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程朱理学_课改网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634116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程朱理学_课改网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关于程朱理学_课改网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关于程朱理学_课改网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关于程朱理学_课改网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关于程朱理学_课改网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程朱理学_课改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程朱理学_课改网(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台湾教科书: “思想领域的开拓与发展” v古代学术的转变 v 先秦诸子的流派 v孔子与先秦儒家思想 v汉代的政治与思想 v魏晋思潮的激荡 v隋唐以降儒学的新发展 v清代思想与学术的动向 台湾教科书: 知识分子的兴起与发展 先秦时代士的兴起 秦汉知识分子 魏晋至唐代的知识分子 宋代至清代的知识分子 近代知识分子的兴起及救国途径 人生而自由, 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 (17121778)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若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

2、一旦人民可以 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 爱自然与真理的人。” 一、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主旨 v古代中国 v透过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史教学,使学生更 好的了解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的传统,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并在正确继承传 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v近现代中国 v如何冲破旧思想制度的束缚、走出封闭、学 习西方; v对西方的文化生吞活剥全盘西化是救不了中 国的,结合西方的先进思想,有所取舍、根 据中国的国情,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才 能改变中国的面貌。 v世界思想文化史 v使学生们能够吸收人类的思想文化精华,培 养现代

3、公民。 v正确看待异质文化,“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 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 v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一样,都经历了一个由 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继承与 发展,理解与交流,冲突与排斥。正是这样 的发展历程,造就了不同色彩而同样生机勃 勃的文化。 v参见 v赵文龙必修三的教学主旨 v历史课程网 2008-9-1 二、对于文化史新课标和新教材 的一些思考 v“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目标 (1)中,课标只提“知道诸子百家”、“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而对 老子这一重要人物及影响未做要求 v“中国传

4、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目 标(3)中,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 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表述过于简单 v“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目标(3)中,课 标只泛泛提出“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这等于将汉 乐府、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唐宋传奇等一批 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统统抛开不讲。 v“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目标(4)中,要 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 其艺术成就。”在世界各国中,我国古代戏剧 的发展应该说是最繁盛、最有特色的,而课 标只提了一个京剧,虽说后面带了一个“等剧 种”字样,但因它未做出明确

5、规范 v在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目 标(2)中,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只强调对“思想解放的影响” v“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目 标(1)中,课标只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 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但岳麓版教材增加了一 个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作为三民主义的哲 学理论基础。 v“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目标(2 )中,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 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这又 是失之过简 v“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目

6、标(3 )中,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 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 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过去的中学历史教 材从未提到过康德 v 参见 v连建平从历史必修三看高中课标与教材的 得失 v中国历史学科网 2007-7-17 三、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难点 v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v关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 v必修三专题一开列的学习要点是百家争鸣、 孔孟儒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学 的发展。 葛兆光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v这个脉络的建立,其实是建立一个儒学、理 学到反理学的传统,说明中国和欧洲一样 这是一个新的正统历史观念,可是,魏 晋玄学呢?在日常生活世

7、界中影响巨大的佛 教呢?道教呢?蒙元时代和清帝国中的民族 思想意识呢?难道真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就是 儒家独占的状况,就是这样两军对垒阵线分 明的线索吗?” 什么叫传统文化? v它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 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 的文化。 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 v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 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 、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关于儒家文化的地位 v世界人类责任宣言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定 为全球治

8、理的“黄金规则”。 v钱穆 论天人合一 :“下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 v池田大作21世纪与东亚文明:亚地区文化特征是 “共生性道德气质”,它“取调和而舍对立,取结合而 舍分裂,取大我而舍小我,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 之间共同生存,相互支撑,一道繁荣。这种气质的重 要源头之一是儒教,当21世纪宣告黎明之时,东亚不 仅在经济层面,甚至深入精神领域,定会为世人瞩目 ,成为引导人类历史的动力,被寄予极大的期待。” v2002年,温家宝访美,面对800名哈佛大学 的师生,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从孔夫子到孙 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贵品,许 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

9、仁 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 公。这些传统美德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 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关于孔子的核心思想 v关于仁: v许慎说文解字:从二从人 v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 v 论语颜渊 v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 ”不问 马。 v 论语乡党 关于仁: v对自己: v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v 论语为政 v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v 论语里仁 v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v 论语子罕 。 v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 论语雍也 v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关于仁: v对

10、他人: v:“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 v 论语为政 v“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v 论语雍也 v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v 论语里仁 v宋代朱熹注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v 论语集注卷二 关于礼 v“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 非也。” 礼记曲礼上 关于礼 v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v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 无所措手足。 v 论语子路 仁与礼的关系: v“孝弟忠

11、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 v 礼记冠义 v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v 论语颜渊 参考书目与网站: v原始材料:史记孔子世家、礼记、左传 v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2006-12-1 v 期刊:孔子研究 (双月刊 ,主管主办:中 国孔子基金会 编辑出版:孔子研究编辑委员会) v网站:中国孔子研究院网(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主 办) v孔子在线(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关于汉代儒学 v“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v 论语先进第十一

12、v孟子也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 v 孟子万章下 v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v参见中国历史学科网 宣朝庆(天津大学 ) 关于程朱理学 v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 系理学 v理气关系论: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万物皆有理,这就是太极(唯心论) v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 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 ,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 义思想 关于程朱理学 v理学的修养论:以本体为基础的关于个 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即格物致知、知先行 后区分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大

13、学,强 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强调仁是人的爱 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不仅 是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v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 践理论 v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关于儒家的知行观 v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阳货 v “须是识在所行之先。譬如行路,须得光 程颐遗书第三 v然又须先知得方行得,所以大学先说致知, 中庸说知先于仁、勇,而孔子先说知及之。” v 朱熹 语类卷十四 v“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 理也。” v 朱熹 大学章句 关于儒家的知行观 v明代王阳明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

14、入 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v 传习录上 v“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 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 由分也。” 传习录中 关于儒家的知行观 v参见 v薛富兴知行之间程朱理学悲剧命 运的个案透视 v中国读史网 v“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不图革命初成 ,党人即起异议,谓余所主张者理想太高 ,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 同志之士亦悉惑焉。 然而吾党之士, 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 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 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 而懈志也。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 艰,行之惟难之说也。 呜乎!此说者 予平生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 夫满清之威力,不过只能杀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