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任士英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640929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任士英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任士英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任士英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任士英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任士英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任士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_任士英(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史札记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 任 士 英 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 围绕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在中央朝廷与宫廷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角逐 , 中枢政局发生了重大动荡 。开元二十五年 ( 737)四月 , 在位二十余年的皇太子李瑛被废黜 , 此 后, 皇储之位虚悬达一年零两个月, 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六月宣布立忠王李亨为皇太子 , 而颇有 竞争力而且呼声甚高的寿王李瑁却没能进入唐玄宗选择储君的视野。那么, 唐玄宗在开元末年 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时, 何以取忠王而舍寿王? 其实, 学界早就注意到这一问题。陈寅恪先生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说: “玄宗何以舍寿王瑁而立肃宗为皇太子, 此为别一问题 , 非兹篇所 能论

2、及也” ,乃一笔带过 , 没有正面做答 。后来 , 他又从唐代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的角度重新提 出这一难题 , 认为李亨 “终能立为太子” , 是因为武则天以降武氏政治势力到开元 、 天宝时犹未 衰歇, 其生母杨妃是武氏姻亲 , 对其出生有恩的张说也是武氏之党的缘故 。黄永年先生的研究 认为陈寅恪先生的这一立论难以成立 , 并对武周以后的武氏政治势力的情况以及在开元天宝时 是否仍然存在做了有针对性的剖析 。赵永东先生也撰文指出陈寅恪先生的立论 “不足为训” , “即照 ( 陈寅恪)这一逻辑, 被立为皇太子的也应是寿王李瑁 , 因在亲族关系上 , 武惠妃较之杨 妃距离武则天要更近得多 ; 而且陈先生

3、还把李林甫算作武氏之党, 而李林甫当权之日 , 张说早 已去世多时 , 在李林甫这个最大的 武氏之党的拥戴下 , 玄宗自不应舍寿王而立忠王。 ”对 这一推论, 笔者还可再做补充, 如陈寅恪先生把开元时先后任将相的姚崇、 宋、 张说 、 张九 龄等人皆视为 “武氏之党” , 而张九龄却是在武惠妃倾动太子李瑛时最坚决的反对者, 当李亨被 选立为太子时, 张九龄已被斥出朝廷病死 。李亨得立为太子, 显然与张九龄等人是否为武氏之 党无关 。赵文认为唐玄宗在武惠妃死前之所以未册寿王为太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武惠妃 的政治品行并不完全信任 , 存有疑虑;二是寿王与太子李瑛被废死有涉 。这个观点无疑很有道

4、 理。不过, 若认为是唐玄宗对早已废死的王皇后的 “追悔之念” 抑制了确立寿王为皇太子的行 动、 认为李亨最终被选为继承人也是因为唐玄宗对王皇后的所谓 “追悔之念” 与王皇后对李亨 的 “抚养之恩” , 则解释未必恰切 。细绎此事因果可以发现, 继承人的选择不惟涉及朝廷宰相 , 也涉及后宫势力以及宰相与后宫力量的结合等 , 也就是说此事关涉当时中枢政局的若干内容 。 173 赵永东: 唐玄宗立李亨为皇太子之因试析 , 南开学报 1992年第 6期。 黄永年: 说李武政权 , 文史探微 , 中华书局, 2000 年, 第 220242 页;开元天宝时所谓武氏政 治势力的剖析 , 唐代史事考释 ,

5、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98 年, 第 119131 页。 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历史研究 1954 年第 1 期;并见 金明馆丛稿初编,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 第 67 页。 为此, 笔者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对陈寅恪先生提出的 “玄宗何以舍寿王瑁而立肃宗为皇太 子” 问题重加探讨。 一 李瑛被废之后, 唐玄宗为选择继承人颇费了一番心思。据 旧唐书 卷 10 肃宗纪 : “初 , 太子瑛得罪, 上召李林甫议立储贰 , 时寿王瑁母武惠妃方承恩宠 。林甫希旨, 以瑁对 。 ” 时任中 书令的李林

6、甫在唐玄宗向他征求储君人选时, 推荐寿王瑁是实情 , 但若说是 “希旨” , 并不是实 录。唐玄宗在重新选择继承人时, 从未向身边的人透露过个人意向 。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以 前, 就连近侍宦官高力士也不清楚唐玄宗的真实想法。在这种形势下 , 李林甫表明自己的政治 态度, 即使有讨好武惠妃的私心 , 也与他的中书令身份有关 。不过 , 有人认为李林甫开始为巴 结武惠妃作拥立寿王的台柱, 武惠妃死后 “态度有所变化” ,“狡猾的李林甫也就不必尽力保护 寿王” ,与事实也并不相符。据 旧唐书 卷 106 李林甫传 :“其冬, 惠妃病, 三庶人为祟 而薨 。储宫虚位 , 玄宗未定所立。林甫曰: 寿王

7、年已成长 , 储位攸宜 。 ” 说明李林甫在武惠妃 死后拥戴寿王的态度仍一如既往。按 , 武惠妃死于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 。显然 , 仅仅用巴 结武惠妃来说明李林甫拥立寿王的政治态度还远远不够。另据记载:“李林甫以寿王母爱 , 希妃 意陷太子、 鄂光二王 , 皆废死 。 ”也就是说, 无论是从当初皇太子李瑛被废 , 还是此后拥立寿 王瑁 , 都说明此时出任中书令的李林甫与皇位继承问题颇有干系。且不管李林甫的本意若何 , 仅此一端, 就不能不使唐玄宗认真对待宰相与皇位继承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自开元以来 , 无论 是对皇太子的政治权力还是对其政治生活的空间 , 唐玄宗都已经着手加以压缩与抑制。他

8、在废 黜太子瑛之际, 就是通过调整宰相集团成员中的中书令即以李林甫取代张九龄而实现的 , 他自 然不希望再看到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与中书令之间存在深厚的政治渊源。因为, 皇太子与朝廷宰 相之间的任何形式的政治联系 , 都会使皇太子获得政治发展与势力膨胀的机会与可能条件 。寿 王之所以没有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正是由于他与中书令李林甫之间存在一种不被现实皇权所 容忍的政治渊源 。皇权的政治需要不仅决定了皇位继承人的人选 , 也决定了宰相制度与宰相权 力的运作。唐玄宗在重新选择继承人时之所以舍寿王而另立他人 , 正反映出开元二十五六年前 后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些特征与基本面貌 。 另外, 唐玄宗之所以舍寿

9、王恐怕还有一点, 那就是他与宁王之间存在其他皇子所不具备的 深厚渊源 。寿王出生后即被送往宁王府邸, 尔后在宁王府生活了十几年, 由宁王一手抚养成人 。 送寿王到宁王府中举养, 是因为其母武惠妃所生二子一女, 皆襁褓不育 。至于是 “帝命宁王养 外邸” ,还是 “宁王请养邸中” , 抑或是宁王妃元氏 “请瑁在于邸中收养” , 史书记载不一 致, 但寿王在宁王府 , 元氏 “自乳之, 名为己子” 却是实情。正是由于他 “十余年在宁邸 , 故 174 历 史 研 究2004 年第 3 期 旧唐书 卷 107 玄宗诸子寿王瑁传 。 新唐书 卷 82 十一宗诸子寿王瑁传 。 新唐书 卷 76 后妃上玄

10、宗贞顺皇后武氏传 。 参见拙著 长安宫城布局的变化与玄宗朝中枢政局 兼及 “ 太子不居于东宫”,收入荣新江主编 唐研究 第 9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新唐书 卷 76 后妃上玄宗贞顺皇后武氏传 。 许道勋、 赵克尧:唐玄宗传 , 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第 322 页。 封建之事晚于诸王” 。 宁王位居嫡长 , 乃是唐玄宗的长兄, 文明元年 ( 684)时也曾为皇太子 。 剪除韦后之乱时 , 唐玄宗功大 , 宁王主动上表辞让储贰。唐玄宗即位以来, 表面上与诸兄弟相 处融洽, 实际上没有松懈对诸王的防范 。他把宁王等兄弟安置在紧邻兴庆宫的胜业、 安兴坊内 , 不时亲往诸王府邸

11、或派中使探看, 自非 “天子友悌”一言可以道尽。宁王于开元二十九年十一 月死后 , 唐玄宗特为其加册 “让皇帝” 之谥 。显而易见 , 唐玄宗并没有从政治上对居于藩邸的 诸兄弟有丝毫的轻忽 。那么, 要选择与藩王之间有如此深厚渊源的寿王瑁为皇位继承人 , 并不 符合此时唐玄宗的思想逻辑与政治策略 。因为, 唐玄宗不希望看到皇太子在政治上拥有任何可 能获得发展的条件, 更何况宁王当时仍然在世。 由于东封年 ( 即开元十三年)后设立十王宅, 唐玄宗诸子虽然分授边地都督或节度大使 , 但均系遥领 , 并不实任;诸王虽加开府, 却无府僚。若论及他们的个人才干与政治资本 , 客观 上讲, 无一有机会出人

12、头地者 。也就是说 , 由于唐玄宗设立十王宅 , 诸皇子任何风吹草动都处 于唐玄宗的严密控制下。像四子棣王琰的二位孺人密求巫者 、 书符置其履中以求媚之事 , 也为 唐玄宗得知 。虽然与棣王琰无关, 因涉嫌 “厌魅圣躬” 仍被囚于鹰狗坊内 , 忧惧而死。此事虽 然发生在天宝十一载 , 对于说明唐玄宗对十王宅的控制仍有意义。这就是说, 十王宅的设立成 功地阻止了诸皇子之间凭借个人才能进行政治上的经营。从目前所见的史料, 倒是有一件与李 亨有关的记载, 多少反映了十王宅中的忠王李亨的出格之处 。据记载 : 开元十八年, 奚 、 契丹 犯塞。六月 , 唐朝以十八总管兵进讨, 以李亨遥领河北道行军元帅

13、。大军出发时, “仍命百僚设 次于光顺门 , 与上相见。左丞相张说退谓学士孙逖、 韦述曰:尝见太宗写真图 , 忠王英姿颖 发, 仪表非常, 雅类圣祖 , 此社稷之福也。 ”张说之言显然有为李亨进行政治鼓吹的意图 。不 过, 这则史料疑点颇多 。开元十八年六月时的忠王李亨与十王宅中的诸王并无任何相异之处 , 张说自罢任中书令以后, 一度致仕在家修史 , 虽然开元十七年复任尚书左丞相, 他的政治影响 力已经是大打折扣 , 再说, 张说自开元十八年生病,“玄宗每日令中使问疾, 并手写药方赐 之” ,十二月即不治而终 。张说的身体状况能否仍然可支撑他进行这一系列的动作, 确实值得 怀疑。张说同样的一番

14、话在 资治通鉴 中则又记载为 “吾尝观太宗画像 , 雅类忠王 , 此社稷 之福也” , 与 旧唐书 肃宗纪 所载又略有不同 。有的学者也已经指出:“张说此说必为肃宗即 位后所伪撰 ,欲借张说之口宣示天命, 并标出于诸皇子间, 肃宗有特殊的形象 。 ” 只可惜 未作进一步的申论。 总之, 在唐玄宗选立继承人时 , 十王宅里的任何一位皇子都不会凭借政治资历的相对优越 或者显露出的政治才干在角逐中占据上风并当选。所以 , 即使是中书令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处于 极其优越的地位 , 李林甫在拥立寿王时也举不出可以说服唐玄宗与朝廷的理由。唐玄宗对李林 甫的提议虽然没有立即否决 , 也完全可以不予理睬 。同样的

15、道理 , 唐玄宗将要选择的继承人 , 也不会因为令人瞩目的政治才能折服朝廷百官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在太子李瑛被废之 后到重新立储, 费时竟达一年又两个月 , 而且还已是在武惠妃死后半年之久。 175 唐玄宗舍寿王而立肃宗原因考 林伟洲:灵武自立前肃宗史料辨伪, 第四届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台南:成功大学, 1999 年, 第 461 页。 旧唐书 卷 97 张说传 。 旧唐书 卷 10 肃宗纪 。 参见 旧唐书 卷 107, 第 3260 页;新唐书 卷 82 棣王琰传 , 第 3608 页。 旧唐书 卷 95 睿宗诸子让皇帝宪传 。 旧唐书 卷 107 玄宗诸子寿王瑁传 ;

16、新唐书 卷 82 寿王瑁传 略同。 二 在唐玄宗为继嗣不定而郁郁寡欢之时 , 宦官高力士提出的 “推长而立” 的原则成为最佳选 择。资治通鉴 卷 214 “开元二十六年五月条” 记载了高力士借关心唐玄宗的生活起居引出的 话题 : “ 高力士乘间请其故 。上曰 :汝 , 我家老奴, 岂不能揣我意! 力士曰:得非以郎 君未定邪 ? 上曰 :然 。 对曰: 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 , 但推长而立, 谁敢复争 ! 上曰 : 汝言是也 ! 汝言是也! 由是遂定 。 ” 高力士此刻提出立长 , 自然说明了他丰富的政治经验 , 反 映出高力士在唐玄宗政治中枢内的地位。不过, 这是否如黄永年先生所说是属于 “内廷与外朝 之争” 、 是 “已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