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298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摘要: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初中阶段又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准备期,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发挥语言文字的功能。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对话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爱国主义审美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时指出,初中语文应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对初中生进行一些恰如其

2、分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1.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2人生态度。 2.指导学生作文。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在审题中,要确定德育导向

3、。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反之,审题有误,写出来的作文就离题。所谓德育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教师在指导中坚定、鲜明的政治态度,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人需要有责任心,只有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机会。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

4、学会分享,即能够尊重、理解、欣赏他人,具有对他人负责的良好精神境界。 4.培养合作观念。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3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教材中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

5、描绘了草原的空旷辽阔,通过这些课文,可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与可爱,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渗透审美教育 1.赏析美的语言。入选中学课本的文章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像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烘托、比较、联想等表现手法和作家遣词造句的高超技巧,教学中可以作详尽的分析,力求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陶冶。 2.启发美的想象。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性,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3.培养美的创

6、造。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学生学会审美还不够,更应该培养审美创造力。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并激发起他们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美的生活。 4.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4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国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总之,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把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吴宓文学与人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吴宓论孔子价值及孔教之精义.大公报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