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礼貌培训(新增内容)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40732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礼貌培训(新增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礼仪礼貌培训(新增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礼仪礼貌培训(新增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礼仪礼貌培训(新增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礼仪礼貌培训(新增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仪礼貌培训(新增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礼貌培训(新增内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员工行为规范物业管理中的礼仪接待服务工作的宗旨是“宾客至上,服务第一。”“宾客至上”的核心是把以礼相待作为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在管理服务中讲究礼貌、礼节,使业主、宾客满意,给业主、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才能获得“宾至如归”的最佳服务效果。物业管理礼仪接待服务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礼节,讲究原则; 一视同仁,举止得当;严于律已,宽于待人。职业道德要求:1、敬业爱岗。勤奋敬业,积极肯干,热爱本职岗位,乐于为本职工作奉献。2、遵守纪律。认真遵守国家政策、法规、法令,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3、认真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努力提高服务质量。4、公私分明。爱护

2、公物,不谋私利,自觉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声誉。5、勤俭节约。具有良好的节约意识,勤俭办公,节约能源。6、团结合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同事的工作关系,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易与他人相处。7、严守秘密。未经批准,不向外界传播或提供有关公司的任何资料。服务意识要求:1、 文明礼貌。做到语言规范,谈吐文雅,衣冠整洁,举止端庄。2、 主动热情。以真诚的笑容,主动热情地为用户服务,主动了解用户需求,努力为用户排忧解难。3、 耐用周到。员工在对用户的服务中要耐心周到,问多不烦,虚心听取用户意见,耐心解答用户问题,服务体贴入微,有求必应,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仪容仪表要求:1、 保持衣冠整洁,

3、按规定要求着装,将工作牌端正地佩戴在左胸前。2、 工作场所不得穿短裤、背心、拖鞋。3、 女员工头发不做怪异发型,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不浓妆艳抹,不穿黑色或带花丝袜。4、 员工不得在大庭广众下化妆、挖鼻孔、搔痒、对人打喷嚏、打哈欠和伸懒腰。行为举止要求:1、 站立时,自然挺立,眼睛平视,面带微笑,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2、 坐立时,上身挺直,双肩放松,手自然放在双膝上,不得在椅子上前缩后仰,摇腿翘脚。3、 行走时,眼睛前视,肩平身直,双臂自然下垂摆动,男走平行步,女走一字步,不左顾右盼,不得与他人拉手,搂腰搭背。4、 在各种场合,见到上级领导或用户都要面带微笑,主动问好。5、 进入上司或用

4、户办公室前,应先用手轻敲3下,得到同意后再进入。进入后不得随意翻动室内物品。前台接待访客礼节流程:1、 业户来访。2、 工作人员站立。如正在接待业主或接听电话,需点头示意表示谦意,如:“不好意思,请您稍等一下”3、 称呼,入坐。前台工作人员首先是对来访者的称呼“早上好(下午好)或您好”“*先生”“*小姐”,不知道姓氏的直接问候“早上好或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吗?”4、 倒水。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帮助给访客倒水;5、 记录。对来访者需服务事宜进行记录;6、 记录完之后复述一遍给对方,并说“我们会尽快帮您处理跟进”,如记录事项本职工作完成不了,需请示上级,需说“*生或*小姐,不好意思,我所记录的

5、事项我本职工作解决不了,需要请示领导,我会在*日内会给您一个电话回复,您看行吗?“7、 业户离开。工作人员站立并说“*先生或*小姐,欢迎您的光临,如有需求也可电话通知我们,我会马上帮。您跟进”“再见”。注意事项:在服务接待工作中,要切忌使用“喂”来招呼宾客。即使宾客离你距离较远,也不能这样高声呼喊。而应主动上前去恭敬称呼。服务标兵服务标准1、 上班精神饱满,依公司规定着装,仪态大方,保持淡妆;2、 服务主动热情,用语规范;3、 投诉处理及时、准确;4、 各项回访按规定标准回访率及时;5、 能做好各类服务记录、发单、回访,保证无重大漏项出现;6、 各项信息与各部门反馈率及时;7、 档案管理规范,

6、业主资料重要项目指示填写率100%;8、 物业通各项数据保证及时输入,重要数据准确性100%;9、 不迟到,早退超过0.5小时;10、 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11、 月度考核评分95分以上;第三章 电话接听规范1、电话接听服务的基本原则:既要使打电话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又不对公司造成损失和危害。2、电话接听的规范语言:问候语句:如“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节日快乐”、“新年快乐”、“圣诞快乐”等。询问语句:询问打电话者时,口气一定要保持谦虚、客气、友好,语气要和蔼。要尽量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如:“请问先生您贵姓?”“我可以知道您的姓名和单元住址吗?”“请问,您需要我为您

7、做点什么吗?” “您的吩咐我已经记录下来了,现在复述一遍给您听行吗?” “请问,您可以留下您的电话号码和住址吗?”道歉语句:A、 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或失误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表示歉意,并尽力挽回公司的形象;如: “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很对不起,是我们没有给您解释清楚,产生误会,还请您多原谅。”B、 当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或对方还不能完全理解公司规定时,应先道歉再解释缘由,请对方予以理解及合作。如:“对不起,我们暂时还没有开展此项服务,如果您有此项要求,我可以向领导请示,我们尽力为您解决。”“对不起,总经理暂时不在,您是否需要给他留言呢?”“不好意思,打搅您了。”“对不起,我没听清楚,请您再重复一

8、遍好吗?”4、感谢语句:如:“谢谢您打电话来。”“感谢您的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研究并改进工作的。”“多谢您的提醒。”5、电话接听服务的基本程序:A、电话铃响两声后接听,一般最多不超过三声,应拿起话筒;B、致以简单问候,如“早上好”或“您好”,语气柔和亲切;C、报公司或部门名称,如:“客户服务中心”;D、认真倾听对方,如需叫他人,应请对方稍候,轻放电话后去叫人;E、如对方通知或询问某事,应按对方逐条记下,并复述或回答给对方听;F、记下或问清对方通知或留言的事由、时间、地点和姓名;G、感谢对方打来电话;H、等对方放下电话后,自己再轻轻放下电话。6、打出电话的程序A、先将电话内容整理好,以免临时

9、记忆而浪费时间。B、确认号码后向对方拔电话。C、待对方拿电话简单问候后,以同样的问候语回复对方。D、作自我介绍,如“*先生或*小姐,您好,我是翡翠绿洲物业公司客服中心”。E、使用敬语,说明要找人的姓名或委托对方叫要找的人F、按事先的准备逐条简述电话内容G、确认对方是否明白或是否记录清楚H、向对方致谢。I、再见语。J、等对方放下电话后,自己再轻轻放下电话。7、电话接听服务中的注意事项A、正确使用称呼;B、正确使用敬语;C、对容易造成误会的同音字和词要特别注意咬字(词)清楚;D、不要讲俗语和不易理解的专业语言;E、语言要简练、清楚、明了,不要拖泥带水;F、无论对方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尽量少使用幽默语

10、言以免造成误会;G、要尽量不失礼节地辨明对方的身份、姓名、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H、如对方实在不愿透露身份等,也不要失礼或怪罪对方。8、避免以下各种不礼貌现象:A、 无礼。如:“你不报姓名,我是不会给你接转的。”,“你有什么事就说嘛”等;B、 傲慢。如:“他正忙着呢,现在没空”,“不知道”,“不在”,“我已经说过了,明天再打来”;C、 有气无力,不负责任。如:“我也不知道他在不在”,“到哪儿去了?”答:“不知道”,问:“我等一会儿再打来吧?”答:“随便”;D、 急躁。即不等对方说完,自己抢话说且一口气说得太多太快;E、 独断专横。即不断地随意打断别人的叙述或位末等对方说完就挂线;F、 优柔寡断、

11、拖泥带水。即回答问题不清楚,犹犹豫豫,毫无把握;G、 不耐烦或出口伤人,态度粗鲁,语言生硬。如:“声音大点,你说什么?我听不见”,“下班了,明天再打。”9、转接客人或上司的电话A、转接电话时,一定要问清对方的姓名和单元。切记要重复确认转达的内容;B、在为客人或上司转接电话时,一定要等到双方通了话,再轻轻放下自己的听筒;C、接转了几次都无人接听,则每一次都要跟对方说:“对不起,请稍等。”D、清楚对方来历和用意时,先不要挂线,经请示后再处理。10、客人或上司在开会时的电话接听A、首先向对方解释客人或上司正在开会,礼貌询问对方是否需要留言。B、如有留言,应按电话备忘录的要求做好记录。C、如对方执意要

12、通话,应记下其基本资料,请对方稍等,随后将资料写在便条上送交客人或上司并等候吩咐。D、受话人正在会客时的电话接听E、首先应跟对方解释并询问是否需要留言或劝其过会儿再打来;F、如遇紧急情况,应请对方稍候,设法联系客人或上司以听其吩咐;G、若受话人正在参加重要会议,则应礼貌致歉,婉劝对方过会儿打来;H、上司或同事外出后的电话接听I、说明上司或同事的大致去向;J、说明大致的返回时间;K、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其他人代听电话或留言;L、如在办公室接到别人打给上司的电话而上司又不在,应避免回答“没有来”或“一直未见到”,“还未来上班”等,而应答复“他/她暂时不在办公室,有什么事可以代劳呢?”等等。11、公司内的工作电话A、如有事求见上司,尤其是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一定要先用电话联系,请秘书转告或安排时间;B、与同级同事联络也应先通电话,约定时间、地点,不要随便打扰别人;C、谈话结束时,一定切记轻放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