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物质结构与性质》(浙江)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42086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物质结构与性质》(浙江)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物质结构与性质》(浙江)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物质结构与性质》(浙江)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物质结构与性质》(浙江)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物质结构与性质》(浙江)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物质结构与性质》(浙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物质结构与性质》(浙江)(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宁波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 高中化学(选修B) 教 材 分 析 教学要求解读 教学方法建议 课 程 标 准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本模块内容要求的4 个一级主题: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一、课程标准: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 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它揭 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 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

2、 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 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 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 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 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 本模块的作用 本模块的内容 和教学要求 本模块的 课程目标 二 教材分析 物

3、质结构 核外电子运动 状态和排布 原子半径 化合价 电离能 电负性 周期律 的本质 ,元素 性质递 变规律 及其原 因 晶体 共价分子原子 共价键 、 配位键 键极性 几何构型 分子极性 分子空间 构型推测 分子构型、极性对 物质性质的影响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晶格能 分子间作用力 堆积方式 原子化热 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思路(体系框架) : 物质结构 与性质 揭示物质结 构的奥秘 微粒间作用力 与物质性质 物质结构的 探索无止境 结构探索的历史与意义 金属键 金属晶体 离子键 离子晶体 共价键 原子晶体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结构研究的新课题 原子结构与

4、元素的性质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分子空间结构 与物质性质 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 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 暂不作要求 暂不作要求 1、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与研究价值(专题1与5)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绪言) 从人类探索性质结构的历程中了解人类研究物质结构 的常用方法(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假说、模型等)、取 得进展的缘由。 了解人类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所取得的成果在科学 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对“物质结构与性质 ”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思路(具体分析) : 编写 思路 创设问题情景 你知道吗?通过无机、有机 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 道

5、物质的性质、变化与其结构间 存在着某种关系。例举了有关结 构与性质的相关问题,进一步说 明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知识。 从探索历程了解 研究方法 原子分子论 元素周期律 碳的价键 量子力学 假说法 经验归纳法 实验验证法 了解研究成果的作 用 激发学习兴趣 合成化学 生命科学 专题5 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 1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研究化学反应的量子力学理论 3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机理 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 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 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兴趣,树立从事化学化工 研究的志向。 2、从三个层次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专题24)

6、 内容 结构知识 性质知识 结构性质关系 原子结 构与元 素性质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 变,主族元素核外 电子排布规律、结 构示意图 元素性质(金属性、 非金属性、主要化合 价、成键类型)的周 期性变化具体表现 与规律 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 质;主族元素原子结 构、(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成键类 型的判断 微粒间 作用力 与物质 性质 三种化学键的本质 、形成条件与类型 、键的强弱,离子 半径与电荷数,共 价分子空间结构及 其表示,分子间作 用力的特征 共价分子的热稳定性 、分子空间构型、分 子的极性, 价键类型、强弱对物 质热稳定性、分子空 间结构的影响;分子 间作用力大小对分子 晶体对性质的

7、影响 晶体结 构与物 质性质 四种晶体结构的构 成微粒、作用力类 型 四种晶体结构的性质 特点 晶体结构对物质导电 性、熔沸点、硬度等 物理性质的影响 了解并能描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原子 轨道) 、排布规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了解s、p原子 轨道的形状。 认识并能说明描述不同元素(1-36号元素,周期表中各分区 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第一电离 能的周期性) 认识并能描述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 认识并能运用上述知识说明、解释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差异、形成化学键的类型、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情况下会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1)

8、从原子结构知识认识为什么元素组成是决定物质 性质的重要因素 编写思路 原子结构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 建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 原子模型:行星模型、玻尔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 电子运动状态与排布:原子轨道 电子在核外的填充与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 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元素性质 (周期性 变化) 决定 知道并能描述三种化学键的形成与三类晶体的特点,能说 明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对晶体性质的决定作用; 认识说明金属晶体的密堆积金属晶体的密堆积,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 了解什么是离子晶体晶格能,了解它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 系,能应用晶格能说明物质

9、的某些性质,了解怎样运用晶胞结 构模型说明晶体的组成; 认识共价键的类型( 、键、极性键、非极性键)能从 成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分析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共 价分子的组成与键型,能运用共价键的参数说明共价键的稳定 性;了解原子晶体熔点、硬度与其结构的关系;系统认识三种 化学键本质、影响键强弱的因素、是否有方向性、饱和性; 了解两种常见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比较四类晶体结构与性质特点 。 (2)微粒间作用力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编写 思路 金属 金属键、金属 键的强弱 金属晶体 金属原子在晶体中的 堆积方式 晶体物理性质特 点(金属原子化 热) 离子化 合物 离子键的形成 、特

10、点 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 的晶格能、晶胞 晶体物理性质特 点(晶格能) 共价化 合物、 共价分 子 共价健的形成 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的键能 键长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晶体物理性质特 点 (共价化合 物的稳 定性与 反应热) 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 氢键的形成) 分子晶体 晶体物理性质特 点(氢键对物质 性质的影响) 学习情景 作用力 物质性质晶体结构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含义、 能运用原子轨道、杂化轨道理论说明简单分子的空间 构型; 了解如何运用结构原理分析、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运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的空间构型,运用等电子 原理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认

11、识分子的极性并能简单说明分子极性的缘由、对物 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认识手性分子的特点; 能通过实例说明分子立体结构对物质性质(极性、稳 定性、手性、物理性质的相似性等)的影响; 能运用分子结构的原理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 (3)分子结构怎样影响物质性质的关系 编写 思路 结构模拟 理解分 子构型 认识杂化 轨道 说明物 质性质 极性、旋光性、溶解性 揭示分子构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图4-8 NH3、H2O分子结构示意图 必修与选修模块内容的关系 选修模块:比较深刻从三个层次认 识物质结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为什么说“物质的元素组成、分 子结构、晶体结构都是决定物质性 质的重要

12、因素? 2.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与 差异为什么会影响物质的性质? 3.物质中微粒间作用力类型与物质 性质有什么关系? 4.分子结构怎样影响物质的性质? 必修模块:提供结 构与性质关系的感 性知识与初浅的解 释:如,卤素(碱 金属)单质性质的 相似与差异;碳、 氧单质的同素异形 现象;乙醇、二甲 醚等同分异构现象 ;干冰、石英等不 同类型晶体性质差 异 等等。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要求解读与教学方法建议 总体情况: 高中化学新课程将“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选修模块3,就 是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体会科学 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不断探索,理解物质构成的 奥秘,

13、增强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爱好,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是 对高中必修课程之后,对物质结构理论的拓展与加深。 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门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程 ,教学中要多采用活动探究:如实验、模型制作、方案设计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迪思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 的帮助。教材安排了一些需要学生动手的活动探究,教师在选 择与运用教材时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助于学 生建构知识形成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理论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要求解读与教学方法建议 总的教学建议: 1、注重运用“性构相依”的学科思想 2、合理运用模型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3、不宜对微观结构知识进行深度挖掘 4、提高学生“宏

14、观微观”转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 化学思维品质 三、教学要求解读与教学方法建议 -专题1教学要求 揭示物质结质结 构的奥秘 基 本 要 求 1、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改变物 质的组成与结构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 2、认识 人类对 物质结 构进行探索的意义,领悟物质结 构探索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有力保证。 发 展 要 求 了解测定物质组 成和结构的常用仪器。 说 明 该部分内容只作常识性了解,不要求对具体内容(如红外光 谱仪 、电子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 、X射线衍射仪等测定物 质组 成和结构的仪器,量子力学)进行拓展。 三、教学要求解读与教学方法建议 -专题1教学方

15、法建议 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不仅有利于人类真正理解 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新元素、新物质的发 现和新理论的创设。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更为 清晰地认识到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意义,了 解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元素周期系 的应用价值,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或收集化学发展史和科学家在物质结构探索 方面的资料,在交流讨论中真切地体会研究物质结构 的价值,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 的价值观。 因此本专题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三、教学要求解读与教学方法建议 -专题1教学方法建议 1、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16、 2、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 度等方面的教育,注意和现代化学科学发展联系起来,开拓学 生的视野。 3、要让学生感受探究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揭示科学家探索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过程和方法。 从物质结构研究历程,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 1803年 道尔顿原子学说 1811年 分子概念 1860年 确立原子分子论 1869年 发现元素周期律 1903年 汤姆逊模型 1911 卢瑟福模型 1913 玻尔分层排布模型 19世纪中叶 碳键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研究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 模型(原子轨道) 物质结构研究的几个重要历程 三、教学要求解读与教学方法建议 -专题2教学要求 原子核外电电子的运动动 基本 要求 1、认识卢 瑟福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的概念。 3、了解电子层、原子轨道的概念,知道原子核外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