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33938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措并举-促进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措并举-促进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措并举-促进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多措并举-促进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多措并举-促进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措并举-促进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措并举-促进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措并举,促进电源电网的协调发展摘要:通过我国与发达国家发电装机、发电量、能耗的对比,结合国内各省电价等相关数据,分析了当前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利用接入费价格杠杆调整电源合理布局;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跨大区资源配置能力;发展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降低煤电比例;运用价格弹性,大力促进节能降耗;完善电价形成机制,使电价正确反映成本、调节市场需求,促进电力工业协调健康发展。关键词: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1 引言中国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正经历着打破垂直一体管理的市场化改革,2002年组建了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实现网厂分开,随着国

2、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源和电网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2 电源电网协调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2.1 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煤电比重过重电力改革之前,在电源侧我国已形成多家办电的格局,除五大发电集团外,地方、外资及企业或个人都可投资发电项目,再加上多年来政策对发电的激励,发电装机从2002年的35657万kW增长到2007年的71822万kW,年平均增长7233万kW。2007年我国发电装机及发电量情况见表1。世界各国2007年发电量及不同能源发电量比重对比情况见表2。表1 2007年我国发电装机及发电量情况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其他合计容量(万KW)14

3、823556078854208771822占比()20.6477.421.230.590.12100发电量(亿KWH)47142720762957.138.132644占比()14.4483.351.930.180.1100 表2 世界各国2007年发电量及不同能源发电量比重对比 单位:亿千瓦时发电量煤水油气核其他中国3264483.3514.44-1.93 0.29美国4372249.375.731.8621.0819.142.83德国629349.423.221.5211.8422.3311.66法国56444.9110.311.094.0277.921.76 日本1144228.226.

4、5915.3224.5823.682.23韩国308844.560.835.1916.5832.680.16印度744168.3215.274.238.342.501.34俄罗斯995817.9517.602.4545.9715.710.32从我国资源蕴藏量来看,水能、煤炭、风能、铀较为丰富,油、气资源不足,在常规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约占86.8,占支配地位。资源分布不均,煤炭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等六省;可开发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风能储量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储量相对较少,煤电装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近几年,煤炭供应量、运力不足引发的“电煤之争”、运输瓶

5、颈突出,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加重,燃煤机组大量增加,既有资源分布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政策方面、技术和建设成本方面的原因。2.2 经济高速增长,节能降耗潜力巨大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世界第十上升到第三,超过德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大经济体。从2002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10.8,而能耗依然比较严重,2005年我国与发达国家能耗对比见表3。表3 2005年中国与发达国家能耗对比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单位产值能耗(吨标准油/千美元)0.910.2140.1060.1770.1430.1920.332单位产值电耗(千瓦时/美元)1.

6、230.370.2110.3000.2290.3360.588由表三可以看出,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美国的4.6倍、日本的8.5倍、德国的5.1倍、韩国的2.7倍,我国单位产值电耗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5.8倍、德国的4.1倍、韩国的2.1倍。说明我国的节能潜力巨大、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既需用好技术政策也需用好经济政策。2.3 电网快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能力仍显不足从1949年到2000年,我国电力工业基本建设投资10506.86亿元,其中发电工程投资7748亿元,占总投资的73.7;电网工程投资2758.56亿元,占总投资的26.3,电网投资占发电投资的35.6。“十一五”期间,全国发电装机

7、预计投产4.6亿千瓦,2006、2007年各投产1亿千瓦,2008年投产7900万千瓦,预计后两年年均投产9000万千瓦。随着电源的大规模投产,电网滞后于电源建设的局面将更加突出,应加大电网建设投入,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实现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1998年城乡电网改造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电网建设投资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电网工程投资首次超过发电工程投资,电网得到快速发展,除西藏等局部地区外基本实现了全国超高压联网。目前,我国输电技术仍以500千伏交流、 500千伏直流为主,受输电经济距离和容量的限制,跨区优化资源能力仍显不足。随着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示范工程的成功投运和我国特高压

8、输电技术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特高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经济性好、占地少、环境损失小的优点将加速形成覆盖全国的坚强电网,实现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4 电源布局与电网规划的协调需加强随着网厂分开,由于电源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与电网投资主体的单一性、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管理体制以及地方税收等因素的影响,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衔接不上,电源领域存在争抢资源、无序建设的现象。电网规划跟着电源规划调、电网建设跟着电源建设跑的问题突出,导致电网建设投资增加;电网运行中局部“南电北送”“东电西送”不合理潮流引起网损升高;等等,都将造成电力工业整体效率下降。2.5 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尚未形

9、成200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362号),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电价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办法中规定:独立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根据发电项目经济寿命周期,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和依法计税的原则核定;电网输配电价按“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计税”原则制定;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及政府基金四部分组成;上网电价与燃料价联动(煤电联动)、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除政府招标上网电价和新能源上网电价外,同一地区新建发电机组上网电价实行同一价格(标杆电价);政府基金包括三峡基金、可再生能源附加、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2

10、00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各省级电网销售电价和输配电价标准见表4。表4 200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标准表 地区销售电价输配电价元/千千瓦时元/千千瓦时京津唐525.32 156.18 山西408.63 123.47 河北440.92 95.28 山东478.48 90.59 上海649.60 196.76 浙江569.28 111.52 江苏590.13 160.75 安徽503.37 126.54 福建490.13 113.65 湖北516.75 154.25 河南429.24 82.70 湖南496.41 149.60 江西506.82 126.29 四川465.7

11、6 147.08 重庆507.04 173.80 陕西420.74 123.80 甘肃356.65 129.22 青海291.43 108.75 宁夏358.72 130.83 新疆417.13 193.58 黑龙江482.22 160.78吉林485.62 136.24 辽宁508.55 151.05 广东681.90 180.93 广西449.70 111.57 云南392.33 140.36 贵州377.29 95.01 海南615.23 215.44 内蒙西352.61 97.68 由于竞价上网仅仅在局部试点及接入费尚未实行,常规发电上网电价多采用标杆电价,不能正确反映供需状况,盲目建

12、设发电项目,造成燃煤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大幅下降,即使燃料价格不涨,燃煤发电企业的利润水平也会下降。2006年全国平均输配电价水平为每千千瓦时137.15元(不含损耗,下同),其中: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为每千千瓦时133.22元和159.29元。2006年全国平均销售电价(含税,不含基金及附加)为每千千瓦时512.21元。平均输配电价占销售电价的比重为26.8,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保持50以上的水平(德国65.8、英国58.1)。近年来,由于煤电联动不及时加上发电企业自身消化30,导致大部分燃煤电厂亏损。销售电价中居民电价低、一般工商业电价高,农业排灌电价、化肥行业电价、贫困县优惠电价等低于上

13、网电价,存在交叉补贴和转移支付机制,电网公司成为投资大、收益小的公用性企业。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不及时,特别是2008年8月上网电价调整导致电网企业整体亏损,负债率持续攀升,发展能力不足。3 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3.1 加快发展核电,积极开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核电是技术成熟又可大规模提供电力的洁净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严重污染物排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世界各国核电比重:法国78%,美国20%,德国22%,日本23%,韩国32。据国际研究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将实现翻倍。美、俄、印等国将大力发展核电,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核电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积极研究大风

14、电基地并网运行技术,大力推进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输煤输电并举,实施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风电基地建设。在“上大压小”的同时,在非产煤区域限制煤电发展,适度发展燃煤热电联产。逐步降低煤电比例,减轻资源开发、运输及环境压力。 3.2 释放价格调节能力,促进节能增效在用好综合政策的基础上,特别要用好价格政策。从短期看,能源、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然而从长期看,能源、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会大得多。我国居民人均年电费支出水平相对较低,占年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小。2007年,居民人均年电费支出约为122.8元,占人均年消费支出的1.75,约为人均通信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我国居民电价水平低,约为德国的26.2、日本的37.2、英国的37.2、法国的39.1、美国的59.0。工业企业电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低,平均为4.9。其中:制造业为3.9、金属冶炼为7.26、造纸为7.33、水泥为29、铝生产为33%。因此,应逐步释放市场对需求的影响力,提高能源、电力销售价格,促进节能,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3.3 运用经济政策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