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脂环境对紫膜蛋白的影响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642084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脂环境对紫膜蛋白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膜脂环境对紫膜蛋白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膜脂环境对紫膜蛋白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膜脂环境对紫膜蛋白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脂环境对紫膜蛋白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0 5 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E 大疾病分会掌术交流 圉 图2 肺小癌细胞样本的色度学特征参数曲线 aR G B 二基色含量:b 三色系数F r 、F g 、F b :CH 、S 、B r 明( 图2 ) ,S S C 细胞与下常淋巴细胞的色度学的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 。颜色变化的量化分析对于进一步提高自动识别的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研究表明:肺癌细胞的数学形态学和色度学定量研究与人工智能以及模式识 别结合起来的自动识别,与肿瘤生物学方法以及有经验的病理学专家正确的诊断 结果是一致的,而数字化识别更客观、更准确。临床试验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 系统,对

2、于肺癌病变的病理学研究和肺癌患者临床辅助诊断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 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1 参考文献( 略) 膜脂环境对紫膜蛋白的影响 塑苎垒袁燕华徐兵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硪究所凉1 0 0 l o l ( h u k s s u n 5 i b p , a c c n ) 菌紫质a c t e r i o r h o d o p s i n ,B R ) 是嗜盐菌H a l o b a c t e r i u mh a l o b i u m 紫膜Lp u r p l e m e m b r a n e ) 中唯一的蛋白质成分它能把光能转化成电化学能【l 】。B R 是迄今为止研究 得最清楚的膜

3、蛋白之,对其结构、功能以及在分子电子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已成为生物 膜研究的热点 2 】。在天然紫膜中B R 以三体为单位形成二维的六角形的晶格结构f 3 1 。这 种结构使紫膜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在紫膜中,磷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磷酸甘油和糖脂 硫酸盐,此外还有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硫酸甘油和少量的中性脂 4 。紫膜中膜脂的变化 会影响到菌紫质的结构和功能 5 。研究膜脂状态和膜脂成分对菌紫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有助于阐明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为菌紫质可能的应用创造条件。在本实验中除天然 膜脂环境外,我们制备了D M P C 脂质囊泡( B R 处于D M P C 的脂环境中) 和用T r i t o n

4、X 10 0 制备的B R 单体( B R 处于去垢剂、T r i t o m X 1 0 0 和天然脂形成的胶束环境中) 嗣不同光 谱手段研究了3 种不同的脂环境对紫膜蛋白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 1 吸收光谱 B R 处在三种不同脂环境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在脂质囊泡中的B R 的可见吸 收峰值是5 5 l n m ,与单体的吸收峰值一样,不同于天然紫膜中的5 6 8 n m 的吸收峰。结 果表明D M P C 脂质囊泡中的B R 分子是以单体存在单体状念下的紫外吸收光谱与 D M P C 脂质囊泡中的B R 和天然紫膜中的B R 的紫外吸收光谱有较火的等别 2 荧光光谱 5 2 丽坠飘翌圈I

5、=咀n 咀隅悯咀旧 2 0 0 5 中国科协掌术年会生物袖理与t 大疾病分会 学术交流 三种不同脂环境下的荧光光谱中,天然状态下的B R 的荧光受到很大程度的淬灭, 荧光强度很低,而D M P C 脂质囊泡中的B R 荧光强度有所增强,尤其是T r i t o n X - 1 0 0 增 溶的单体状态下的荧光比天然紫膜中的B R 荧光强近1 0 倍,荧光的峰值向短波移动。 从天然状态下B R 荧光峰值3 1 9 n m 移到单体状态下的3 0 6 r i m 。 3 动力学光谱 三种不同脂环境下的M 4 1 2 的动力学吸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中,T r i t o n X 1 0 0 处理下 的

6、单体M 4 12 衰减寿命比其他两种状态下的衰减寿命大大延长。D M P C 脂质囊泡中单体 B R 的M 4 1 2 衰减与温度的相互关系中,可以看到随着温度升高,衰减寿命变短,尤其在 D M P C 相变温度( 2 3 ) 附近有较快的变化,2 5 以后又基本保持稳定。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知,三种不同的脂环境对B R 分子有不同的影响。在天然紫膜中, B R 分子以三体为单位形成二维六角形晶格结构,结构稳定性极好,常温下可保存数年 仍具有活性,耐酸碱( p H 2 0 p i l l 2 0 ) ,耐高温,干膜B R 可在1 4 0 仍具有活性,这与 B R 处于天然膜脂环境有直接关系。有研

7、究表明天然紫膜中的糖脂的存在对天然紫膜中 的B R 的稳定性和三体形式的存在有重要影响 6 】。在D M P C 脂环境中,B R 不再以三体 形式存在,不具有晶格结构,以单体形式存在于囊泡中。B R 分子可以进行旋转扩散 7 】。 D M P C 脂环境是相对稳定的脂环境,在室温下保存数月甚至一年以上仍不改变特性。由 于受到D M P C 相变温度的影响,B R 在D M P C 脂质囊泡中的旋转运动和M 4 1 2 的衰减过 程在D M P C 相变温度附近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受到紫膜蛋白浓度的影响,本实验中 脂蛋白的分子比大于1 0 0 ,如果紫膜蛋白浓度高于一定的比例,B R 分子将产

8、生凝聚。 另外研究表明B R 在e g g - P C 脂环境中将使B R 中视黄醛生色团脱落,并产生不可逆的变 化 8 。在T r i t o n X 1 0 0 增溶的紫膜中,B R 处在单体状态,T r i t o n X 1 0 0 也可促使生色团 的异构化和部分水解【9 】。其结构和功能都不太稳定,保存时间比较短。从实验结果可知, 在此状态下虽能保持光循环的活性,但l v h l 2 的衰减寿命大大延长。在荧光测量中,此 坏境下的荧光强度比天然紫膜的B R 增强近l O 倍,其紫外吸收也有较大变化。这可能 是T r i t o n X 1 0 0 破坏了B R 视黄醛生色团与T r

9、p 之间的能量转移而引起的,视黄醛生色团 的部分水解也是荧光增强的原因之一。B R 中的T r p 和T y r 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它 们进入到更疏水的环境中,所以荧光波长产生蓝移。 ? 参考文献 1L a n y iJK P r o t o n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s t r u c t u r ea n df u n c t i o ni nt h el i g h t - d r i v e np r o t o np u m pb a c t e r i o r h o d o p s i n JS t r u c tB o i l ,1 9 9 8 ,

10、1 2 4 :1 6 4 2H a m p p N H e a t p r o o f p r o t e i n s N a t u r e ,1 9 9 3 ,3 6 6 :1 2 3H a r t m u tL ,S c h o b e r tB ,R i c h t e rHT ,e ta 1 S t r u c t u r a lc h a n g e si nb a c t e r i o r h o d o p s i nd u r i n gi o nt r a n s p o r ta n 2a n g s t r o mr e s o l u t i o n S c i e

11、 n c e ,1 9 9 9 ,2 8 6 ( 5 3 7 1 ) :1 9 3 4 , - - 1 9 3 7 4C o r c e l l iA ,C a t t a n z i oVM ,M a s c o l oGe ta 1 L i p i d - p r o t e i ns t o i c h i o m e t r i e si nac r y s t a l l i n eb i o l o g i c a l m e m b r a n e :N M R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l i p i de x t

12、 r a c to ft h ep u r p l em e m b r a n e J o u m a lo fl i p i d R e s e a r c h ,2 0 0 2 ,4 3 :1 3 2 1 4 0 5H u K u n s h e n g ,S u nY i n g ,C h e nD e l i a n g ,e ta 1 T h ee f f e c to fl i p i de n v i r o n m e n ti np u r p l em e m b r a n eo n b a c t e r i o r h o d o p s i n J o u r n

13、 a lo f P h o t o c h e m i s t r ya n dP h o t o b i o l o g yB ,2 0 0 0 ,5 8 :1 6 3 - 1 6 9 6W e i kM ,P a t z e l tJ ,Z a c c a iQe ta 1 L o c a l i z a t i o no fG l y c o l i p i d si nm e m b r a n eb yi nv i v ol a b e l i n ga n d n e u t r o nd i f f r a c t i o n M o l e c u l a rC e l l ,

14、1 9 9 8 ,l :4 11 , - - 4 1 9 7H uKS ,W a n gAJ ,M o m s o nIEQe ta 1 E l e c t o nm i c r o s c o p i c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dr o t a t i o n a ld i f f u s i o n l n e a s u r e m e n to fb a c t e r i o r h o d o p s mi nl i p i dv e s i c l e s S c i e n c ei nC h i n a ,S e rB ,2 0 01 ,4 4 (

15、6 ) :6 6 3 - 6 6 9 8 州坤生膜脂与紫膜蛋白的相互作用科学通报,2 0 0 1 ,4 6 ( 2 4 ) :2 0 5 2 2 0 5 4 9V i g u e r aAR ,V i l l aMJ ,G o mFM Aw a t e r - s o l u b l ep o l y l y s i n e r e t i n a l d e h y d eS c h i 圩b a s e S t a b i l i t yi n 5 3 2 0 0 5 中国科协掌术年会生物物理点门t 大疾病分会掌术交流 a q u e o u sa n dn o n a q u e o u

16、 se n v i r o n m e n t s JB i o lC h e m ,1 9 9 0 ,2 6 5 ( 5 ) :2 5 2 7 - 2 5 3 2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管腔内超声显像临床分析 更童嗑,浦艳华,岳文伟,殷洁,王涛,柳翠霞 济南南第匹l 人民医院山东济角2 5 0 0 3 1 ( i r v c a r d i o l o g v 1 6 3 c o m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 A G ) 的局限性及冠状动脉内超声( I n t r a c o r o n a r y U l t r a s o u n d ,I C U S ) 应用价值。方法:对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3 9 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 C A G ) 检查、并且C A G 示无明显狭窄的5 0 处冠状动脉血管段行I C U S 检查。结果: I C U S 检查发现,3 9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