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抓住细节,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祝福》教学体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3653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抓住细节,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祝福》教学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抓住细节,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祝福》教学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抓住细节,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祝福》教学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抓住细节,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祝福》教学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抓住细节,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祝福》教学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抓住细节,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祝福》教学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抓住细节,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祝福》教学体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抓住细节,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祝福教学体会论文关键词:细节祥林嫂价格比较肖像描写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祝福中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说明了文学作品的细节刻画是展示人物性格,表明作品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 鲁迅小说名篇祝福长期以来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幅,但此文篇幅较长,涉及内容较多,作品背景复杂,主题意蕴深广,加之学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了解甚少,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往往花时较多,收效却甚微,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笔者几次教学这篇课文后,经过认真钻研教材,发现不宜按通常的教学模式即从故事情节人手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再总结写作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容易陷人灌输式,学生理解消化有困难,

2、而对作品的具体内容反到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抓住小说的一些细节上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巧妙的设置间题,启发学生循着这些细节阅读课文,再牢牢抓住这些细节进行分析,这样便开通了由小及大,由浅人深,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通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细节人手,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挖掘出文章的主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溶艺术分析和思想分析于一炉,让学生得到有血有肉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试作具体说明: 一、为祥林嫂找名字 2我在本文的教学中,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让学生考虑“祥林嫂有真实名字吗?祥林嫂之类的称呼表明了什么?” 这一问题,学生初读课文时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难以回答,所以

3、学生会再带着问题认真仔细地去读课文。当然,课文中是没有祥林嫂的真实姓名的,经过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文中只有鲁四、祥林、阿牛、阿毛、贺老六。这些男人都有名有姓;而文中不仅是祥林嫂,连四婶、柳妈、卫老婆子这些女人都没有真实名字。为什么男人有真实名字,而女人却没有真实名字呢?这是因为在旧社会,中国男子普遍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政权、族权、神权。妇女除受三种权力的支配外还要受男子的支配,即夫权。所以妇女,特别是祥林嫂这样的下层妇女,其地位的卑微和命运的苦难便是不言而喻的,她们甚至享有一个自己名字的资格都没有。在鲁迅笔下,象样林嫂这样没有名字的下层妇女还很多,如明天中的“单四嫂子” , 风波

4、中的“七斤嫂”. 名字在作家笔下不过是信笔拈来的一个人物的符号,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名字是将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的必不可少的标识。而祥林嫂连这样的标识都没有,嫁给了祥林,她叫祥林嫂,如果是嫁给别的什么人,就叫别的什么“嫂” ,如果有了儿子,儿子会有名字,别人会叫她“什么什么妈” ,比如“阿毛妈” ,她永远都只能是别人的附属品,而没有独立完整的自我,这就是封建礼教的铁律。对于妇女来说,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祥林嫂的命运就正好体现了这种非人性的残酷:祥林死了,她在婆家失去依附,只好3来鲁镇做工,但还能卖钱,于是被婆家人强虏回去卖给贺老六为妻,贺又死了,好在还有儿子阿毛,她似乎还有一个立

5、身的依托,不幸阿毛又死了,她只好再度到鲁镇来做工。这不正是在封建礼教下妇女没有独立人格的体现吗?经过提问思考,学生对祥林嫂的命运悲剧,对封建制度的罪恶有了进一步了解,进而更好的理解了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二、为祥林嫂算经济帐 在阅读课文时,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提到钱的地方开列出一个清单。文中有六处提到了钱,按课文的先后顺序是: (1)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 (2)祥林嫂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3)祥林嫂的婆婆从鲁家支走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 (4)祥林嫂的婆婆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花的钱五十千,剩下的钱,十多千。 (5)捐门槛的价目,十二千。 (6)捐门槛的钱,十二元鹰洋。

6、清单中的单位不一致,所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根据注释以及清单中的(5)和(6)推断出一元等于一千文钱,这换算出的结果让学生大吃一惊,根据(1)所提出的城里的物价标准,清炖鱼翅一元一盘,再看祥林嫂的工钱,被卖的钱,以及捐门槛的4钱,就能让人认识到更深层的一些内容。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工钱是每月五百文,而且,此时的祥林嫂“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于“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 “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了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到祥林嫂被抢走,一共挣了

7、一千七百五十文,换算一下也就是 1.75 元钱,按照当时城里的物价,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工三个半月,挣到的钱还买不到两盘城里“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这一算,可使学生明白处于生活低层的祥林嫂命运的可悲。同样,对祥林嫂捐门槛的钱,在算经济帐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感到吃惊。 祥林嫂捐门槛的价目是十二千即 12 元,以她初以来鲁家的工钱来算,这些钱需一文不花的积攒两年,对这十二千,祥林嫂这次应有支配权了,不可能再像第一次来鲁镇做工那样被婆婆私吞了,她完全可以自己派上用场,可以置办一些衣物,买些东西,但她却把钱花在捐门槛上,而且“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里捐了门槛了。

8、”捐门槛这件毫无意义的事,对祥林嫂却是多么重要,可以看出柳妈描述的地狱景象给她带来的恐惧和痛苦,封建迷信思想的毒素在精神上侵蚀着祥林嫂。 通过算经济帐,使学生明白,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原因,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自然,在本文中作者的笔锋所向重点并不在于揭示祥林嫂物质生活的困迫,而是重在揭示她所承受的精神奴役。两5年的工钱用于捐门槛,是因为恐怖于柳妈所说的鬼话,这已经够令人惊心动魄了,而给予祥林嫂最后致命一击的却是祭祖时四婶那句不经意的话,血汗钱都拿去捐了让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祥林嫂觉得已经读了前世之罪,她幻想得到了封建礼教的认可,精神上获得解脱,祭祀时便坦然去拿器皿,但四婶却说“你放着吧,祥林嫂

9、!”原来她仍然被视为罪孽深重的女人,永远也无法卸下心灵的重负。文中写道“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睛窈陷下去,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 “第二天,不但眼,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怕黑暗,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不独也总是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这最后致命的一击并不是贫穷、劳累、疾病而是精神的窒息。 她最后沦为乞丐,是穷死的?老死的?病死的?都不重要了,因为她的心早就死了。她死于封建礼教,死于神权迷信,死于精神奴役,这种鲁迅所称为“软刀子”的悲剧,比直接的肉体的剥削压迫的“钢刀子”的悲剧更令人震撼。 通过为祥林嫂算经济帐,可以使学生对其所处地位有更直观的了解,特别是在现在

10、市场经济环境下。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祥林嫂精神悲剧的认识。那样低下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够令人同情了,而她心灵所承受的精神栓桔则更令人揪心。所以祥林嫂的解放不仅是要改变经济地位,更重要的是打破精神枷锁。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所写到的钱的地方,看似细节末枝,其实也别有深意。 6三、为祥林嫂形象变化找原因 祝福 一文中曾多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刻画,主要有以下一些文字: 初来鲁镇,年龄,二十六、七;服饰,头上扎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面貌,脸色青黄,两颊却还是红的;眼睛,顺着眼。 再来鲁镇,年龄,三十一、二岁;服饰,(同前述); 面貌,脸色青黄,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

11、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了。 捐门槛后祭祀拿祭品被拒后,面貌,灰黑,头发花白;眼睛,窈陷下去,直是一个木偶人。 临死之前,年龄,四十上下;服饰,手拄竹竿,下端开了裂,手提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面貌,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仿佛木刻一般;眼睛,只有眼珠的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四幅肖像画浓缩地反映了祥林嫂命运变化的几大波折,勾画出她悲苦的人生轨迹,即年轻守寡,外逃帮工,被婆家逼卖;再嫁再寡,丧夫失子,大伯收屋,重到鲁家;捐了门槛,仍被判为罪人;被鲁四赶出,沦为乞丐。 在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请学生找出四次肖像描写各在小说的哪个情节中?从这四次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12、变化?然后进行分析: 祥林嫂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的特殊打扮,铭记着她已经7受到的挫折和悲哀,这位丧夫的农家寡妇虽然尝到人间艰辛, “面色青黄” ,但毕竟年轻,生命力旺盛,所以“两颊却是红的” 。四婶在祭祀时仍不让她沾手,一声大喝,以致祥林嫂“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在鲁家做工以来,只要能通过诚实劳动换取最起码的人的生活,她就“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胖了, ”这是祥林嫂在文中出现四幅肖像中景况最好的一幅,然而命运却迫使她每况愈下,再来鲁镇“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表明其在再嫁再寡,丧夫失子的沉重打击下,身心倍受摧残,而“眼角上带些

13、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了。 ”这正是她在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又难以表达的外在体现。后来,她为了争取恢复到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用血汗钱捐了门槛,以为捐了门槛就可以赎罪,所以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殊不知,四叔仍认为她“伤风败俗” 、 “不干不净” ,四婶在祭祀时仍不让她沾手,一声大喝,以致祥林嫂“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通过“窈陷”显示祥林嫂心灵上的巨大创伤和所受到的致命性打击。尽管她不断挣扎,依旧冲不破封建社会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编织的罗网,争不到一个普

14、通人实际上也就是鲁迅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资格。而临死前出现的祥林嫂更是头发全白,脸色黄中带黑,与初到鲁镇两颊还是红的产生出巨大的差别,而“她的眼睛偶尔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个活物” ,表现了在长期严重8打击折磨下,她已陷人了极度的悲衰,内心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了,而当“她”向“我”发问时的眼光,则是她在长期的痛苦思索中所产生对灵魂的怀疑给带来的希望,当她这一点希望都无法实现时,就只有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告别人间了,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正是封建礼教逼死了祥林嫂。 最后让学生归纳几次描写内容对比,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经过讨论,大家认为,通过几次肖像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所吞噬的,更是对封建礼教无声的控诉。 总之,教一篇课文,为突出重点,提高效率,从细节人手,找出突破口,浅出深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