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生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318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生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生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生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生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生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生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生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 ”因此,我们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既要有课前的巧于预设,也要有课堂的妙于生成。叶澜教授也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社会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变化需要有素质过硬、品质过硬的人才,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教师的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来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做好课堂生成这一环节. 那么,怎么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理想的高中数学课堂呢?理想的高中数学课堂就是“春色满园关

2、不住” ;理想的高中数学课堂就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动态生成”的温床。那么,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因生成而春意盎然呢? 一、教师要调整思维,吸收新思想 从 2004 年秋起,在我省开展的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主要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对数学教学,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2需要,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3、,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面上高中镇办高中,学生的生源起点低,基础差,在社会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家长们都想自己的子女能在高考中以骄人的成绩进入到重点大学进修,因此高考科目的重要学科数学的教学成绩起到举足轻重。为此教师应以学校的成功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为基础,通过系统探索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做好新课程下的课堂生成,大力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成绩,并推广、拓展,大面积提高我校的数学成绩。 二、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

4、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是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3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为此对老师基本功有较高

5、的要求。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么教师就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以这些鲜活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 并有意识地设计给学生去剖析,巧用错误资源以促进生成,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反思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悟和反思.如教学 “双曲线定义应用”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双曲线上有一点 P 到左准线的距离是 4.5,那么点 P 到右焦点的距离是什么呢”. 大部分学生是这样求解的: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可知即|=7.5.由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可知,|-|=6,故 |=13.5 或 1.5。我将这种方法用投影仪投给大家看,这种解法很快遭到不少学生的质疑,对|=1

6、.57.5 与以题设矛盾,所以点 P 只能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故|应为 13.5。在给学生展示错误的过程中,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而促进动态生成。 三、教师要以人为本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经历,知识构成和想法。所以,如果真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的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学生的潜能、兴趣、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激发,课堂上就会有一些偶然事件发生,一些超出预设问题的出现,就会出现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就会有一些深层的对话,甚至也可能出现一些失误等等的生成问题。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对这些生成进行科学处理,理性疏导,对师生的4共同成长将会起到非常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生成的课,就不能称为课改课,就是一节平淡的课。 新课程中的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完全摒弃那种“对不对” 、 “是不是”的唯一答案的问题设计。生成性的预设,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问题,领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为此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要求教师要更深更细地钻研教材,要求教师眼中更要有“人”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智慧,找寻自己驾驭课堂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