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_中国国际海运网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643788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_中国国际海运网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_中国国际海运网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_中国国际海运网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_中国国际海运网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_中国国际海运网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_中国国际海运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_中国国际海运网(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集装箱产业与世界经济我国集装箱产业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贸易发展中中国国集集装装箱箱行行业业协协会会史艳秋史艳秋20082008年年1111月月一、我国集装箱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一、我国集装箱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1、集装箱产业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集装箱产业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和国际航运业的迅速发展,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的物流载体及一种先进的运输设备,在全球海上、陆路和航空运输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集装箱制造业和运输业迅猛发展。据有关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全球各类型集装箱船舶达8649艘、载箱能力1244万TEU、船队总运力2600万TEU、集装箱保有量约为2

2、623万TEU,2007年各类集装箱年产销量为392万TEU。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推动下,国际集装箱行业显示出良好、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中国的集装箱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的集装箱工业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项目,30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业自1980年创建以来,于1993年实现产销量世界第一,至今已连续保持了15年,并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即集装箱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集装箱种类规格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量世界第一。我国集装箱工业诞生初期,生产厂家只有4家,年生产能力不足4万TEU。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截至2008年年中,生产厂家已发展到5

3、0多家,年生产能力约为580万TEU,累计增长了145倍。1993年,我国集装箱产销量8.9万只,总金额2.65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24.9%,超过韩国,首次摘得世界第一的桂冠;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销量达到313.07万只(折合374.6万TEU),金额87.75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超过95%。15年间,我国集装箱产销实现数量增长35倍、金额增长33倍的辉煌业绩,成为当之无愧的集装箱产销大国。2008年上半年,我国集装箱产销量为163.8万只,金额46.5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62%和14.13%为我国2008年世界集装箱产销量称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2、集装箱产品能满足世界各国客户

4、的需求、集装箱产品能满足世界各国客户的需求我国集装箱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已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包括ISO标准和非ISO标准的普通货物集装箱、特种箱(保温箱、罐式箱)、地区专用箱和集装箱半挂车等系列产品约900多个规格品种,能满足世界各国客户的通用及特殊货物的任何运输需求。产品销往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质量获得广泛好评。目前,我国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集装箱三大系列产品以及其他物流装备的设计、制造、维护等“一站式”服务的国家。我国集装箱工业在向世界集装箱强国的道路上也有长足的进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MC)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一

5、批新的集装箱企业集团也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集装箱工业的发展,带动并促进了材料和配件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和持续扩大,企业规模和产品品种不断增加。截至目前,我国已有集装箱用钢材、木地板、油漆、角件等生产企业近60多家,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集装箱用三大材料中除钢材国产化率为90%左右以外,油漆和木地板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集装箱角件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有部分产品出口。目前,我国集装箱行业已经形成集机械、冶金、化工、木业等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我国集装箱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是世界贸易大国或航运大国。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集

6、装箱出口市场扩展到世界各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2008年上半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国别和地区市场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为:欧盟、美国、香港、日本、瑞士、新加坡、韩国、伊朗、台湾地区和以色列。二、集装箱产业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二、集装箱产业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11、集装箱在世界经贸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集装箱在世界经贸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全球物流的角度看,世界经济、贸易、航运、集装箱是一条关系密切的、相互衔接的链条,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链,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当然,上述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当首推世界经济和贸易是集装箱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方面,航运和集装

7、箱承担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交往载体的角色;另一方面,航运和集装箱市场的繁荣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满足了全球物流链的各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世界经贸的发展。集装箱在世界经贸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2、世界经贸拉动了集装箱产业的繁荣、世界经贸拉动了集装箱产业的繁荣自2003年起至2007年,世界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增速保持在4%5%,为多年来所仅见。同期,中国经济也以改革开发以来少有的速度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3年的13582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249530亿元人民币,累计增长83.72%,年增长率均达到了二位数;对外贸易从2003年的8512亿美元飙升到2

8、007年的21738亿美元,累计增长了155.38%,年增长率均超过了20%。受世界和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强劲的刺激,我国集装箱产业进入了高速、持续发展的繁荣期。2003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创记录地实现了数量增长67.67%、金额增长78.11%的超常规增长;在经过2004年和2005年的市场小幅调整、吸收后,2006年和2007年又实现了平稳增长,2007年的数量达到了2618504只、金额86.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有关数据见表1)。在集装箱出口屡创新高的背景下,我国集装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也稳步攀升,2003年首次超过九成达到92.4%,2004年92.8%,2005年93.5%,

9、2006年94.7%,2007年实现了95.5%,连续15年雄居世界集装箱市场第一。在当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市场形势下,2008年我国集装箱出口仍保持活力。据海关统计,截止到9月底共出口集装箱260万只,金额75.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3.2%,继续在国际市场稳居第一已成定局。表12003年至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统计年份数量(只)同比增长(%)金额(万美元)同比增长(%)2003153719867.6738346478.112004169489310.2650994232.9820051558558-8.0458049813.842006190754022.39595809

10、2.642007261850437.2786894245.84注:1、数据来源为中国海关。2、表中数据为扣除托盘箱后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历史机遇,“中国制造”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并且从制造业向航运业扩张。中国产品已经成为亚洲北美航线和亚洲欧洲航线蓬勃兴旺的支撑因素,密集且快捷的国际航线、不断完善的集疏运系统、先进且庞大的集装箱生产能力为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国制造”对中国集装箱产业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反过来说,中国集装箱产业对“中国制造”全方位地进军国际市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我国集装箱产业面临的形势三、我国集

11、装箱产业面临的形势11、集装箱市场与经济贸易发展周期、集装箱市场与经济贸易发展周期集装箱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周期密切相关。在我国集装箱产业创立之初就遭遇了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机,世界经济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停滞。在此期间,我国最初的集装箱创业者们历尽艰辛,守住开创的基业,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逐渐为市场和客户所认可。20世纪90年代,在信息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和航运成为最耀眼的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集装箱产业在积蓄了多年之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于1993年登上集装箱产销第一的位置,持续至今已连续15年,集装箱制造大国的

12、地位未曾被撼动,行业整体实力日趋增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信息产业泡沫的破裂以及2001年的美国“9.11”恐怖事件曾使世界经贸发展一度陷入停顿,航运市场萧条,受此影响,我国集装箱产业经历了一个量升价跌的痛苦发展时期。自2003年起开始的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为我国集装箱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巨大的产能满足了全球贸易和海运市场对集装箱日益增长的需求;高水平的研发能力满足了不同客户多种多样的要求。市场的起伏动荡没有压垮我国集装箱产业的脊梁,反而造就了以中集集团为首的一批世界著名集装箱制造商的崛起,在世界集装箱市场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印记。22、当前我国集装箱产业面临的形势、当前我国集装箱产业

13、面临的形势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不断推进、国际分工格局持续变化的背景下,稳步增长是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旋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8年初的中期预测,20072012年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为4.9%,世界贸易年均增长为7.1%。在金融危机爆发后,IMF在最新的预测中提出,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7%,而明年仅为1.9%。由于全球经济整体疲弱,进口需求减少,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将放缓至4.9%,明年为4.1%,显著低于平均预期水平。2008年19月,我国集装箱出口统计数据(见表2)基本反映了上述市场预期的变化。我们认为,17月间我国集装箱出口之所以依然保持较好的增长

14、势头,是国际航运业对世界经济及贸易前景依然看好以及对大量新船交付运营的预期支出,并没有真正反映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8、9月份的数据开始对经济疲弱趋势做出反映。表22008年19月我国集装箱出口统计月份数量(万只)金额(万美元)数量同比(%)金额同比(%)128.56897463.518.5218.149577-11.0-20.7323.6695006.513.9428.69190310.123.9530.38661335.222.5634.79850316.521.8743.012224642.451.3830.091286-6.02.1924.07298

15、8-17.8-16.1注:1、数据来源为中国海关。2、表中数据包含托盘箱。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今年以来仍在不断蔓延、加深,以至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价,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经济环境的恶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减速;这次危机波及面之广,影响之深刻,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不仅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深陷泥潭,不得不调动以万亿美元计的资金紧急救市等一系列措施,甚至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深度的影响。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各国政府使用了各种手段,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仍处在不确定的动荡之中,下行甚

16、至进入衰退的风险逐渐加大。改革开发30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越来越深地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目前,尽管我国似乎还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但由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性,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作为对外开放度日益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当前危机的很大的影响。从国家统计局10月下旬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看,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9%,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除第一产业的增长加快了0.2个百分点以外,第二、三产业增长回落3.0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个季度的GDP增长分别为10.6%、10.4%和9.0%,呈逐季滑落趋势,速度之快始料未及。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强大引擎的出口增长,前三季度的增速也回落了4.8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同比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