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 后感.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642492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 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 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 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 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 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 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 后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第二篇:中国近代经济史第三篇:读中国近代经济史有感第四篇: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复习第五篇: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考试试题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从接受教育以来,凡是有关历史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感兴趣过,也包括这门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课程。要说之前不喜欢历史课是因为它的文字太过于枯燥,现在是因为自己的确实不喜欢。所以要我写一篇规范的关于历史的学术论文那实在是太难为我了,因为自己脑子一点关于历史的东西都没有,写不出来什么好的文章,就选择了写感想。 在我接受的历史教育历程中,每

2、次一谈到我国的历史,编者们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吹嘘,什么华夏上下5000年历史文明;什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什么伟大的四大发明;什么历朝历代的丰功伟绩,他们的疆土多么的大,他们的文明影响多么深远这让我感觉就像一个失败者在别人面前或者安慰自己说自己曾经是多么的辉煌一样,令人厌恶。我承认那些丰功伟绩都存在,而确实也存在,我就是不知道我们了解这些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觉得身为华夏儿女感到骄傲?还不是有那么的多同胞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再说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有5000多年的文明。借用某老师的一番话,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5000年文明,朝代的更迭,一帮人战胜了另一帮人,然后更换姓氏,开始破坏

3、上一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文明植入自己的文明,文明并不是得到了延续而是遭到了毁灭。到今天只剩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明了,人们仅存的良知和道德被鼓吹是中华5000年文明,试说他们之间还有联系吗?一位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教授曾说过:崖山之后,已无中国。也有人说: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大清在中国。因为礼曰:华夏,重信义。而胡人,无。这些足以让我相信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编者们对历史教育如此的不负责任,试问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个祖国还是盲目崇拜啊? 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常常居高临下,想象自己站在真理和知识的制高点上,用教师爷的态度自说自话地编写着教科书和入门书,我们的教科书和入门书

4、用教条替代了历史,书里面所讲的历史仿佛不再是一个有人有事的时间过程,而是一个在某些怀有政治意图的强迫性架构中被分解填充的东西,几千年的故事被压缩成干巴巴的半打理论和一堆概念。其实,想一想就可以明白,当一个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教材时,他并不能够感觉到历史的流动,却只能被动地捧着一大堆被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经济背景等等分割切开出手的概念,尽管概念作为知识,比较容易背诵、复述和考试,但是真实的历史就在僵硬的条块中渐渐流失。 当然,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历史教育,脱离了历史教育的本质,让我觉得研究历史是没有意义的,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为了证明我国历史的辉煌。然而那辉煌早已成为过去,于当代人毫不相干。可

5、我却没看到历史研究的另外一面,就是通过研究历史,取得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方法。这与我个人短视有很大的关系,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面。记得老师课上讲到清政府为了保护其满族血统,阻止汉人迁入其祖籍地,由于人口稀疏最终导致被俄罗斯占领,丢失了国土丧失了尊严。而我国的统治阶层却没有从历史中意识到这一点,依旧严厉控制国人移民,导致我国人口数量已经严重超出了国家资源的承载能力。(由于上课没做笔记,这部分内容表述的不是很详细,望老师见谅)直到听到老师讲到这个例子,我才明白研究历史还有这一层的意义。历史的事实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成功的事件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在失败的事件中得到教训以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

6、生,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意义重大,而对于历史教科书上歌颂祖国历史的辉煌我还是不认同。 历史真正的普遍的意义仍然在于布罗岱尔说的国民意识的建构,用一个比喻说罢,历史仿佛给人们提供着关于故乡的回忆,这种回忆不一定是对于村庄位置、房舍田地、乡亲父老、水井道路的具体再现,而是一种关于故乡的温馨感受。布罗岱尔在他自己写的文明的文法这本教科书的序言中说,历史学不应当热衷于民族主义的编造,也不应当只沉湎于人文注意,重要的问题在于,如果历史学消失,国民意识也将因此不能存续,而如果丧失了这种国民意识,法国也好,意大利也好,都不可能存在有独立的文化和真正的文明。希望我国的教育部能够意识到教育上的问题,并尽快

7、的加以改善。 上面是个人对历史教育问题的看法,希望老师批评指正。对于文章中引用一些的老师的话来证明我国有5000年历史却没有5000年文明而不是引用来自可靠文献上的内容想向老师说明一下。记得老师说写论文引用别人的观点时,一定要对读者负责,引用的观点需要来自可靠文献。但我也觉得,一个观点一个想法的传承是看读者的,读者认为对的东西才会去接受它,这是读者的主观性。如果非要限制引用来源,会导致一些很好的想法或者观点得不到很好的传播。我也不是追求另类,我只是在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可能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在别人那是错的,但在我没发现它是错的时候我都会认为它是对的,而只要有一天我发现能证明它错误的时候我就会认

8、为它是错的了。就像上次提到关于封建这个问题一样,一个观点的表述只要有足够的理由让读者相信,读者就会接受它,如果读者怀疑,这个观点即使引用了再多的论着也是枉然。 第二篇:中国近代经济史 1日本多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政策是由日本最高当局,关东军和“满铁”共同制订的。 2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 3在东北地区凡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都要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控制,中国人几乎4不可能从事这些行业和领域的经营活动,日本可任其需要随意掠夺东北的资源和财富。 55月31日,国民政府又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并把察北,冀东拱手让给日本。 6日本对华北,华中进行经济掠夺的机

9、构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兴亚院”,“华北开发会社”和“华中振兴会社”等。 7日本在几个不同的阶级,其经济侵略政策也有所演变:第一阶段自“七七”事变至1938年底第二阶段是从广州沦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止,第三阶段自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至1944年盟军全面反攻前为止第四阶段自盟军全面反攻至日本战败投降战败时止,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军事地位逆转,其军事战略由攻势转为防御。 893%的石油和55%的黄金采量,铁路长度占全国的41%,对外贸易占全国总额的37%,是当时全国唯一出超的地区。 9满铁与满业的名词解释 “满铁”是“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简称,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亲笔下昭书指令

10、成立起来的一个殖民机构 “满铁”虽然以经营铁路为主,但还经营船舶,矿业,石油,钢铁,煤气,仓库,码头,金融,旅馆,报纸等企业以及移民部门,并拥有铁路守备军队和庞大的调查机构,广泛搜集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 “满铁”的业务被限制在经营铁路方面,其供销业务则由另成立的“日满贸易公司”经营,其他附属于“满铁”的许多重要企业1944年这两个系统所属公司的企业资本额为125.55亿伪满元 10 简答: 日本侵占东北地区后,在东北农村实行殖民主义农业政策,对农民进行极其野蛮的掠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掠夺土地和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2对农产品的掠夺 3繁重的苛捐杂税,

11、高利贷剥削与劳动力的破坏 111932年6月,在东北原有四行号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伪满洲中央银行,它成立了伪满洲金融的中心。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依照伪满政权货币法的规定,发行伪满币。 12 多选,简答: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采取“军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几种形式进行。 13在占领华北的初期,日军采取“军管理”的方式,把劫夺来的中国工矿企业,交给日本财阀的“会社”代为经营,但企业的主权仍归军队。 14适地适产主义 :要求在“日,满,华三者之间,实行适当分业”,日本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华北着重开发盐业和矿业,华中则允许存在一些轻工业

12、。这样的分工,就是要把沦陷区的经济完全变成日本的经济附庸,使沦陷区工业生产的发展服从于日本的军事与经济需要。这样的结果也就造成了沦陷区经济的畸形发展。 15除此之外,日本还对华北华中沦陷区进行疯狂的掠夺,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1掠夺土地 2掠夺劳动力 3各种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榨取 4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统治和掠夺 5对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势力的维持 161941年1月,又在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资本1亿元,发行“中储券”伪“中储券”发行后,伪“华兴券”即被收回。 17多选日本采取各种手段对法币予以打击和破坏。其主要手段有: 1进行所谓“收兑法币”,禁止法币流通 2强使法币贬值 3

13、限制人民持有法币 18专卖物资类,包括盐,糖,火柴,烟卷,管制机构为专卖事业局。 19论述: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统治制度与战时工业政策 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非常时间农矿工商管理条例,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生产到流通领域,进行了全面统制。统制的武器大体分为五类:(1)粮食类;(2)日用必须类;(3)工业器材类;(4)外销物资类;(5)专卖物资累类。 20由贸易委员会所属三大垄断公司,即复兴贸易公司,富华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垄断收购和出口。 21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业政策主要包括组织工厂内迁,大力扩展国营工业,援助发展民营工业以及支持工

14、业合作运动等项内容。 22工业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集体式,即在后方安全地区,集中大多是在同一处所从实际小型基本工业的机器生产;二是分散式,即乡村农民分散进行农业加工制造;三是混合式,兼有以上两种性质。 23战时财政政策: 如何郑家财政收入为此国民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增加税收,2举借内债,3求助外债,4田赋征实。 24同伙膨胀与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是战时经济中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在抗战期间的国统区尤为严重和突出 25名词解释:工厂内迁:在抗战初期,为了避免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的破坏与掠夺,有国民党政府组织的将东南沿海地区工业企业迁往内地的活动。抗日战争钱中国发展的工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内迁保护了东南沿海的工业避免破坏,另一方面有效的加强了中国大后方的工业实力,支援了抗日战争。 26简答:沿海工厂的内迁与复工对后方经济发展与建设起了很大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