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341102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4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 2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一、(2016甘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扇子的学问 邓云乡 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 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 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 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 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3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 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

2、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 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 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 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 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 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 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 个性。 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 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 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

3、中素”之句。 4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 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 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 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 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 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 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 钱人。 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 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

4、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 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 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据说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 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 入民间。 5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 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 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 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 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

5、 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 洒金、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 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 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 6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三种扇子? 答案: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2.下面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羽扇是由羽毛制成的,它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 B.团扇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便于点染装饰,为古代年 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 C.素扇上面无字无画,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 D

6、.韵古斋出售的扇骨,荣宝斋出售的扇面,大都是非常考究的。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说明对象的能力。本文开篇从北京民俗入笔引 出说明事物,在段点明了说明对象:羽扇、团扇和折叠扇。继而 用并列结构介绍了三种扇子各自的特点。 C 解析:第段介绍素扇时这样的语句“素扇是工精料细的上等 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 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 7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3.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段话运用引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梁朝大文学家 江淹的话来说明团扇带有装饰性,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

7、 品,具有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十一 种。每一种的特征和作用都不相同。第段先介绍了团扇的制作 材料及缘由。然后用江淹的话“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来佐证,是 典型的引资料。引资料,也叫作引用,是在说明文字中通过引用一 些固有的资料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8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4.辨析第段、第段中加点词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段“据”字说明“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是有确切依据 的,第段“据说”说明折扇由宫中太监仿制到后来传至民间只是一 种推测,两词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

8、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是一般说明文语言的共同 特点。所谓准确是指说明文在语言表述时力求与客观事实一致。 当对说明对象的一些信息不十分确定时语言表述应当严谨,这也是 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体现。 9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5.下面这段话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面比较恰当?为什么? 唐朝诗人王建调笑令中“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以及杜牧 七绝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 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诗句,把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描 绘得活灵活现。 参考答案:放在第段之后。第段说团扇既“可以增添主人无限 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少

9、女活泼天真的个性”,而这段文字描 绘的恰是“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结构的把握能力。所给材料内容是古人在 文学作品中涉及的使用团扇的情景。这些情景与第段介绍的团 扇用途一致,可以放在第段之后作为具体例子。 10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二、(2014甘肃兰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皮 影 戏 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 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 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 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10、”。据史料记载,中国 的皮影艺术从13世纪的元代起,就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传入 亚欧大陆的许多国家。歌德、卓别林等世界知名的艺术家,都对中 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 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11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皮影人物及道具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的。以牛皮和驴皮作原 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 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 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幕布上的影子显得晶莹 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

11、两 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 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 的动作。 12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 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自地方音乐的 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如在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的皮影流 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等十多种,曲牌也非常多。演员在演唱时, 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 听。而河北、北京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分别吸取京剧大鼓、梆子 和民间歌调的精华,又形成了不

12、同的流派。其中,河北唐山地区皮 影戏的掐嗓唱法更是十分独特。 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 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 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 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皮影表 演人才,最终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13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 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 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

13、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十分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 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 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14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1.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作用的分析能力。某一内容出现在不同文 体、不同位置,其作用也有所不同。在说明文中,某一内容出现在 文章开头,其作用一般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总领 全文等。就这道题而言,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是读者熟悉的、

14、 感兴趣的,因此,具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开篇写小兵张嘎 中胖墩的父亲是耍皮影戏的艺人,接着介绍皮影戏的“诞生”等,自 然地引出了说明对象皮影戏。 15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2.文章第至第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参考答案:制作材料,唱腔流派,表演技艺,演出优势。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梳理及概括能力。首先细读文章第段,找 到各段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开头,也有的在结尾,或中 间位置。本文第段的中心句都是段落的首句。找到段落中 心句,再从中心句中摘取有关“皮影戏”某一方面知识,且具有概括性 的词语进行重新组合即可得出答案。

15、 16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皮影戏 的音乐和唱腔吸收地方音乐精华,形成了众多流派。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 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下定 义、摹状貌等。判断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方法各自的特点来进 行。说明方法的作用要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并答出说明了事 物怎样的特点。“如在陕西、山西十分独特”这一部分,“如 ”是“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标志,由此可判断该段采用的说 明方法是举例子

16、。运用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在于具体说明 了本段中心句第段首句中的一部分“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 自地方音乐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 17 考题体验感悟方法技巧指导考法互动研析即时训练巩固考题体验感悟 一二三四五 4.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参考答案:不能去掉。有“之一”一词,说明这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 种,去掉后就变成了唯一的原因,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回答这类题可采用 以下答题模式:不能删去。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删去了 “”词,全句的意思变成了,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就 本题而言,要在明确表态之后,指出“之一”具体说明了什么,如果去 掉,句子的意思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