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及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41823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聚及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产业集聚及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产业集聚及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产业集聚及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产业集聚及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集聚及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聚及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资源与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的重化工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资源替代的视角(07BJY083)”项目资助。费文博 于立宏 作者简介:费文博(1982,1),男,云南省曲靖市人,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就职于上海市闵行区统计局,研究方向:集聚经济、产业生态化。于立宏(1965,3),女,黑龙江省伊春市人,经济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经济规制、能源经济。(上海市闵行区统计局,上海 201100;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摘要:开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目

2、标的重要手段。产业集聚是开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而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招商也能促进产业园区升级。本文以石化产业为例,研究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中国石化产业专业化程度日益加深,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这种趋势确实为循环经济的应用与推广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对园区升级的作用并未显现,这要求政府采取激励、政策和法律等多方面的支持。关键词:产业集聚、循环经济、石化产业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Circular Econom

3、y : A Case from Petrochemical IndustryFEI Wen - bo ,YU Li hong (Minhang Bureau of Statistics, Shanghai, 201100;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eans, carrying out circular economy, for one hand, contributes to changing the pattern of econo

4、mic growth,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ing pollution and sustaining development. For another,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rovides a material carrier in circular economy. This paper, taking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s a case, discusses the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

5、nd circular economy, and tests their relations based o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1990,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has enhanced gradually, which creates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circular economys application. However, circular economy cannot perfor

6、m well to upgrad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which requires government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including incentives, policies and laws.Key wor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ircular economy; petrochemical industry作者联系方式:费文博,上海市沪闵路6258号闵行区统计局,201100E-mail:harden_,电话:02164121587,13681692223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互动

7、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一、引言开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可以从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其中,发展产业层面的循环经济需要企业在地理上相对邻近的布局,物化的物质流动通道,以及组织化的生产等必备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讲,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特别是产业园区便成为开发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反之,开展循环经济也可促进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加快产业园区生态化的建设步伐。自21世纪初始,我国进入工业重型化发展阶段。据赵晓(2005)计算,2003年,工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64%,其中贡献最大的六个产业分别是电子、冶金、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力、

8、化工和电气机械。然而,这些产业对资源的消耗量大,而环境污染重,其中尤以石化产业 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对石化产业规范化的界定标准。为合理界定该产业,需要对其产业链和产品线进行分析。石化产业的基础原料是原油。经过炼油,生产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燃料。炼油厂生产的石脑油是乙烯的原料,乙烯项目又生产出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烃类产品,这些产品是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三大合成材料的主要原料。同时,烯烃产品又是各种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通过对石化产业链的判断和分析,考虑到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仅公布行业中类的统计数据,本文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把石化产业界定为4个行

9、业中类,即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最为典型。2007年,中国石化产业实现总产值57070.5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09%。而与此同时,该产业的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废水排放量以及能源消费量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2.07%、8.97%、20.66%和24%(见表1)。表1 2007年石化产业“三废”排放及能源消耗情况行 业废气排放量(亿标立方米)固体废物 产生量(万吨)废水 排放总量(万吨)能源 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石化产业46841.814730.545609745653.24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981.4184.

10、299883677.49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187.92407.17312613176.5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0591.611784.532402627245.27 化学纤维制造业3080.9354.7489571553.97占全国工业比重12.07%8.97%20.66%24.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年版。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一个大型石化项目往往能够衍生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中小型石化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由于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产品线丰富等特性,加之其发展需要便利的交通运

11、输、足够的淡水资源以及充分的环境容量等条件,石化产业较之其他产业更具有先天的空间可集聚性。近几年来,我国水资源丰富的沿海沿江地区掀起了一股“石化热”,各类石化项目纷纷涌入,众多石化工业园区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然而,不少地方的石化产业不是“集聚”而是“堆积”,园区建设仍延续粗放型发展模式,“园区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数量的增长而无暇顾及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 赵延东、张文霞:集群还是堆积对地方工业园区建设的反思,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期,第131页。,更没有引进循环经济模式,向生态型园区方向发展。在能源与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日益强化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发展以“减量化、再利

12、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的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步是产业向园区集中,从这一意义上,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发展是中国石化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最优选择。本文以石化产业为例,研究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之间所具有的互动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论文的逻辑思路如下:首先,对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其次,从专业化和非均衡分布两个角度,测算1990年以来中国石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第三,使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石化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判断;最后,给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二、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关系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产品或原材料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的

13、大量企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向相近地理区域集中的一种现象。产业集聚既可能由政府主导推动,形成组织化的产业园区;也可能由主导企业牵头而自发形成。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基于3R原则实现物质流的重复循环利用,具体可在三个层次上加以实施:企业层次、(产业)园区层次和区域层次。其中,园区层次的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地理上集中,以便实现资源的统一供给,废弃物的统一排放,以及副产品的就近交易。而这往往意味着需要政府主导,一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关于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关系,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对于两者之间逻辑关系的基本认识是,通常在产业园区或集群中,会因企业之间存在物质交换而呈现共生状态

14、,即一个产业的副产品变成另一个产业的有价值的投入,一个过程的输出会成为另一个过程的原材料,由此能量流、物质流与废物流得以闭环优化,从而使产业生态化,实现了资源总投入的节约和废弃物排放的减少。从这一角度看,生态型工业园区同时实现了产业集聚和循环经济两方面的有效结合,从而保证可持续性的发展(参见Graedel,1996;Lowe,1997;Erkman,1997;Enrenfeld,1997,2003;Chertow,2000;Cohen-Rosental,2004;Rennings和Wiggering,1997;Sterr和Ott,2004;Baas和Boons,2004,等等)。国内学者从本世

15、纪初开始关注在产业园区中开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一些学者阐述了产业生态化作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选择的必然性(王发明,2005;冯云,2005;祝爱民,2006;陈柳钦,2006),并具体探讨了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网络的运作模式(王兆华和尹建华,2006;王兆华,2007;齐振宏,2008);孔令丞和谢家平(2004,2005,2006)以及冯薇(2008)等认识到循环经济与产业集聚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循环经济的载体是工业园区,而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创新能力,使园区具有“资源消耗减量化”、“扩充环境容量”等生态型特性。总体来看,以上研究形成两点共识:一是产业在园区内集聚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开展;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是现有产业集聚区的现实选择和升级路径。相对而言,这实际上仅仅探讨了两者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对于其另一个方面,即循环经济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推动则鲜有深入论述。这说明,尽管学界对产业集聚和循环经济的关系有了初步研究,但还主要集中于单向关系以及一般性的描述性分析,理论深度,特别是针对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本文认为,建立产业集聚和循环经济的互动机制和传导机制,有利于推进园区向生态化方向升级。理论上,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园区建设是互为促进的关系,即产业集聚于园区有利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即产业集聚是循环经济的原因;反之,在产业园区推进循环经济也有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