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4055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改变题设和结论,得到不同的数学模型,从而留下深入探讨的余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达到师生“互动” ,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兴趣带来成功,成功激发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采取适当的方式,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设置合适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调动学

2、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富有情趣,使学生真正乐学、成功。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的一种氛围。 一、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2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例如,为了引入“对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

3、手中的这张纸厚 0。083 毫米,对折 3 次,厚度不足 1 毫米,如果对折 30 次,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们纷纷估计,我说:“经过计算,厚度将超过 10 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学生们感到惊讶,甚至很多学生表示怀疑。于是列式计算:0。083230 。这时,我说:“计算 230 要费很长时间,很容易出错,如果学会使用对数,很快便能算出结果。 ”学生们急切地倾听。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情境。 二、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解决问题的前提,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

4、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如“ 相互独立事件”教学中,可以根据我国民间流传寓意深刻的谚语“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已知诸葛亮想出计谋的概率为 0.85,三个臭皮匠甲、乙、丙各自想出计谋的概率各为 0.6、0.5、0.4. 问这三个臭皮匠能胜过诸葛亮吗?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 3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

5、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如“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创设递进式问题情境要注意把握“度” ,必须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且要合理有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四.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思起于疑,有疑始有进。疑要有一定高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习亲身体验,感受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形成学生积极探究态度,提高探究能力,获取教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性的帮助下自主地、能动地实现数学学习再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的分析,合理恰当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4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情境问题”给数学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努力地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