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40191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8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 一、引言 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 传统的语言学注重形式,忽视语义,即使谈及意义,也认为语言形式的意义只能在语言内部结构中寻找,忽视了语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为语言符号和它们所指代的物质世界对象间不存在任何的理据性,两者之间是一种纯粹的任意性关系。因而,传统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研究的中心是语法,是对句法规律的探索,词汇附属于语法,服务于语法。基于这样的语言学理论,二语教学主要以语法教学为中心,例如语法翻译法,而交际法和任务法就是间接的语法教学,课堂词汇的讲解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认知语言,它不同于传统语言学

2、,它从意义出发,以意义为研究的核心,强调可以使用体验、范畴化、概念化、意象图式、认知模式、隐喻、转喻、识解、激活、关联等认知方式分析语言的各个层面,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作出统一解释。因而,使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把语言同客观世界以及自身的身体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范畴理论建立词汇网络 根据基本层次范畴所具有的特征,教师应该要把属于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作为教学的重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xx)规定的一般要求词汇4795个中就有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这些积

3、极词汇大部分就属于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因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这些单词的基础知识外,例如它们的读音,拼写,常用意义,也要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用法。这样才能将它们熟练地运用到听说读写译的实践中。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联想的方法建立起词汇内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从已知的基本范畴词汇出发,找出它的上义词、下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等。例如,利用“car”,找到上义词“vehicle”或“transportation”;利用“transportation”,找到下义词“Car”,“boat”,“train”和“plane”等等;利用“ear”,找到近义词“automobile”;利用“spe

4、edy”,找到反义词“slow”等等。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词汇网络从而把孤立的单词置于同一主题语境中。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增大词汇量,同时也有益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利用隐喻理论扩展词汇深度学习 (三)利用象似性理论加强词汇理据学习 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deSaussure)提出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任意性的符号系统,即语言符号和它们所指代的物质世界对象间不存在任何的理据性,两者之间是一种纯粹的任意性关系,并由此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语言学家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形式上,忽视语言结构的意义和功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功能语言学家以及认知语言学家的努力下,人们发

5、现语言在各个层级方面的特征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特征,人类的概念结构以及经验方式等存在很多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具有理据性。此后,皮尔士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理论才开始备受关注。皮尔士认为语言符号和它们所描述的对象之间存在一种象似关系。但是,语言中的象似性并非语言符号对客观物质世界镜像般的映照。这种象似性也表现出语言符号对人类自身内心感知到的世界的模仿,这个世界不再是纯粹的物质世界,它是已经被人类意识化的世界。 象似性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英语里的一些表音文字的理据性分析,主要有语音听觉象似,语音发音象似,语音联想象似等这几类表音文字。语音或者声音听觉象似性最典型的代表是象声词。

6、例如,英语中的“cuckoo”和“miaow”分别代表一种鸟和猫的叫声,又可以被看作名词词汇,分别指代杜鹃鸟和猫。语音学家还发现很多表音文字的语音中元音/i/总是表达出体积或尺寸“微小”的语义倾向,例如,“little”,“wee”(少量、一点儿),而元音/a/和/?/则往往倾向表达较大的体积或尺寸,例如“large”和“vast”(巨大的)。这类词汇象似性只能从语音发声方式中去感受,即为语音发音象似。英语中还有些单词中某些字母组合似乎含有某些特定的语义或语义元素。例如,以“fl-”开头的单词“flame”(火光)、“flare”(闪耀)、“flicker”(闪烁)、“flimmer”(閃光)

7、都有发光这样一个共同意义;而以“-ash”结尾的单词中,如,“bash”(猛击)、“brash”(攻击)、“clash”(冲突)、“crash”(撞碎)、“dash”(猛撞)等等都含有激烈,暴力和速度的意义元素。此外,词汇在形态上还存在结构象似,在语义上也存在隐喻象似。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发掘,总结这些语言符号象似现象。通过归纳语言象似性特点来教英语词汇不仅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词汇学习变得有趣,而且也能够通过类比与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构词汇网络,从而扩大词汇量。 四、结语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无论是在教学环境,课堂模式还是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不管对

8、大学英语课堂模式和教学内容做如何调整,词汇教学将仍是大学英语的重要内容。因此,把认知语言学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来参与学习,从而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从而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有效。 作者:钟健星 一、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思维从本质而言是隐喻的(Lakoff&Johnson,1980:3)。隐喻是概念系统中的一种跨域映射现象(Lakoff,1993:203);始源域的结构、关系特征和知识被投射到目标域上(Lakoff&Turner,1989:63-64)。“情”字因其复杂多变的含义,成为古今文

9、人墨客佳作里的高频字眼,但“情”无色无味,无形无像。因此对“情”的表达往往需要运用隐喻的手法,将事物特征投射到“情”这一难以捉摸的抽象概念上,使其更加具体化、明晰化。 现今有关情感隐喻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对特定情感隐喻的研究(K?vecses,1986;高秀平,xx);第二,对特定情感隐喻的跨语言横向对比研究(Aksan&Kanter,xx);第三,对特定情感隐喻的历时纵向对比研究(Ding&Noel,xx)。然而,不同情感隐喻之间的对比研究相对少见,同一字词所指代的多种情感的隐喻对比研究更不多见。基于此,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从900卷全唐诗中系统选取含“情”字

10、的诗句作为语料,以期回答下列问题:“情”字指代“爱情”“友情”“别离之情”和“思乡之情”这四种情感时的隐喻模式有何异同?这些异同体现了古人对上述四种情感的何种认识? 二、研究设计与语料 本研究语料均全唐诗中的诗篇,全唐诗共计900卷,收录诗篇超过四万余首。笔者从互联网下载全唐诗电子版,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诗篇与纸质版全唐诗(1999)进行比对,以确保语料的真实完整。同时,笔者运用“TXT切割合并器”对文本按实际卷数进行切割,生成含900份TXT文件的自建语料库,该语料库的库容(含标点)为3955880字。 随后,笔者使用许家金教授等研发的语料库分析软件BFSUPowerConc1.

11、0(许家金、贾云龙,xx)进行语料筛选。笔者选用PowerConc中的“Concordance”选项对关键字“情”进行检索,这样能将“情”所处的上下文一并检索出来,将“情”字放置于特定语境中,以便更好地识别有可能存在的隐喻表达。考虑到唐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因此笔者将与“情”字前后共现的字数设置为7。初步检索发现,含“情”字的诗句共有4378条,笔者选用PowerConc中的随机抽样选项,得到400条含“情”字的诗句。借鉴Chateris-Black(xx)隐喻批评分析法,逐条识读随机抽样语料,最终获得101条含隐喻表达的语料。随后,通过参考全唐诗鉴赏辞典(贺新辉,1997)以及部分汉语言文学

12、专业人士的意见,发现101条含隐喻表达的诗句中,“情”字主要指代“爱情”“友情”“别离之情”和“思乡之情”等情感(见表1)。 三、“情”字的四重情感隐喻分析 由表1可知,语料中“情”字指代频率较高的情感依次为“爱情”“友情”“別离之情”和“思乡之情”。下文结合具体诗句重点分析“情”字在代指这四种情感时所体现的隐喻模式。 (一)爱情隐喻 爱情是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也是诗歌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语料中“情”指代“爱情”的频率最高,共有39首诗体现该情感,约占总语料的38.61%。此外,爱情的隐喻模式也最为丰富,共有8类不同的源域,出现频率最高的源域是“容器里的液体”(见表2)。 液体因其物理特性,握不

13、住也抓不牢,但却可以放置于容器之中。爱情似液体,虽无法紧握,却可搁置心间,盛放液体的容器便是恋人的心,一个“含”字便可道出款款深情。例如: (1)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杨巨源杂曲歌辞独不见) (2)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张文恭七夕) 容器中液体量的积累会导致液体深度的增加。同理,情感投入的越多,爱就会变得愈加浓烈与深沉。例如: (3)情深争掷果,宠罢怨残桃。(郑鏦玉阶怨) (4)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相和歌辞相逢行二首) 爱可以是“容器里的液体”,亦可以是“江海之水”,更能突出爱意之深厚。例如: (5)云雨态,蕙兰心,此情江海深。(孙光宪更漏子) 爱也可以是可衡量的物体,基于隐

14、喻“爱是可衡量的物体”,人们可以对抽象的爱情进行计量,以更直观的角度展现“爱”的多少,“多”与“少”这组计量词汇也就频繁出现在人们对爱的描写之中。例如: (6)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关盼盼燕子楼三首) (7)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 空间上的长度单位也可用来衡量爱情这一概念。例如: (8)妾恨十年长独守,君情万里在渔阳。(崔液代春闺) 相对“多”“少”而言,长度单位更具精准性,“万里”一词用于修饰爱情时,更能凸显情感之浓烈。 “歌声”是语料中爱情隐喻独有的源域,歌声可婉转悠扬亦可高亢嘹亮。同样,爱情可平淡亦可热烈。歌声婉转动听,爱情温柔缠绵。例如

15、: (9)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李白杂曲歌辞夜坐吟) (二)友情隐喻 相对爱情隐喻而言,语料中友情隐喻的源域类型相对较少,只有3类,即可衡量的物体、容器里的液体以及变化的物体(见表2)。对友情的描述也可借用容器中液体的特征,如深度,亦可对其量化。例如: (10)谁言狼戾心能忍,待我情深情不隐。(司空图冯燕歌) (11)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李嘉祐送严士元)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常态,物体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喜、怒、哀、乐的交替,说明人类情感并非呆滞不变。友情这一情感亦不例外,朋友之间的情义可愈发深厚,亦有可能逐渐淡薄。物体不断变化的属性投射到友情之上便有了“友情是变化的物体”这一隐喻。例如: (12)生死交情异,殷忧岁序阑。(骆宾王宪台出絷寒夜有怀) (13)吟发不长黑,世交无久情。(杜荀鹤秋晨有感) (三)别情隐喻 语料中别离之情的隐喻模式与爱情和友情的隐喻模式有一定的重合之处,这一点主要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