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43649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系 (室): 管理系 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0702 学生姓名: 孟哲 学 号: 0703040208 指导教师: 张晓明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内容摘要旅游空间结构反映旅游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也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旅游业是西安的重要支柱产业,西安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为区域旅游空间的合理布局与发展、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支持。从旅游节点、通道要素、区域要素、城市旅游客源地市场四个要素着手,对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划

2、分并做出旅游发展空间组织方案。关键词:旅游空间结构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旅游节点Tourism Node 旅游地屏蔽现象tourism area screen phenomenon 西安市目 录绪论1一、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分析1(一)旅游节点要素1(二)旅游通道要素2(三)旅游区要素2(四)旅游客源市场要素2二、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划分及分析3(一)西安古城区城市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分析3(二)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分析4三、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屏蔽现象分析4(一)旅游地屏蔽现象的涵义4(二)西安市主要的屏蔽现象5(三)减弱屏蔽现象的经验方法5四、旅游发

3、展空间组织方案5(一)古城区空间组织的设计方案51、近代革命文化游览线路街道路线型模式62、书香墨宝文化游览线路景点依托型模式63、五宗并呈文化游览线路街道路线型模式64、清真回坊文化游览线路街区团块型模式6(二)古城区外围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组织方案61、秦皇秘境探寻游72、周至户外探险游73、终南山寻仙访道游7结论7致谢8参考文献9绪论旅游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旅游系统诸要素之间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及状态。近几年来,区域尺度的旅游空间结构成为研究热点,事实上通过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是为了对旅游地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背景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评价,结合

4、其上一级和次一级旅游规划内容,科学地组织旅游线路和整个区域旅游开发的主次和先后,构建总体旅游空间结构。这种研究对区域旅游开发的特色及方向、 旅游资源的空间配置等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西方学者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研究旅游的空间结构,研究尺度包括全国水平、区域水平和地方水平3个层次。研究内容主要关注旅游活动空间行为、旅游区的空间布局,并结合区位论、核心边缘理论,指导具体的旅游开发实践。我国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涉及宏观层面的旅游区划(包括全国性旅游区划和省级行政区的旅游区划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和微观层面的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的空间组织形态及其演化模式、旅游流空间结构

5、以及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等方面。但是,目前我国对这种区域旅游空间的研究主要在省级或多个跨省跨市区的研究尺度上,而对于市(县)区域范围的研究较少。 西安,古城长安,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为实现西安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整合旅游资源并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因此,研究分析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西安市旅游

6、空间结构要素分析旅游空间结构是人类旅游活动作用于特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旅游节点、旅游通道、旅游区及旅游客源市场4 个主要要素。(一)旅游节点要素旅游空间结构中的节点要素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旅游活动最频繁、最集中的地方,并按照本身的功能特征在各个方向上构成一个空间吸引域,即所谓的节点区域。由于西安市的旅游节点很零散,所以可以将其分为古城区节点和古城区外围节点两大类。西安古城区目前的旅游空间结构主要有两个旅游节点,一个是以钟鼓楼和大清真寺为核心的古城区中心旅游节点,一个是以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南门为核心的古城区南部旅游节点。这两个旅游节点是西安古城区城市旅游发展的最主要支撑。但西安古城

7、区的旅游节点数量过少,覆盖范围过小,蕴含的旅游资源不足以反应西安古城风貌,影响了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本应有的感知力和影响力。根据旅游节点区位的优良性、服务要素的全面性,吸引物级别高低等要素,可以考虑将秦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黑河森林公园建设成为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的三个首要旅游节点。(二)旅游通道要素旅游空间中的通道要素不仅包括连接旅游节点间的路径,还包括旅游者进出目的地的交通线路。旅游景点之间并不都是直接连通的,根据对人的心理行为研究表明,大多旅游者不喜欢走回头路。也就是说循环的旅游路线更便于开展旅游活动。区域内的一些主要的交通干道往往是旅游者进入该地的主要通道,是旅游者对该区域的首要印象。

8、这些不仅仅是联系旅游节点的轨迹,而且会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整个区域的形象定位。如果在进行区域规划时考虑此因素,则会对旅游空间结构起到优化升级的效果。与此同时旅游者的进出通道更不能单一, 而应是公路、铁路及航空所构成的立体交通网。西安的交通体系比较发达。航空方面,咸阳国际机场共开通74个国内外通航城市,开通航线129条,其中国内、国际和地区分别为120条、8条和1条,极大地提高了游客的入境速度;铁路方面,有陇海、宝成、宝中、宁西、西康、襄渝等重要干线;线路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陕西全省;辐射甘肃、宁夏、河南、山西、四川、湖北、重庆等省市部分地区。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咽喉要道,是进出川、渝、滇、黔

9、西南地区的运输通道,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客货流集散地和转运枢纽之一,近年来又增加了郑西高速铁路,在西部乃至全国路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公路方面,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比较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旅游活动顺利地开展提供保证。(三)旅游区要素旅游区是指受旅游节点吸引或辐射影响而形成的特定的空间范围,由一个或多个相似的旅游节点组成,是各种旅游活动的场所,其空间范围和内部要素的密集程度都会随它们与节点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状态而

10、变化。域面上若出现新的节点,则其发展实力就会增强。古城外围旅游区的旅游节点密度很大,加上近几年新的旅游节点的开发,从而形成实力很强的旅游区。受传统文化旅游的影响,钟鼓楼、大雁塔旅游区的知名度较高,随着休闲体验旅游项目的增加,这些区域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现代旅游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对观光、休闲的需求增加,以休闲、观光、生态旅游著称的旅游区展现出其内在的潜力。(四)旅游客源市场要素客源地市场区域是指旅游者以及潜在旅游者长期居住的区域。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体验当地独特的异域风情及人文风俗,他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的来选择,并且或多或少的受到客源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受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各个方

11、面因素的影响, 西安的主要海外市场以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国家为主。尽管近年来西安旅游的海外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国内市场仍占主要地位。对于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点)和旅游者而言,都存在与外部联系程度随空间距离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根据距离空间距离递减规律,一般将客源旅游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边缘市场)3个层次。二、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划分及分析旅游空间结构有单节点、多节点和链状节点3 种类型。单节点旅游空间结构只包含一个中心吸引物或一个吸引物聚集体,旅游者只为这个吸引物而来,支持旅游活动开展的系统部门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相对不完备,其空间范围比较狭小。但伴随着该区域旅游

12、规模的扩大, 以及一些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多节点并存的空间结构开始出现。包括首要节点、 次要节点和末端节点。首要节点是指区域内的核心吸引物聚集体,且有完善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者作出选择的原始动力;次要节点和末端节点是增加区域内整体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并且能帮助形成循环的旅游线路。为满足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节点越来越多,风格性质各异的旅游区开始出现,区域的旅游空间趋于成熟,这就是所谓的链状节点。通过对西安市旅游节点要素、旅游通道、旅游区等要素的分析,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向链状节点方向发展,并且可以从古城区和古城区外围两大方面构建线条清晰的旅游区。(一)西安古城区城市旅

13、游空间结构问题分析西安市古城区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古街小巷43条,主要的历史遗址16处,古建筑27处,历史民居29处,佛、道、伊斯兰等寺院19座。人文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其分属4大类、14个亚类、73个基本类型,是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城市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西安古城区目前的旅游空间结构主要有两个旅游节点,一个是以钟鼓楼和大清真寺为核心的古城区中心旅游节点,一个是以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南门为核心的古城区南部旅游节点。这两个旅游节点是西安古城区城市旅游发展的最主要支撑。但西安古城区的旅游节点数量过少,覆盖范围过小,蕴含的旅游资源不足以反应西安古城风貌,影响了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本应有的感知力和

14、影响力。西安古城区目前形成的旅游区主要有书院门文化旅游区和北院门回民文化旅游区。多年来,西安古城区旅游发展主要重视单个旅游景点,忽视旅游区的发展,导致旅游区数量过少,主题单一,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需求的愿望,影响旅游者对西安这座古城的旅游期望。西安古城区的重要交通道路同时也担负着游览通道的重任,如南大街、西大街等,影响旅游路线的组织和过渡空间的安排。虽然西安古城区的交通路线比较稠密,但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循环路线将城区内的旅游景点都串联起来。(二)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分析西安古城区外围区域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的城墙外区域,以及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蓝田县、长安

15、区、户县、周至县、高陵县等区域。灞桥区和临潼区位于西安古城区的东部,西潼高速将其纳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是西安东线旅游的二级目的地,也是这些区域当中旅游发展最好的区域。长安区位于西安正南方,自古以来便是西安最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目前长安区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是西安市民假日出游的好去处。周至、户县偏居西安西南方,楼观台、黑河、太平、朱雀等国家森林公园密布于此,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也吸引众多游客。蓝田县位于西安东北方,目前发展相对落后,主要的景区有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水陆庵、蓝田汤峪等。高陵县和阎良县位于西安北部,渭河北岸,目前旅游发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西安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