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势理论反思_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640970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9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均势理论反思_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均势理论反思_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均势理论反思_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均势理论反思_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均势理论反思_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均势理论反思_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均势理论反思_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研究1997年第3期 均势理论反思 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 何曜 任晓 一、 从方法论说起 国际政治理论面对两项主要的任务:揭示国际政治发展演变 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运用研究成果指导现实中的国际政治实 践。但必须强调的是,前者是第一位的,正如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 的一样,如果真的建立了一种科学的理论,自然具有指导实践的作 用。终不能为了现实政治的需要去寻找一种理论依据。这里必须 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为理论而理论,陷入一种概念的游戏,新奇的 术语层出不穷,却不能揭示事物的内涵,造成把简单的道理虚玄 化;或仅是一种资料的堆砌,变成一种历史的研究,而不能提升到 何曜: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研究生;任晓

2、: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理论的高度,更谈不上深究某种哲学基础。因此,特别要先强调方 法论的问题。 谈到方法论,不得不谈到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之间在方 法论上的联系和区别的问题。长久以来,由于本身的性质,自然科 学家在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 实实在在的显赫的成就。而社会人文科学家不免相形见绌。尤其 是在当今,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与道德伦理、 精神价值日益沦落 的二律背反似乎成了不可扭转的趋势。怀着美好的愿望,社会人 文科学家希望通过运用自然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为社会科学 研究开辟道路。这反映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就是通过运用建立数 学模型和量化分析等来研究国际政

3、治现象,并相应建立一套理论 概念。这种方式无疑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即它开拓了国际政治 研究的视野,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各种模型、 公式非常直观, 一目了然。但其中致命的缺陷也随之而来:过于简单化,绝对化, 束缚研究的深入拓展。因为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不可能像数理公式那样固定化的。如并非因素A变化,C就一 定变化;或A ,B两种因素起某种比例性作用使C发生变化。何种 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中起何等程度的作用是不可能用简单的公式来 表示的。更为重要的是,在特定时间环境中存在着的某种决定性 因素在另一时间另一环境中可能会完全无足轻重,或者是随着时 间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一种或几种新的因素。

4、广泛采用数理模型背 后的目的在于计量分析使研究不至于显得太玄奥,可以通过精确 的计算为理论研究提供方便,“然而,这(指计量方法)并不是唯一 的形式。定性描述能够按照它自己的方法同样求得精确。 ” 1 克 劳塞维茨也曾经指出:“抵抗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之乘积。即 现有手段的多少和意志力的强弱” 2。所谓 “现有手段有一定的 501均势理论反思 数量依据,包括双方的兵力、 武器数量等。但战斗意志如何量化 呢?对之作定性描述仍能得到明白无误的印象,如 “顽强、 缺乏战 斗力、 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等” 。因此笔者认为,从自然科学领域中 的这种方法借用必须慎重,否则恐怕并不能对国际政治理论研究 有实质性

5、的贡献。 “把产生于某一领域的概念具体地用于另一个 领域,这样做存在一种内在的危险性,这种借用尤其会造成社会科 学的混乱” 3。 “社会科学涉及精神过程的伴生作用 ,只能通过重 新体验来 理解,这当然是一种特殊的任务,完全不同于精确的自 然科学知识的公式所能解决或者想解决的任务” 4。 那么,难道在两者之间的研究方法上真的存在着难以逾越的 鸿沟吗?就如狄尔泰把理解(understanding)和解释(interpreta2 tion) 对立起来,认为对自然现象只能用解释,对社会人文现象则 只能用理解,这就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方法 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绝对对立起来了,否认了二者

6、间相互沟通,借 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5。那么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在何处呢 ?正 如自然科学是基于实践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也必须以此为基础。 那么在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实践就必须也只能是历史和现实的政 治,而且不能局限于近现代西方的历史。 “因为理论是从历史,而 不是从抽象假设的推断中得出规律的” 。 “唯有历史方法才能使我 们避免只根据某一体系的情况就作出判断。回到历史中去能使我 们不再倾向于把国际关系看成是始于中世纪末的,主要是西方国 家的活动。我们的研究必须包括非西方文明国家的国际关系,还 包括除了城邦国家或民族国家之外的不同时期的世界政治” 6。 但国际关系理论不是历史研究,不能囿于历史而必须超

7、越历史,这 就要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比较就是除了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 比较以外,是否还可以进行一种 “斜向” 的比较呢?如,一般大家都 601美国研究 习惯于在中国现代和古代(纵)或中国现代和西方现代(横)进行比 较,似乎忽略了如中国当代与西方近代甚至古代的比较,这恐怕对 于理解国际政治领域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有新的益处;分析是综 合的基础,高度分析必然为更高阶段的高度的综合奠定基础,中国 传统思维一般是强调综合,着重从宏观上考察。这虽然有从整体 上把握的长处,但经常产生不重视一个一个地作具体深入分析的 倾向。此外要努力探索支配国际政治变化的内在动力,作为一种 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可变因素。当然,每

8、个研究者的出发点不同,理 论上的多元化也不可避免。如以汉斯 摩根索,肯尼斯 华尔兹等 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学派以权力追求是国际政治的特征为其理论的 出发点,而以卡尔 多伊奇,莫顿 卡普兰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 则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考察国际政治,罗伯特 基欧汉,山 本吉宣等又以经济的相互联系来构建其 “相互依存论” 。这些理论 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政治理论。 本文则主要是从国际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来考察均势理论,认识均 势的本质。 二、 对摩根索均势理论的认识 在摩根索的代表作 国家间的政治 中,均势包含有四种不同 的含义 :(1) 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 ; (2)

9、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 (3)大体均等的强权分配 ; (4) 泛指任何强权分配。 7 他在关于均 势型式、 方法、 结构的论述都详细而严密。但所有论述的逻辑基础 实际上在整个第四编的作为一个引言性质的前两段中。为了以下 分析的方便,在此引用: 701均势理论反思 “若干向往强权的国家,各自试图维持现状或推翻现 状,必然导致一种称为均势的结构及旨在维持这种结构 的政策。我们说 必然 是经过考虑的。因为在这里,我 们再次碰上那个妨碍我们理解国际政治,并使我们陷入 幻觉的错误概念。这个错误概念断言,人们可以在强权 政治及其必然派生物均势与一种不同的,更好的国际关 系两者之间作一选择。他坚持认为,以均势

10、为基础的对 外政策,是若干种可能的对外政策中的一种,只有蠢人和 坏蛋才会选择前者而拒绝后者。 下文将表明,国际均势只不过是一个社会普遍原理 的特定表现而已,一切由若干自主单位组成的社会,其各 个组成部分所以具有自主性,就是由于这一社会普遍原 理;均势和旨在维持均势的政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 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它是个必不可少的稳定 因素。国际均势的不稳定,不是由于原理错了,而是由于 在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原理起作用的特定条 件。 ” 8 可见摩根索认为均势是国际政治现实中必然和唯一的结果。 虽然他也曾经认识到现实中不可能找到均势理论那样十全十美的 情况,但他仍然认为,“尽管现实有这

11、方面的不足,但还是应当把它 理解和评价为近似于理想的均势体系” 9。也即将此种模式作为 一种努力靠近的目标,这实际上是将均势绝对化。之所以得出这 样的结论,是由于在他看来,如果存在如上所述的社会普遍原理, 那么均势将不可避免,而且由于这个普遍原理的作用,均势对保持 国际社会的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国际社会保持稳定真的就 801美国研究 是因为保持均势的结果吗?而战争的爆发就一定是均势遭到破坏 了吗?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可以选择除了均势以外不同的外交政 策真的就是一种 “错误概念”? 请允许暂时保留问题的答案。先来看他推导国际政治均势的 逻辑过程。他也是先从一种普遍的社会均衡概念着手。 “所有这

12、 类均衡,都基于两点假设:第一,假定所要平衡的各要素对社会都 是必不可少的,或者都是有权存在的;第二,若这些要素之间不存 在均衡状态,一个要素就会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侵犯他们的利益 和权利,最终并可能破坏他们” 10。那么来看一下这个带有价值 判断的假设。为什么 “有权存在”?无非是具有自主性的主权国。 这种自主性并非一种抽象概念,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一切所谓的 自主性都因为特定单位与其他单位的联系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 制。具有最基础历史知识的人都明白,这种自主性在强国与弱国 之间的不对称性显得尤其明显;此外,对谁 “有权存在”?摩根索含 糊地使用了 “社会” 这个概念,是因为均衡概念本身就是从

13、自然科 学中借用过来的。而在国际社会中,这实际上涉及到不同国家的 价值标准问题。即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完全可以对某一单位的合法 性按自己的标准作出各执一词的解释。在这一点上混淆国内社会 和国际社会的差别是危险的。前者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背景中,在 统一的中央权威下是很容易达成共识的,而后者在文化价值观上 的多元性及无政府状态决定了这种差别的不可避免。关于第二个 假定则完全和他的 “国际政治必然是强权政治” 11 的总立足点密 不可分的。在这里,摩根索也是首先从其他学科中广泛存在的均 衡问题来推导政治均衡的;其次论述了美国国内如何通过分权制 来实现和维持这种政治平衡。最后的结论是 “美国宪法的制衡体 系

14、与国际均势的主要要素是共同的。换言之,同样的推动力量引 901均势理论反思 起了制衡体系和国际均势体系。不管两者使用的手段和各自实现 目标的程度有多大的不同,两种体系发挥同样的功能,以设法实现 各自的稳定性和各自要素的自主性” 12。可见他实际上是在努力 证明第二个假定的合理性。但此时又产生了两个问题:首先,正如 前面所说,自然科学的普遍法则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是否一定也具 有普遍意义呢?这一点在后面论述均势的实质时也许更加清楚; 其次,如果说国际和国内体系中的确存在 “同样的推动力量” 的话, 是指什么呢?不难看出,就是存在利益迥异的单位,它们为了保证 自己的稳定性和自主性要起来相互制约,因为按

15、照摩根索 “国际政 治即追求强权” 的逻辑,这种利益迥异的利益集团为了更大限度地 扩大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权力,而当其中某 一单位权力膨胀时,相应其他单位的权力就会缩小而利益必然遭 到损害。但是,如果说在国内社会中做到这一点还可以依靠中央 权威来在形式上有所实现的话,那么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缺 乏统一权威和国内社会是截然相反的,又如何实现这种权力分配? 难道摩根索对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之间在此问题上的巨大差别视 而不见?并非如此,他曾明确提到此问题:“而在国际上,共识微 弱,中央权威不存在,国际社会的稳定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自由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均势的作用” 13。可见他一方面

16、认为只有当均 势机制发挥作用时,国际社会各成员的稳定和自由才能有所保障, 而另一方面又认为各单位要保持自己的稳定性和自主性推动了均 势体系的形成,那岂不是陷入一种同义循环,到底何者为因?何者 为果?实际上他在 “对均势的评估” 一章中通过分析大量的欧洲历 史,认识到了均势存在的许多问题,其间许多论述堪称精彩,击中 要害。 011美国研究 三、 均势的实质 首先需要回顾一下历史。中国古代存在过六国合纵连衡抗秦 以及三国时蜀吴联手抗曹的状态,可以说已经具备现代意义上的 均势雏形;在古代希腊城邦国家间也形成过一种均势局面。主人 所欠缺的只不过是他们没有像近现代的一些政治家、 理论家那样 明确将其提出作为一种外交政策来推行而已,在实践中现代人并 不比古人高明多少。毕竟,正如休谟所言,“保持均势的原则是建 立在共同的理性和明显推理之上的” 14。因此 ,“这种国际政治的 分化组合方式与其称作均势,不如称为多国的不断变化的联盟体 系更为精确” 15。红衣主教沃尔西首先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