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191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2003 年 3 月 1 日,国家教育部颁发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和 15 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 2010 年秋学期起,我省已经全面实施新课程。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教育工作者,经过半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在我们这个地区,初中历史课是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为开卷考试,所以几乎乡镇中学平时从未正常上课,只是考前临时准备一下。即使实验初中,也因为中考的指挥棒,忽略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地理、生物只作为副科而

2、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非常薄弱。如在新课前的讲解时,我所带的 4 个班级中没有一位同学能知道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竟出现唐朝之后是明朝的尴尬局面。 2.学生思想的不重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史地生等成为副科,所以学生包括诸多家长、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极不重视,甚至存在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后,多次提倡全党学习历史,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江泽民同志在主持中央工作后,反复号召“认真读一点历史” ,并经常告戒2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

3、中国历史,不善于从历史吸取营养, “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胡锦涛深刻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 。因此,全社会的人尤其是祖国未来的财富中学生还是应该学习一点历史常识,不懂得历史的民族将是一个可悲的民族!3.专题学习带来的挑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结构上,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认为,在初中较为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高中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体现历史发展

4、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线索性,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初中历史学习内容重复,又可以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并使抽象的理论与丰富的史实结合起来。专题讲授要求教师自身丰富的业务知识作为支撑;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初中通史的知识基础之上开设专题。在绝大部分地区包括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教材忽视了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的现状。 4.教学时间的不足。目前我校按照国家开设的标准课时,每周两课时。但新教材在编写上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实际,从课时安排角度来看存在一定问题,教材往往将以前几节课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上来。 35.教学资源的欠缺。历史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

5、在当前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引起了学习方式的革命,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严禁学生进入网吧;学校图书阅览室开放不够正常;整天安排满满的上课、自习、大量的作业等等。 二、解决问题的一些探索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不断学习,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着重把握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注重改进新情况、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的具体实际,我把一些探索介绍如下:1.注重线索的把握。历史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具有“完整性” “系统性” “逻辑性”等特点。在通史教学模式下,教学以时间为线索,便于学生记忆。在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在专题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容量较以前大大提高,知识点支离破碎,学生

6、不易掌握。这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线索的把握,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一节课的线索、一个专题的线索、一个模块的线索,教师必须了然于心,做到心中有数, “形散神不散” 。 2.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历史内容生动具体,丰富多样,故事性强,趣味性足,知识面广,容易激发感情,激励意志;又因其内部都是真人真事,有血有肉,寓哲理于史实,寄智慧于真理,利于激思明理,获取人生启示。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好奇心和启发思维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所以,在高一的历史教学中,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在教学中穿插趣味性、知识性的内容,激发学生4的学习兴趣。如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时,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一是太

7、平军进入天京以后,广建宫廷王府的壮观,正所谓“正是万国来朝之候,大兴土木之时。 ”二是天朝诸王的“奢富比赛”,争吃争穿争排场,追求华丽奢侈之风,互相争奇斗艳的场景。这样,既克服了空洞说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分析农民阶级局限性的目的。 3.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运用提问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凸现了问题教学的优越性,在教学中逐渐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由于历史教学的抽象性,知识层次的台阶性,学生思维递进性,问题设计要把握分寸,注重层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根据学生知识结

8、构的特点,认知规律的特征,逐步分解,层层设问,降低问题难度,循序渐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时,我将为什么只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是中国民主革命惟一的走向胜利的道路这个问题,分解为几个问题:第一,中国当时的国情具体如何?第二,城市武装起义道路是否行得通?第三,毛泽东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道路探索是否成功?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层推进,顺利解决了问题,也便利了学生的理解。 4.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5本人进行思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光立

9、足于“教” ,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 ,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 ,要引导学生“会学” ,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历史重现它迷人的一面。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讲“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我跟学生一起探讨,日本在华犯下哪些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又是如何顽强抵抗外来侵略的?中国抗战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胜利有何重大意义?带着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寻访当年参战的老战士等等,把学生引入“设境 探究 分析发现 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课改之路,任重道远。他的成功与否与我们的教师关系密切。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只有以全新的理念,才能适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的需要;也只有真正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才能焕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