,费用高。 p 过小:不利于巷道安全,不便于采区硐室和中部车场 的布置。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24 (三)上山间的相对位置 2、 上山间的垂直距离 p 同一层位: p 不同层位: F 轨上高3-5m,便于运输; F 运上高3-5m,便于流水; F 运上沿底板,轨上沿顶板,便于处理同一煤层 中区段平巷与上山的交叉关系。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25 第一节 采区

12、上山布置 (三)上山间的相对位置 上山布置在同一层位 Coal Mining Science 26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u 四、采区上山布置类型 1、 双煤上山 p 布置特点 双上山置于薄及中厚稳定煤层中; 走向间距2025m; 两侧煤柱30 m左右。 p 适用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 单一厚煤层,稳定,整层开采。 Coal Mining Science 27 u 四、采区上山布置类型 2、一煤一岩上山 p 布置特点 轨上沿煤层顶板布置; 运上沿底板岩层布置。 错距:运上距煤层1012 m 运上、轨上走向距20 m p 适用 A小、服务年限短, 煤层赋存复杂的采区。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1 C

13、oal Mining Science 28 u 四、采区上山布置类型 3、 双岩上山 p 布置特点 两条上山置于底板岩层中 轨上距煤层810 m 运上距煤层1214 m 走向间距:2025 m p 适用 开采单一厚煤层采区。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29 u 四、采区上山布置类型 4、两岩一煤上山 p布置特点 走向间距: 1-3 和 3-2 1015 m 层位上: 1距煤层 810m, 2距煤层 1214 m , 3沿煤顶 p掘进顺序:3先掘,超前勘探,为1和2 取直定向;3用于通风行人 。 p适用 开采煤层数目多、厚度大、储量丰富的采区; 瓦斯高、水大的

14、采区。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30 u 四、采区上山布置类型 5、三岩上山 p 布置特点 三岩上山均置于底板岩层中; 走向间距:1015m 层位上:1 和 3 同层位 2低24m p 适用 煤层多,储量丰富,瓦斯大的采区; 煤层群,下层煤不稳定或厚度大。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31 u 四、采区上山布置类型 6、三煤上山 p 布置特点 三岩上山均置于煤层中; 走向间距:1015m 层位上:1 和 2 下层煤 3 上层煤 p 适用 煤层群、下层为稳定性好的薄及中厚煤层; 稳定的厚煤层开采,需要专用回风巷时。 第一节

15、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32 u 五、采区上(下)山运输 1、任务 p 采区上(下)山担负采区的煤、矸、物料等运输任务 ,也作为通风、行人、敷设管线的通道。 2、运煤上山 p 主要任务:运煤。视上(下)山倾角和产量,选运输 设备。 p 1)上山设备能力:大于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产量之和 。 F 机采按采面设备能力计算; F 炮采Q(采区日产量)1.5/n(每日生产班数) (56), t/h;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Coal Mining Science 33 p 2)近水平、缓倾和倾斜煤层运输上山中的运输 设备 F (1)胶带输送机 吊挂式 落地式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

16、置 Coal Mining Science 34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F 胶带输送机特点及使用条件 能力大,运输可靠,费用低。3502500t/h 运距长。一般一部胶带输送机运距可达300-500 m,功率大的可达1000 m。 适用: 上山(向下运煤)6; 下山(向上运煤)8 。 新型胶带机:适于=25左右。 带宽 /m m 800100012001400 能力 /t/ h 35063070010 00 2500 胶带运输及运输能力 Coal Mining Science 35 F (2)自溜运输 松散煤炭的自然安息角: 35 煤层或上山倾角 3时,均采用自溜; 对2的煤层,将上山置于底板岩层中, 增大上山角度,=(303),实现自溜 ; 搪瓷溜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