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3302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摘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了几点探讨。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讨某种事物的倾向,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兴趣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到相应的变化。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一种精神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特别是语文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

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如下探讨: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都是选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也有不少寓言故事的文章。在接触正课时,必须通过导语来完成新旧课文的衔接和过渡。导语的内容无外乎人物事件的背景,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教师设计新颖巧妙的导语,以口若悬河、有生有色的表达,就能使学生情绪昂扬,注意力集中,兴趣勃发。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醒来了。2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温暖了,那黑黑圆圆的卵慢慢地都活动来了,不久就都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他们在水里快活

3、的游来游去,竟然去找他们的妈妈。那么小蝌蚪怎样找他们的妈妈呢?我生动形象的描述,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学生也就随着老师的导语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境界中。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恰当巧妙的导语犹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统领全课的作用。所以精心设计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用是很大的。又如在讲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格时,我是这样导人的:“同学们,你们从电视,报纸,杂志上经常看到那些广告?”因为广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所以学生一下子就来劲儿,都抢着说“誉满全球” “保您满意” “质优价廉”-待学生回答后我紧接着问:“广告虽然多种多样,但主体只有一个,就是宣

4、传某种商品物美价廉,但物美价廉包含了什么样的经济道理呢?短短的两三分钟的导人,就把学生注意力抓住了,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教师应经常摄取古今中外和身边的教材内容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巧妙的充实到教学中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质疑设难,激起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又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正可谓“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 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因循守旧,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上3课,走“分析段落大意,抓取主要内容,寻找中心思想”老套子,那么就会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概括教学内容,拈精摘要,

5、提纲挈领,在教学语文时设下重重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质疑疑解惑的强烈心理。例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时,就给出三道题目让学生思考:(1)大自然真的有文字吗?( 2)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样的?(3)在大自然中我们能找到一些文字吗?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入,产生了许多困惑,这时便是最佳的教学时机,借此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有效的推进了本课的教学。三、注重“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达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

6、,忽视教学特点,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发法。语文习得研究证明: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什么” ,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些条件来开发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整体4语文水平。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

7、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的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学草这首诗时,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一片大草原的景色,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草原上的草长的怎么样?谁能用“岁”说一句话呢?(例如:今年我 11 岁了) ,一年分为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那么不同的季节的草都有什么特征?(展示幻灯片) ,等等一系列连锁性的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给以辅导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气氛非常活跃,这样以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达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四、表扬

8、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小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好胜心,都喜欢被教师表扬,都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小学生心理的这一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的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5诸多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探索,肯于苦功,把每节课教得活、新、实,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激发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