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3313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特别是教师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由教师指导。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为兴趣的激发精心设计朗读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有效朗读的奠基石,朗读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有效朗读的目的。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善于把握时机,善于设计能够激发起学生朗读欲望的环节。除了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富有诗意的导语、评价语,设计一些常见的情境教学增强感染力之外,还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成功体验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成就感的召唤下跃跃欲试。 同样是 石榴一课,当读到“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

2、熟”一句时,我这样说:“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我怎么也读不好它。究竟怎么读才能让人感受到石榴成熟是有一个过程的呢?谁来帮帮老师?”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示弱的举动,却激起了学生高涨的朗读热情。 二、为思维的发展精心设计朗读教学 思维是有效朗读的内核。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毫无疑问是指向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朗读的主人,教师就必须2有引起学生阅读冲动的抓手,也就是要有引起学生思考探究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在问题的导引下边思边读、因思要读、因思得不够通透要再读。当然,这样一个反反复复思考朗读的过程是需要时间

3、的,教师要舍得给学生这样的时间、空间,并能在交流中尊重学生在读中获得的多元感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受指导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真情实感。 特级教师唐文国在执教石榴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他的朗读设计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在从“热闹”一词切入,进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教师以“说感受、读句子”的形式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本段课文。他以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式“石榴花!”引导学生思考并读一读相关描写石榴花的句子,将读与思巧妙结合。学生开始认真阅读文本,寻找自己对石榴花的感觉,并反过来再读相关语句。随后的交流中,学生感受独特,朗读有味。 生:石榴花真红啊!绿叶衬得红花更红。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

4、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生:石榴花真多啊!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口诵心惟” ,边读边思,在思考中品味语言、产生联想,便能获得独特感受。你看,以上案例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口诵心惟”中把相同的一句话读出了多种不同的感受,并能在朗读中根据自己的体悟,将重音、情感把握得很精彩。教师举重若轻的设计,正是在充3分解读文本、尊重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的设计旨在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去感悟思考,在读中去理解体会语言的意义、情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将理解与表达相结合,让朗读成为理解和表达的统一,使得读有成就、读有兴趣、读有目的。学生的认识也许还不够全面,但那是他们通过读,在读中思考

5、所获得的真切感受。学生的朗读也许还没有达到我们设想的完美程度,但那是学生自己酝酿产生的真情。这一关于读的设计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以声传情,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发展了语言,还将文本所描述的情境、语言完整地呈现给了学生。三、为情感的深入精心设计朗读教学 情感是有效朗读的催化剂。 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哪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有这样一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见有感情朗读对于体悟文字的重要性。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只有对有感情的朗读进行精心设计,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在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做了精心的设计。课堂上王老师紧紧抓住了文中的两句话:“我想有

6、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4反复咀嚼,反复体味其中所饱含的浓浓深情。为了读好它们,第一句话王老师抓住了“鼻子一酸” ,通过“震耳欲聋”一词联系课文具体细节描写,并描述这些细节的画面一再地引读,从而深刻体会到母亲长年累月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工作,做儿子的怎能不“鼻子一酸” ,以此来达到有感情

7、朗读的目的。第二句通过对比的运用凸显感情指导,更加精妙,把握相当到位。话语形式的对比是通过移动句中“我的母亲”这个词组的位置,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如果说原来那一句是一杯苦咖啡,那么改编后的这一句就好似一杯白开水。”情感激发起来了,教师又让学生一遍遍对比朗读体味原文浓烈的情感,感受语言的精妙,品悟语言的味道。而在内容的体会上,同样用的是对比。老师在一次次创设情境的朗读中让学生联系生活,穿越时空,回忆母亲曾经挺直的背、明亮的双眸和红润的脸颊,与此时的母亲再次进行适时比照。形象的比照更加深了学生此时对作者悲怆情感的体验,慈母情深步步深。最后通过师生配合朗读,将情感进一步推向了高潮,朗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以上案例,我想如果没有王老师匠心独运的设计,课堂中一次次出现的精彩朗读也就不会诞生。立足于情感,将课文读得有情有趣,我想这也是朗读教学所应该固守的。我们只有对朗读教学进行多角度的精心预设,点滴熏陶,扎实指导,才能殊途同归,让朗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让朗读教学不断从低效走向有效乃至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