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培养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39193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工业培养基.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发酵工业培养基.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发酵工业培养基.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发酵工业培养基.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发酵工业培养基.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酵工业培养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工业培养基.(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设计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M或动植物细胞 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 所需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 3.1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基本要求 必须提供合成M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 有利于提高单位营养物质的转化率 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 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 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 原料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质量稳定 尽可能减少对发酵中通气搅拌和氧传递的影响 尽可能减少产生工业三废物质 3.2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成分和来源 基本营养源 成分 水 生长调节物质 一、基本营养源 1、碳源: 凡可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 能源及合成菌体和产物所必需的碳骨架成分 的营养物质。 常用的碳源

2、有: 糖类、油脂、有机酸和低碳醇等 (1)糖类 糖类是最广泛的碳源,主要有、糖蜜、淀 粉 单糖:如G,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G(速 效碳源),但过多的G会存在G分解阻 遏效应。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糊精、淀粉、纤维素等。不能直接被 M利用,需先水解成小分子 糖蜜: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它是制糖工 业的副产物,主要含蔗糖,杂质较多 ()油脂类: 各种动、植物油 能利用这类碳源的M一般都有比较活 跃的脂肪酶。M利用这类碳源时所消耗的溶 解氧会增加,当供氧不足时,大量的脂肪 酸和有机酸中间体积累,会引起pH下降。 常用的油脂类有:豆油、菜籽油、棉 籽油、鱼油、猪油等。 ()有机酸 有机酸的

3、利用常会引起发酵体系pH上升 ,尤其是有机酸盐氧化时,常伴随有碱性物 质的产生,使pH进一步上升。 常用的有机酸有:乳酸、醋酸、柠檬酸 等。 如以醋酸盐为碳源时,反应如下: CH3COONa + 2O2 2CO2 + H2O + NaOH ()烃和低碳醇类 正烷烃以用于有机酸、氨基酸、抗生 素、维生素和酶制剂发酵中,甘油也常用 作抗生素生产和甾体转化的碳源。 、氮源:凡可构成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 来源的物质。 常用的氮源分两大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无机氮源 种类:氨盐、硝酸盐和氨水 特点: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快,所以也称之谓速 效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会引起pH 的变化 (NH4)2

4、SO4 2NH3 + 2H2SO4 NaNO3 + 4H2 NH3 + 2H2O + NaOH 无机氮源被菌体利用后,培养液 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 生物生理作用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 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胺,若菌 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 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正 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 发酵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有机氮源 来源: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氮源都是一些廉 价的原料,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 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 、蚕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 玉米浆是用亚硫酸浸泡玉米而得的浸泡液的浓缩 液,也是玉米淀粉生

5、产的副产品。 虽然主要用作氮源,但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核 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常用作为提供生长因子的 物质。 有机氮源成分复杂,除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氨基酸外,还含糖类、脂肪、无机盐及生 长因子。由于有机氮源营养丰富,M在含有 机氮源的培养基中表现出生长旺盛、菌丝浓 度迅速增加等特点。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这类物质一般在低浓度时对M生长和产 物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在高浓度时常表现出 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水 微生物细胞的含水量约占细胞鲜重的 7090%。 水对微生物的生理作用: 起到溶剂与运输介质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 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以水为介质才能完成 参与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 维持蛋白质等

6、生物大分子稳定的天然构象 水的比热高,热的传导性好,能有效地吸收 代谢过程中放出的热,并将吸收的热散发出去 ,避免导致细胞内温度陡然升高;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M通过水合和脱水作用控制由多亚基组成的结 构。 对于发酵工厂来说,恒定的水源是至关 重要的,因为在不同水源中存在的各种因 素对微生物发酵代谢影响甚大,特别是水 中的矿物质组成对酿酒工业和淀粉糖化影 响甚大。 水源质量的主要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 、可溶性固体、污染程度以及矿物质组成 和含量。 三、生长调节物质 、生长因子 M自身不能合成但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 机物质。有机氮源是这些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 多数有机氮源含有一些M生长不可缺少

7、的生长因 子。 、前体 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 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分子中 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 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苯乙酸:分子量136 前体使用时普遍采用流加的方法。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 长不利;前体相对价格较高,添加过多,容易 引起挥发和氧化;流加也有利于提高前体的转 化率。 、产物合成促进剂和抑制剂 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 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 它们通过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途径来调 节微生物的代谢,使生化反应途径集中在目 标产物的形成上,从而提高产量和

8、质量。 促进剂提高产量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原因是 多方面的。 各种促进剂的效果除受菌种、菌龄的影响外,还与 所用的培养基组成有关,即使是同一种促进剂,用同 一菌株,生产同一产物,在使用不同的培养基时效果 也会不一样。 如在酶制剂生产中,有些促进剂本身是酶的诱导物; 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 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也有人认 为表面活性剂对酶的表面失活有保护作用;有些促进 剂的作用是沉淀或鳌合有害的金属离子。 例如 巴比妥可增加链霉素产生菌的抗自溶能力 ,推迟自溶时间,增加链霉素积累。 谷氨酸棒杆菌生产赖氨酸时,加入红霉素 可提高产量25%以上。 如酵母厌氧

9、发酵中加入亚硫酸盐或碱类,可 以使酒精发酵受到抑制,而转入甘油发酵 M的培养基类型 合成培养基 按组成分 天然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分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孢子培养基 按用途分 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1、孢子培养基(也称为斜面培养基) 用途: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孢子或保藏菌种之用, 提供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 措施:培养基营养不能太丰富,碳、氮源不宜 过多,否则易长菌丝而少产孢子。 无机盐浓度应适量,否则影响孢子的颜 色和数量。 注意培养基的pH和湿度,并供给必要 的生长因子和微量元素。 生产上常用的有:麸皮培养基、大米培养基等 2、种子培养基 用途:供孢子

10、发芽、生长和繁殖大量菌丝体, 并使菌丝长得粗壮,成为活力强的种子。 措施:有较完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 充足的氮源和生长因子。 碳源和氮源应提供一些易于利用的成 分。 各种营养物浓度不必太高,有利于溶 氧,且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的成分应较 接近发酵培养基,以便种子进入发酵罐 后能迅速适应环境。 3、发酵培养基 用途:供菌体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产物。 措施: 碳氮源速效和迟效相互搭配,多用 迟效少用速效 合适的碳氮比,加缓冲剂稳定pH 添加菌体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和 产物合成所需的前体、促进剂和抑 制基等。 3.4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3.4.1、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原理 一般来讲,培养基的设

11、计首先是确定培 养基的组成成分,然后再决定各组分之间的最 佳配比。 ()菌体的同化能力 ()培养基对菌体代谢的阻遏与诱导的影响 ()合适的碳氮比 ()合适的pH 3.4.2、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培养基设计与优化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几个 步骤: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确定时必须考 虑的一些问题,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 分 ; 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最适的各培养基组分和 最适浓度; 最后通过多因子实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的 各种成分及其浓度。 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组分 单因子实验确定最适培养基组分及浓度 多因子实验(正交)进一步优化 第5章 发酵工业的种子制备 种子制备:也称为种子的扩大培养,是 指将

12、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 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 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 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 养物称为种子。 一、种子扩培的目的: 接种量的需要 菌种的驯化 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二、种子的质量要求: 总量及浓度能满足要求 生理状况稳定 活力强,移种至发酵后,能够迅速生长 无杂菌污染 三、 种子制备的过程 实验室阶段:不用种子罐,所用的设备为培养 箱、摇床等实验室常见设备,在工厂这些培养 过程一般都在菌种室完成,因此形象地将这些 培养过程称为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 生产车间阶段:种子培养在种子罐里面进 行,一般在工厂归为发酵车间

13、管理,因此形 象地称这些培养过程为生产车间阶段。 1、实验室阶段 目的:种子扩培到一定的量和质,根据菌种 的特点最终的培养物可分为两类: 对于不产芽孢和孢子的微生物,实验室阶 段的种子扩培最终是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 体,如谷氨酸的种子培养。 对于产孢子的微生物,获得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孢子。 培养基选择的原则: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是有利于菌体或孢子 的生长。 在原料方面,实验室种子培养阶段,规 模一般比较小,因此为了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培养基的原料一般都比较精细。 2、生产车间阶段 在生产车间阶段,最终一般都是获得一 定数量的菌丝体。 目的: 缩短发酵时间 有利于获得好的发酵结果 培养基选择的原

14、则 为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因此 培养基的选择应首先考虑的是有利于孢子 的发育和菌体的生长,所以营养要比发酵 培养基丰富。 在原料方面:不如实验室阶段那么精细,而 是基本接近于发酵培养基,这有两个方面的 原因: 一是成本 二是驯化 3、发酵级数的确定 谷氨酸:二级发酵 摇瓶种子 一级种子(小罐)发酵 青霉素:三级发酵 一级种子 (小罐)二级种子(中罐)发酵 一般由菌丝体培养开始计算发酵级数, 但有时,工厂从第一级种子罐开始计算发酵级 数,如: 发酵级数确定的依据 级数受发酵规模、菌体生长特性、接种量 的影响 级数大,难控制、易染菌、易变异,管 理困难,一般2-4级。 二、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1、培养基:质量、营养成分 2、培养条件:pH、T、通气和搅拌等 3、种龄和接种量 4、种子罐的级数 5、斜面冷藏时间 6、染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