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45739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企业管理08级0805班 2008-12-17 2 写在前面的话 1、感谢李彦宏的百度, 让我搜索到相关的资料; 2、感谢人大经济论坛, 使我获得了相关学者、大师的生产运作 课程的课件。 3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五、缩短生产周期的策略 四、零件移动方式的选择 二、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 一、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 三、零件移动方式的特点比较 4 一、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 1、定义 生产过程的组织是指对构成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 合理的安排,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结构和生产流程 的设计,使之形成一种协调平

2、衡的作业系统。 2、包含的类型 a、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b、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3、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 a、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b、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c、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d、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e、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5 (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1、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就是要求劳动对象在车间之间,工作地之间的移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以实现 有节奏的,连续的生产. 2、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成品验收入库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3、有关约定: a、一个加工对象同时只能在一台设备上加工; b、一台设备同时只能加工同一个加工对象; c、加工对象在各加工阶段

3、之间的运输、检验、装卸等时间忽略不计。 d、此处只考虑同一批加工对象的时间组织问题。 e、工件数n ,设备数m ,与加工时间均已知时,允许工件在工序之间等待,允许设备 在工件未达到时闲置。 4、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 a 、顺序移动方式 b、 平行移动方式 c、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6 二、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 (一)、顺序移动方式 (二)、平行移动方式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7 (一)顺序移动方式 1 1、定义:、定义: 顺序移动方式的特点是产品(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 的,即一批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才转送到后道工序进行加工 。 2 2、特点:、特点: 零件

4、在工序间按批量运送; 顺序移动模式下,零件搬运次数少,设备连续加工,设备利用 率高 ,但加工周期长; 3 3、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ANDAND 图形法图形法 (1)公式法 8 (2)顺序移动方式图形法确定加工周期 时间 0 M4 M1 M2 M3 工序 9 (二)平行移动方式 1 1、定义:、定义: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每个零件在上一道工序的加工结束以后,立即 转入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 2 2、特点:、特点: 当前工序时间后工序时间,则设备停歇;反之,零件等待; 平行移动模式下,加工周期短,但零件搬运频繁,设备间歇性加 工,不便利用。 3 3、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5、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ANDAND 图形法图形法 (1)公式法 10 (2)平行移动方式图形法确定加工周期 0 时间 M4 M1 M2 M3 11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1 1、定义:、定义: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上尚未全部加工完毕,就将已 加工好的一部分零件转入下道工序加工,以恰好能使下道工序连续地全部加工 完该批零件为条件。 2 2、特点:、特点: 平行顺序移动模式将前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要求每道工序的设备连续加 工,又要求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地加工。 (1)当ti ti+1 时,按平行移动模式移动; (2)当ti ti+1 时,以i工序最后一个零件的完工时间为基准

6、,往前推移(n-1) ti+1 作为零件在(i+1)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3 3、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ANDAND 图形法图形法 (1)公式法 12 (2)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图形法确定加工周期 时间 工序 0 M4 M1 M2 M3 13 (四)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 移动模式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平行顺序移动 优缺点 (1)管理简单, 设备不停歇,可 充分负荷。 (2)加工周期长 。 (1)周期最短 , (2)设备有停 歇,利用率低。 (3)运输频繁 ,管理复杂。 两者结合, 扬长避短 组织管理复杂 选择策略 小而轻;单件小 批;加工时间短 ,调整时间长; 工艺专业化。 大且

7、重;大量大 批;加工时间长 ,调整时间短; 对象专业化。 小而轻;大量大批;加工时间 长,调整时间短;对象专业化 。 14 三、零件移动方式的特点比较 顺序移动方 式 平行移动 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 方式 工艺周期 运输次数 设备利用 组织管理 长 少 好 简单 短 多 差 中 中 中 好 复杂 15 四、零件移动方式的选择 (一)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1、生产类型。单件小批生产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大量大批生产,特别是 组织流水生产时,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产品生产任务的缓急程度。对于一些紧急任务,应尽量采用平行移动方 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以便争取时间,满足需要。 3

8、、企业内部生产单位的专业化程度。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一般宜采用顺序 移动方式,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4、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和零件的重量。工序劳动量不大,重量较轻的零件,采 用顺序移动方式,有利于减少搬运次数,节约运输力量;工序劳动量缴较大, 很重的零件,为减少资金占用和节省生产面积,可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 序移动方式。 5、改变加工对象时,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如果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很 大,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如果调整设备所需的时间很少,可以考虑采用平行 移动方式。 16 顺序移动 方式 平行移动 方式 平行顺序移 动方式 零件价值 尺寸与重量 加工时

9、间 批量大小 专业化形式 小 小 短 小 工艺 大 大 呈整数倍 大 对象 大 大 长 大 工艺或对象 (二)用图表表示即: 17 五、缩短生产周期的策略 缩短生产周期 的策略 生产周期的构成 缩短作业转换时间 改变移动方式 18 排队等待加工时间 作业转 换 时 间 加工时间 等待搬运 时间 搬运时间 工序作业时间 工序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的构成 其中,工序生产周期由:排队等待加工时间(queue time before processing) 作业转换时间 (setup time) 加工时间 (run time) 加工后等待搬运时间 (wait time after processing)

10、搬运时间 (move time) 构成。 19 要降低零件等待搬运和实际搬运中的停放时间, 就要研究能否改进零件在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 改变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工艺周期 运输次数 设备利用 组织管理 长 少 好 简单 短 多 差 中 中 中 好 复杂 20 为了说明将加工批量与运输批量分离、改变移动方式对生产周期的影响,假定,加工 过程包括依次排列的三个工作中心,零件加工批量n=100(件),每个零件在每个工作中 心的加工时间均为t=4(分钟),平均产出率(生产率)为1/t, 则对于顺序移动方式,生产周期和在制品库存分别为: 生产周期=nt3=10043=1

11、200(分) 在制品=生产周期产出率=3nt1/t=300(件) 对于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设运输批量L=20(件),加工批量、加工时间和产出率保持不 变,则在此条件下,生产周期和在制品库存分别为: 生产周期=Lt3(n-L)t=2Ltnt=160400=560(分) 在制品=生产周期产出率 =(2Ltnt)1/t=2Ln=40100=140(件) 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运输批量为加工批量的1/5,加工过程的生产周期和在制品库存 均减少了一半以上。这个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成批轮番生产方式下,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运输在制品库存的有效途径是分离加工 批量和运输批以及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即使在加工批量不

12、得不设置得较大的情况下,只 要尽量减少运输批量,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都可收到满意的效果。理想的状态是采用 接近流水生产的方式,在那里在制品是以一件一批的方式从上道工序向下道工序移动的 ,故流水生产方式的通过时间很短,运输在制品库存的时间趋于零。 21 缩短作业转换时间 排队等待加工时间 作业转 换 时 间 加工时间 等待搬运 时间 搬运时间 工序作业时间 工序生产周期 可知: 造成等候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加工批量过大。 而为什么加工皮来那个不得不设立得很大呢? 是因为作业转换时间和作业转换时间太长和作业转换成本太高。 由于工序在进行作业转换时不能进行生产,故作业转换时间是一种 生产能力的损失,因此

13、人们只有用加大生产批量的方式来提高关键 设备的利用率,分摊作业转换时间造成的损失和固定成本。 22 1、区分内部转换作业和外部转换作业 所谓内部转换作业,是指必须使机器停下来来进行调整、装卸的 作业转换工作,而外部转换作业是无须使机器停止的作业转换准备 工作,如机加工的磨刀工作。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区分,越是能过等 多地区分内外部转换作业工作,缩短作业转换时间的效果越显著。 2、将内部转换作业转化为外部转换作业 这方面也有很多潜力可挖。例如,必要时用增加并列设备的方法 ,在并列的设备上进行作业转换准备工作,然后在两台设备间进行 切换,从而将内部转换作业完全转化为外部转换作业。 3、省去调整环节 在机械加工中,调整夹具、定位往往占去许多时间,理想的转台式 只安装、不调整。而采用模具,就可将大部分调整时间省去,并且 还能确保加工质量。 4、实现自动化 在关键工作中心采用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完成定位、切 刀和加工程序的转换。 JIT的实践表明,缩短作业转换时间是实现小批量以至单件流水生产的关键。 显然,要减少加工批量,关键在于缩短作业转换时间。 23 参考资料: 25 Thanks 谢谢聆听! 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