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若干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38257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若干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若干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若干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若干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若干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若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若干(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若干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一)浦东新区青少年事务社工 陈文奕一、基本资料葛某,女,21岁,上海市浦东新区人,职校毕业,家住本市某路某号某室。葛某由于长期找不到稳定的工作而比较悲观,情绪低落,对居委有偏见。二、背景资料案主的父亲坐牢,还有三年才出狱,母亲改嫁。案主现和姑姑全家以及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姑姑以前开点心店,但现在身体不好而没有继续经营。姑姑夫妻俩没有退休工资,全家靠案主奶奶的退休工资和案主的低保费生活。二室一厅的房子有六口人住,家庭经济较拮据。案主本人享受低保,曾作过多份临时工,但都不长久。居委会安排其面试也没有结果,因此案主对居委会有不满。由于家庭贫困,案主家与邻

2、居的关系也不好。三、主要问题案主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拮据,案主又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一直做临时工,因此情绪低落、缺乏自信、悲观。案主虽然有姑姑照顾,但始终没有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温暖。案主对居委、对社会有片面、消极的看法。四、问题分析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案主得不到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因此自我评价较低、有自卑感。进入社会后一直做临时工,找不到稳定工作;寄居的姑姑一家也是感叹社会不公的弱势群体,这些都加剧了她的自卑和痛苦,并由此产生了对社会和机构的偏激看法。社工可以同时促使案主个人、案主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改变,使得案主和环境达到平衡。五、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法直接与案主接触并进行研究、诊断及治疗

3、等。案主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受到了心理、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这三者的互动作用决定了她现在的状况。六、工作计划目标:协助案主恢复自信,改善悲观情绪,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改变其对居委、对社会的片面看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具体计划:(一)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案主目前状况,舒缓可能会产生的不安与忧虑。(二)从客观现实与案主心理这两个方面为案主分析问题,鼓励案主先从临时工做起;协助案主建立自信。 (三)从社会方面为案主分析问题,鼓励案主多交朋友、变开朗一些。(四)改变案主读书无用的错误认知,鼓励案主多学习一些职业技能,并要从身边的资源和社会网络着手,同时还要主动改善与亲戚、邻居的关系。

4、(五)根据案主转变的情况,适时为案主提供职介所等机构的就业信息,鼓励其就业。七、服务实施第一节:初步接触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案主的情况。在和其本人及其姑姑的谈话过程中,案主和其姑姑曾泪流满面,为案主找不到一份好一点、稳定一点的工作而伤心,有失落感。案主也曾参加了一些单位就业前的培训,但培训结束后并未被留下来,以至其认为不但没有成功,白费精力,还浪费车费和饭费。由于是低保户,经济拮据,因此对于这方面的花费很在乎。案主认为读书无用,觉得要找一份好工作就要有社会关系。工作者支持案主想找稳定工作的想法,并舒缓案主的焦虑和不安。第二节:通过会谈,让案主明白,其首要问题是先要找到一份临时工。案主认为自

5、己要找一份临时性的工作是不难的。工作者分析临时工即便是不稳定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家庭的经济状况,从而为家庭减少压力,减轻负疚感,在工作之中也能建立自信;而案主期望的工作可以慢慢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等有了自己的收入以后,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增加自己找到期望的工作的筹码。社工进一步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透彻性的分析。如果单单在那里悲观、自哀自怜,而不去行动、去改变是没有用的,永远也不会成功。自信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靠自己努力去充实自我,给自己加分,然后会越来越有自信。要相信人是有自我改变、自我实现的能力。要使其了解到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是个人,也不是社会任何一个因素单方面造成的,而这种状

6、况也不是没有办法去改变、解决的。第三节:进一步鼓励案主走出内心世界,多交一些朋友,变得开朗一些,从朋友那里了解自我、了解社会、恢复自信,从而改变对居委、社会的片面看法。人需要获得周围其他人,尤其是朋友、亲人的称赞、帮助。第四节:改变其读书无用的观点,举实例来说明问题,鼓励其多参加培训,让其明白只有手中技能多,才能就业机会多。这个世界上也不是人人都靠关系生存。正因为没有关系,所以,只有更加努力才会不被淘汰。鼓励案主利用周围可利用的资源,提升自己的电脑操作水平。第五节:接触案主的家人,逐一有针对性地做工作,使他们更支持案主,帮助案主。根据案主情况和当时意愿,介绍职介所等单位的岗位信息给她,促使其就

7、业。 八、阶段成果案主的情绪已比较稳定、趋向乐观,并认同从找一份临时工开始、逐步减轻家庭负担和靠近自己的理想。其家人也愿意配合工作者,对案主更加关怀和理解。九、个案反思本案例很有典型意义。因为找不到稳定工作而产生悲观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得不到人帮助,很容易怨恨社会、走入歧途。可是,葛某的情况也有特殊的地方,就是她得不到父母关爱、寄居家庭也是社会发展产生的弱势群体,因此,心理、环境两方面都促成案主更悲观,想法也更偏激。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可以把直接法、间接法同时运用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案主面临的问题并非只有个人原因,周围环境(比如家庭其他成员、邻居、居委会)也存在需要改变的地方,只有个人和环境同时改

8、进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二) 浦东新区青少年事务社工 季幸钧 张保家一、基本资料叶某,女,1988年7月生,浦东新区人,初中文化。思维简单,性格内向,自理能力较差。有过情绪激动的行为,说谎行为较严重。二、背景资料案主自幼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但由于父亲再婚,案主不再愿意继续生活在一起,因此跟随母亲生活。随后,母亲也再次组成新的家庭,继父待她尚可。可案主还是住进了离母亲家不远的外婆家,一直至今。案主曾就读于某中学,文科成绩较好,有一定的文笔功底。从2003年案主在读初三开始,案主对于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开始不愿来学校读书。春节期间、开学报到时,案主两次拿着钱近一周未归家门。

9、主要活动就是去网吧上网,和一群社会闲散人员一起玩乐。老师多次联系家长寻求配合都未果。无奈之下,老师向花木镇青保办汇报了有关情况,请求帮助。三、主要问题案主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疼爱,性格孤僻、内向。加之其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同学们都远离了她,少言寡语的案主没有知心朋友。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温暖和教导,在学校中受到冷遇的案主开始习惯于说谎。在初三升学的关键时刻,她荒废了学业,并结识了一群社会闲散人员,沉迷于网吧中。案主的家庭系统功能失调。父母亲离异后对案主都疏于管教,虽然母亲也对案主的现状不满,但重组家庭的她没有积极地干预案主的不良行为。长期与外公、外婆居住的案主,缺乏和家人的必要沟通,在生活、学习上都

10、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四、问题分析问题确认:导致案主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变故。案主行为的偏差与其家庭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对于处于青春期的案主而言,她目前的支持系统十分薄弱。因此,问题解决不仅要重视案主的心理问题,还要帮助其重建其支持体系。家庭心理动力与社会环境因素:由于家庭的支离破碎,她从家庭中获得的心理动力不足。但外公外婆十分疼爱她,希望她能重返课堂,家庭关系能有所改善。同时,班主任老师一直在支持和帮助着案主,经常家访和电话联系家长,没有放弃过对案主的希望。这些都是解决案主问题的有利资源。此外,同辈群体对案主行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自身问题,案主与学校同学的互动不够,而与社会闲散人员的交往只会

11、使案主的问题加重。因此,要引导案主摆脱不良群体的影响,进入新的健康的群体。个人经历与行为特征:案主对是非分辨能力不够,自控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表现出焦虑、无助的情绪。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低,对自我的能力产生怀疑。接受协助的意愿与能力:虽然案主是在老师的引见下接受社工的帮助的,但她表现出了对于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解决问题过正常生活的期待。五、服务模式:问题解决模式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问题解决模式强调人类生活是一连串问题解决的过程。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面对问题,反复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以获致快乐、报偿、平衡和较好的适应。个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导源于无法适当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本案中,社工

12、的任务就是要协助案主解决一系列问题。因此,采用此模式把帮助案主解决现实问题作为案主工作的入手,使个案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且更具操作性。同时,把发展案主的人格看成解决问题的自然结果,这种新经验将促使案主改变原有的解决问题模式与人格系统。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亦可称为消费者模式,强调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解决问题的积极观点,以促使改变的发生,而避免局限于探求原因或是问题取向的讨论。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不以一个“模子”套在案主身上来进行诊断、比较或处理,而是要让每个案主选择目标、决定目标;协助案主达到改变目标,而不是将咨询理论强加在案主身上。该模式强调人们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们的缺陷;强调人们的成功经

13、验,而不是他们的失败;强调人的可能性,而不是他们的限制。整体而言,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精神在于这是一个包括改变、互动与达成目标的整体模式。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案主便已经开始改变的第一步,而这些改变都是发生在问题解决的目标范围中。只有朝向目标导向的谈话,才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所鼓励的。经由思考的方式、与案主对话的方式、建构解决方法的方式三者交互作用,可以反映出有关改变、互动及达成目标的概念。六、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协助案主解决一系列问题,改变案主原有的行为模式,改善案主家庭关系,帮助案主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服务计划: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收集全面的资料,寻求案主班主任的帮助,改善案主与其母亲的关系,

14、改善案主的交友情况,整合资源以帮助案主重返课堂和完成学业。七、服务提供首先从青保办处得到案主的基本资料,与同事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资料情况,社工首先争取案主班主任的支持。通过两次会谈,社工对案主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得知班主任已为案主办好了一切转学手续,教材方面也已经准备妥当。随后,社工开始与案主母亲接触以期对案主的问题答成共识、形成合力。经过面对面的会谈,社工与案主的母亲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沟通,最终与其母亲达成了一致的目标:希望案主重新就学。在老师、母亲的支持下,社工立即把转学证明转交给案主。起初案主还是对缺少教材心有不安,害怕学校生活。但经过社工与案主的几次会谈,帮助案主逐渐摆脱

15、消极观念的影响,鼓励案主继续读书,拿到毕业文凭,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案主本身就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指导。当与母亲关系改善后,她对学习表现的较为主动,对学校也逐渐恢复了兴趣。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案主答应第二天就去学校报到。为了杜绝案主重新与社会闲散人员交往,社工寻求班主任的帮助,鼓励班级的同学关心案主,帮助其恢复重返课堂的信心。案主重新回到课堂,完成学业。完成预定的服务目标可以结案。八、效果评估取得了一定成效。案主、案主外婆、案主班主任和社工一起高兴地到新的学校报到。案主本人换了新的环境,能够继续完成初三学业,心里非常高兴。案主的家人、班主任和同学都对案主重返课堂表示了欢迎

16、。九、跟进服务在基本结束服务后,社工继续保持与案主的联系:案主也答应及时联系,有困难会找到社工。在送案主去学校报到时,案主表示会努力学习,争取今年拿到初中毕业文凭。其情绪较之过去已经有了明显改变,笑容代替了忧愁,花季少女重新有了生机。家人也为她能继续上学而感到无比的高兴和欣慰。案主也答应会在需要的时候来找社工,并愿意与社工继续合作。十、个案反思关于青少年家庭环境的情况。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一个完整的家庭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对于缺乏一定判断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身心健康有所伤害,易导致在外界的干扰下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本案,社工呼吁:青少年工作有待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部门的衔接有待提高,学校与社工间的联系还应有待加强。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三)浦东新区青少年事务社工 陆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