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37865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题(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一、积累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笸箩(p)戏谑(xu) 怒发冲冠(un)B.天罡(n)骊歌(l)风流倜傥(zhu)C.秕谷(b)斑蝥(mo)无病而呻(shn)D.确凿(zu)拗口(o)乳臭未干(x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聊斋 悬念 猝不及防 出奇至胜B.肿胀 嘈杂 言简意赅 趋之如归C.骊歌 菜畦 人迹罕至 胜气凌人 D.书塾 蝉蜕 俗不可耐 刹费苦心3.下列各项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如果对任何事都一知半解,那我们一生都将一事无成。B.我

2、国处理恐怖活动的能力,令许多外国媒体刮目相看。C.他是个风花雪月的人,喜欢吟诗作对。D.王子涵同学趾高气扬地指挥别人干活,引来同学们的不满。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美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B.“红色记忆”“大别神韵”“振兴老区”“医圣遗风”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C.“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把中国农村生活的现实写得非常到位”一句中,“非常到位”作补语。D.“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情景出现在眼前”。5.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

3、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对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 但是 只要 B.所以 因此 只要 C.因为 因此 如果 D.所以 但是 如果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删去“随着”)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之所以”)C.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

4、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将“相当危险”和“施救的难度很大”互换位置)D.今年,全球各地纷纷出现异常天气。年初,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热浪滚滚,而英国却持续遭受严寒的灾难。(“灾难”改为“侵袭”) 7.下列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国演义明末清初罗贯中 B.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C.聊斋志异清朝蒲松龄 D.茶花女法国小仲马8.班级开展了“自我介绍与提问”的口语交际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推选的代表在全班作自我介绍的内容,请你针对不同的内容提一个得体且有意义的问题。(6分)(1)小文同学:我叫小文,是一个爱读书、爱音乐、爱幻想的女孩,我最大的愿望是长大后

5、成为一个音乐制作人,虽然我现在所学的知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下面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请大家给我点鼓励。 向小文提问: (2)小斌同学:我叫小静,性格外向,爱运动,最爱打篮球,而且我的个头高,耐力强,投篮命中率高,同学们都称我为“小姚明”,虽然我觉得当之有愧,但还是很开心。下面我将用篮球在原地做几个高难度动作。 向小斌提问: (3)小周同学:嗨!大家好,我是小周,大家一看我的体型,就知道我是属于营养过剩的那种,家人亲昵地称我为“肥仔”,其实我也非常苦恼,肥胖给我带来了很多烦恼:体育考试亮红灯,座位上要配一张特别的凳子,校服要特订我也为自己制订了无数的减肥

6、计划,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我忍受不了不吃之苦。不过,近几月我却减了3公斤,原因就是我改变了策略,坚持了跑步踢球,看来“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真是没错,我一定会继续坚持,请大家监督我。 向小周提问: 9.认真观察漫画,完成小题。(4分)(1) 在画中人物逝世的时候,举国哀悼,举世震惊。姚克和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合撰挽联一副以寄托哀思:“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请你把下联补充完整。(用正楷字体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2)漫画中的人物是 。(1分)(3)请赏析漫画的妙处。(2分) 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013题

7、。(17分)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节选)马克吐温夏天的一个吉日,叔父离家外出一周。行前他对我说,如果我愿意,可以好好编一期周报。天哪!我实在不想干这类事。希金斯是一家和我们对立的报纸的编辑,最近被情人抛弃。一天晚上,一位朋友在这个可怜人的床上,发现一张便条,上面写道,他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只有去跳贝尔河自杀。这位朋友急忙跑去,看见希金斯正涉水返回岸边。他决定不投河了。一连几天,镇里人对这事议论纷纷,而希金斯却未觉察到。我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便煞费苦心地写了一篇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还画了一组粗糙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用折刀刻在木制活字版的下方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金斯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手提灯笼,

8、一手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度。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由于对这种做法感到满意,我便到处寻找能够制胜的对象。我想,用猝不及防的恶作剧去攻击附近一家报纸的编辑,“看到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把这篇文章发表了,标题带有讽刺意味:“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然后,我又撰文狠狠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不仅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而且也由于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接着,我还有分寸地挖苦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此人当时小有名气,来自昆西,是个技艺高超的雇工裁缝。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

9、着迷。他每周都给报纸写一首新颖的“诗”,表达他的最新感受。我编的那一期,他写的押韵诗赠给的玛丽,当然,也就是赠给汉尼巴尔的玛丽,被登在显著位置。但这首诗发表时,我突然心血来潮,便在下方登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我们发表这样的东西,仅此一次;但希望戈登朗内尔斯先生明白,我们是在极力忍耐着的。从现在起,如果他要同汉尼巴尔的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那就应该选择其他办法,不要再利用本报专栏!报纸出版了。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第段中的“粗糙”,一是指插图简单;二是表现了“我”

10、对讽刺希金斯假自杀的做法考虑不周。 B.第段中的“有趣”指文中希金斯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度的假自杀行为令人觉得十分滑稽可笑。 C.第段中的“新颖”一词讽刺了“新来的外乡人”写的诗形式“新”,但内容却俗不可耐。 D.第段中的“刮目相看”是说“我”办的报纸有趣味、有刺激性,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1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的三件事。(6分) 12.文中,“我”的形象是怎样的?请至少概括出三点。(3分) 13.假如在班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需要你主办一份手抄报,你怎样编辑这份报纸?请结合选文内容来回答。(4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17题。(17分)经过一万

11、次单调,才能抵达骄傲 祥子 3岁的小女孩,光着脚丫,一声不响地站在地板上,对着正在舞蹈的姨妈杨丽萍。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让她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母亲却对她说道:“姨妈跳舞很专注,你这样会打扰她。”但小女孩就是不依不饶,每天深夜,她总会悄悄地从被窝里爬出来,躲在姨妈的屋门口揣摩。 “我不回大理了,我要留在北京,我要看姨妈跳舞,我要学会舞蹈,当一位舞蹈家。”小女孩这样对母亲说道,旁边的姨妈也哑然失笑。 谁都知道杨丽萍的舞蹈美得摄人魂魄,但她们没想到,还不到3岁的小女孩也能被吸引得心醉神迷,孩子的执着感动了姨妈。她说:“来,你也跳一段让姨妈看看。” 小女孩毫不怯场地来了一段难度不低的旋转。杨丽萍赞叹不已,惊奇地对妹妹说:“这孩子,简直比我当年还厉害!你看她转起来,就像一面迎风飘扬的小彩旗”因为这句话,小女孩有了一个靓丽的名字“小彩旗”。 每晚只要杨丽萍的舞蹈在二楼一开始,小彩旗必定悄然而至,坐在楼梯口看得痴迷,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小天鹅。 杨丽萍被孩子的执着打动了。 终于有一天,杨丽萍开始教小彩旗身段和眼神。跟着姨妈一学就是两年,小彩旗的舞姿越来越娴熟,开始渴望一试身手。 这年,杨丽萍倾心打造了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小彩旗也想上台参演。随姨妈回云南采风时,她在菩提树前双手合十许愿,还买了许愿灯。“姨妈,想不想知道我许的是什么愿?”小彩旗神秘地对姨妈说。杨丽萍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