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13

上传人:n**** 文档编号:11645539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13(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 管理是通过综合利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各种手段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2组织 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3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4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5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管理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

2、具的能力。6管理职能 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7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是管理的主体,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二、选择题1、A,2、A,3、C,4、D,5、D,6、B,7、D,8、C,9、A,10、B,11、D,12、A 三、简述题1、答:不一定。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所以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当管理者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我们就说他们的工作是有效果的。因此,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效率和效果是互相联系的

3、,组织可能是有效率但却是无效果的,那种要把错事干好的组织就是如此。2、答: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职能。而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工作所包括的几类基本活动内容,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答:亨利明茨伯格把管理者角色分成3大类10个角色。4、答:基层管理者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与其管理的专业领域相关的基本技能,否则就很难与他所主管的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也就无法对他所管辖的业务范围内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5、答: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

4、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显然,任何管理者都会面临一些混乱而复杂的环境,需要认清各种因素之问的相互联系,以便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形势和问题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其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概念技能。四、论述题1、管理具有科学性。是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可以指导管理实践,也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也具有艺术性。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2、答:两者都是高层管理者,都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全面责任的人,都要求有更多的概念

5、技能和人际技能。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高速、协调发展,后者则主要是保证企业长期盈利。两者管辖范围、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也不相同。五、案例分析题答案提示: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公司的成败在于员工的积极性能否发挥,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在于领导艺术。麦考密克在本应裁员减薪时,却减时提薪,乃惊人之举,属高超的领导艺术。员工对领导的认可是领导权力有效行使的一个重要条件,领导和员工同舟共济的高昂士气是公司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办法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办法总比困难多,领导艺术是挖掘“办法”的技能。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参考答案:1、A;2、C;3、D

6、;4、C;5、C;6、D;7、B;8、A 9 10二、简答题1、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答: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工作定额;实施标准化作业;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实行“职能长工制;实行例外原则。2、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答:泰罗研究的科学管理是工人反对资本家的一种斗争形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工人的工作日,以保证企业主的最大利润。评价泰罗的科学管理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客观评价:(1)泰罗科学管理的二重性:列宁认为,泰罗制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

7、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定等等。(2)泰罗科学管理的贡献:一是泰罗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上升为科学,他的精髓是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或意见;二是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泰罗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工作方法,追求最高生产效率。(3)泰罗科学管理的局限性:一是泰罗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二是泰罗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三是泰罗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验和管理的问题。3、简述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

8、原则答:法约尔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14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集权与分权,等级制度与跳板原则,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创新精神,集体精神。4、霍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答:霍桑试验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的作用要小于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这些结论导致了对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的关注。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答: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是成阶梯状排列的,从低到高分别是:(1)生理需要。它是指人类

9、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不、住所等。例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的人,首先需要的是食物,为此,生活的目的被看成填饱肚子。当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生理需要就不再是推动人们工作的最强烈的动力,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需要。(2)安全需要。安是指保护自己的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这种安全需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是多方面的,如生命安全、劳动安全、良好的社会。反映在工作环境中,员工希望能避免危险事故,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失业等。(3)社交需要。它是包括友谊、爱情、归属、信任与接纳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独立进行的,经常会与他人接触,因此人们需要有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

10、间的感情和爱,在组织中能得到他人的接纳与信任。(4)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方面。自尊是指自己的自尊心,工作努力不甘落后,有充分的自信心,获得成就后的自豪感。受人尊重是指自己的工作成绩、社会地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一需要可概括为自尊心、自信心、威望、地位等方面的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三、问答题1、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观点是:(1)认识“社会人”,即人不仅仅有追求金钱收入的需要,更主要的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2)企业中存在着

11、“非正式组织”, 是指企业成员在企业内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具有相同的社会感情如价值观、爱好、行为观等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其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即管理者不仅要具有解决技术和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要学会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与工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人的满足感,从而来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2、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关于组织的基本看法:他们认为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由物质技

12、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关于科学管理的目的、应用范围、解决问题的步骤: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之中;应用范围着重在管理程序中计划和控制这两项职能;解决的步骤: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得出解决方案,对方案进行验证,建立对解决方案的验证,把解决的方案付诸实施。关于管理科学应用的了学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决策树、计划评审法和关键线路法、模拟、对策论、概念论、排队论。管理科学应用的先进工具,主要是指计算机。(2)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常常认为,决策只是在一瞬间即能完成的一种活动,是在关键时刻作出的决定。决策理论学派则认为,这种看法太狭窄了,它

13、仅注意了决策的最后片刻,而忽略了最后时刻之前的复杂的了解、调查、分析的过程,以及在此之后的评价过程。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西蒙认为,决策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两种。程序化决策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这类决策通常可以制定一套程序来解决。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未出现过的、性质和结构不很清楚或是复杂的决策。解决这两类决策的方法一般不相同。满意准则。由于组织常常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收集到决策所需要的全部资料是困难的,况且人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西蒙主张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他认为,现实中的决策一般是在“有限度理性”条件下进行的,满意准则是更合理、更可行的决策方法。组织应建立

14、一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它对管理工作和组织结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使得程序化决策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非程序化决策可以借助于人机系统而转变成程序化的决策问题。四、案例分析此案例在管理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经验,体现了现代化管理的某些雏形,是早期最为出色的一个管理范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2) 装配线生产(3) 部件储存(4) 部件的标准化(5) 会计、存货、成本控制第三章 管理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一般环境组织的一般环境也可以说是组织的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教育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等。2具体环境具体

15、环境是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是由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关键顾客群或要素组成的。具体环境对每一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典型的具体环境包括供应商、客户或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公共压力集团。3环境复杂性程度环境复杂性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的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运营理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文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综合。二、选择题1、A,2、A,3、C,4、B,5、C,6、D,7、D,8、B,9、C,10、A三、简述题1、答: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应商能否按照企业的需求按时、按质、按量地提供各种要素,这决定了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正常运行;二是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这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并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2、答:组织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包括组织外的一切,如全球环境、政治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技术环境,还包括那些能影响组织但联系尚不清楚的条件。具体环境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特殊利益集团。3、答:环境的不确定性可有两个维度来度量: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变化程度指的是不可预见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