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634071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模块化生产实现的组织架构研究 姓名:韩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产业经济学 指导教师:闫星宇 2010-01 I 摘摘 要要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共同推动下,西方发达国 家的企业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小批量、个性化的大规模定 制,产业组织结构逐渐显现出纵向分离的趋势。随着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兴起,模 块化的组织结构正在成为适应组织纵向分离后企业间广泛合作的新的产业组织 形态。模块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制定一定的联系规则,对复杂系统或过程进行分 解和整合,进而对其实现管理和操作。目前,模块化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是 新产业结构的

2、本质。本文正是以模块化和模块化生产理论为基础,构建出较为完 整的支撑模块化生产的组织结构, 对各企业基于自身核心能力的角色扮演和互动 关系进行全面剖析,为企业竞争行为的选择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参考。 本文第一章为引论,同时梳理了模块化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在此基 础上较为完整地构建出实现模块化生产的组织形式: 将整个系统内成员进行角色 划分和功能定位;通过相同标准体系、同一产业不同标准体系以及不同产业不同 标准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各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并多方面论证这种结构良好的市 场效应。第三章基于上述组织框架,主要分析了系统集成商和模块供应商外包形 成的机理以及产品概念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的外包

3、实现形式, 并运用委托代理相关 模型设计系统集成商外包合同,控制其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在前文理论分析的基 础上,第四章从两个方面提出产业模块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一方面,应多方 着力,促进产业模块化组织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在产业模块化的过程当中, 还要加强系统集成商(核心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提高模块外包能力,从而能 更好地形成模块化的组织结构,促进产业的结构升级与发展。 关键词:模块化;组织;外包 II ABSTRACT Under the impetu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roduction

4、 of Enterprise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transferred from Large -scale production to mass customization which was Customer-Centered, small -batch and personalized, s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revealed the trend of vertical separation. With the rise of modular production, the organ

5、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modular has being a new Form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which fits for the Extensiv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By separating and integrating modules according to special design rules,it can manipulate complicated systems and processes. Modularity now is the nature of t

6、he new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widely used in social prod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competitive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and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his paper builds up a relatively complet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modular production, and also analyzes

7、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enterprises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hapter 1 is introduction,including the theory of modularity. Chapter 2 constructs an organizational forms to support modular production:to make a functional orientation between members in system; analyze interactions from the aspe

8、cts of the same standard system, different standard system in the same industry or in the different industry,and then argue that it has a good market effect . Chapter 3 main analyse the mechanism of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Integrators and Module Suppliers,the diverse forms of outsour

9、cing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formation of product concept,at the same time ,using principal-agent model to design systems Integratorss outsourcing contracts so as to control the risk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outsourcing.Chapter 4 proposes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bout carrying out modular

10、ity in some industries from two aspects,which are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bove. On the one hand,many advises should be proposed to formate the structure of modularity;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ystem integrators should raise the level of contract mana

11、gements to improve their utsourcing capabilities.All the above can formate the structure of modularity better,and promote the upgrad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es. KEY WORDS: Modularity; Structure; Outscouring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

12、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引论引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产业组织形态的演进是企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西方发达

13、国家二次产 业革命以后, 由于市场需求容量的急剧扩大以及交通运输、 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以大规模生产为特征的福特制生产方式逐渐在西方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 资本密 集型工业要求企业实行多功能、 多部门的纵向一体化生产。 这种产业组织形态持 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的共同推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转向了以客户为中心、 小批量、个性化的大规模定制。从本质上看,大规模定制具有“持续创新敏捷 制造” 的特征, 纵向一体化的层级制组织结构显然已经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的多样 化需求。因此,传统的纵向一体化企业纷纷将业务“归核” ,将非核心的

14、业务分 离出去, 企业之间形成了为互利共赢而展开交易和合作的新型组织结构。 随着模 块化生产方式的逐渐兴起, 模块化的组织结构正在成为适应组织纵向分离后企业 间广泛合作的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模块化组织的研究能够为产业结构的升级、 市场中企业的竞争行为提供有益启示。 模块化是一种能够把复杂系统简单化的有效的处理方式, 是指按照既定的规 则或标准, 将复杂系统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子模块系统, 或者把若干子模块系统集 成为最终产品系统, 从而使得模块群与系统能够并行演进的过程。 模块化并非一 个新的概念, 其历史与工业化的历史一样久远: 工业化意味着劳动分工和标准化, 这为模块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然而,

15、在漫长的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模块化的发 展却较为缓慢。模块化在现实中的应用最初是在技术设计领域。IBM 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率先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战略,进而引致出硅谷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此后,模块化被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业,如传统产业(汽车产业)以及现代服务 业(金融服务业)等,对现代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模块化生产不仅仅指各子模块系统的生产,同时也强调在此基础上的整合, 其看重的是整个系统的融合和演进带来的效益。 因此, 为了更好地实现模块化的 生产方式, 有必要对模块化组织进行整体架构, 对各企业基于自身核心能力的角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色扮演和企业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全面

16、剖析, 确立企业竞争行为, 理清企业之间关 系,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这也正是本选题研究的重点。最后 鉴于前文的理论研究提出有关产业模块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1.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从理论上看,本文以模块化生产理论为基础,对 模块化系统内部角色进行分类, 从相同标准体系、 同一产业不同标准体系以及不 同产业不同标准体系三个方面阐释三角色之间以及三角色内部的竞合关系, 构建 出较为完善的模块化组织结构, 并多方面论证了这种结构的市场效应, 为模块化 生产搭建完整的组织平台。 在研究不同定位的企业外包合同设计时, 开创性地将 外包过程划分为产品概念不成熟时期和成熟时期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弥补了 相关文献的不足。 从实践上看, 本文详细研究了模块化系统中成员企业之间的合 作与竞争关系, 从立体的多为层面为市场中的企业定位、 竞争行为以及产业结构 升级提供参考; 对系统集成商模块外包合同的设计能够有效控制外包风险, 为企 业利润最大化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和指导意义。此外,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